21 望天门山 教学设计 三年级第六单元语文
第六单元 21
望天门山
一、教材分析 《望天门山》是人教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上册第九版块第三首古诗,这首诗是唐代大诗人李白途经天门山时看到天门山的壮观美景而诗兴大发,即兴所作,这首诗主要写所见,融情于景,抒发赞美之情,头两句“天门中断楚江开,碧水东流至此回。”描写山川的气势。后两句“两岸青山相对出,孤帆一片日边来”写行船的感受。这首诗歌通过对自然景象的描绘,赞美了神气壮丽的天门山景色,表达了作者对祖国山河的热爱及乐观豪迈的情感。
二 教学目标 1、有感情的朗读、背诵全诗。
2、读懂诗句的意思,理解诗歌的内容,体会思想感情。 3、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点:能熟读诗句,理解诗意。 教学难点:感悟品味诗中表达的意境。
教学准备: 学生课前查阅有关诗人的资料及写作背景,熟读古诗。
四、教学方法 教学过程中,坚持古诗教学以读为主。引导学生从读中感悟、读中品情,尊重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主体地位和独特体验,关注学生对古诗的积累。
五、教学过程 一、激趣揭题
1、激趣 教师粘贴谜语卡片:( )一斗诗百篇,长安市上酒家眠。天子呼来不上船,自称臣是酒中仙。
2、关于李白,你了解多少? 3、资料展示:
李白(701——762)唐代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字太白,号青莲居士,他一生写了大量歌颂祖国山河揭露社会黑暗的诗歌,现存近千首。他的诗以雄伟的气势、奔放的情感、丰富的想象、大胆的夸张,创造了瑰丽多彩的艺术形象。达到了“笔落惊风雨,诗成泣鬼神”的艺术效果,因此被称为“诗仙”。 二、初读感悟
1、解题 “望”是什么意思?理解诗题。
2、学生自由读,理解,画出不懂的词句。 3、多种形式朗读。
4、教师范读。 5、小组交流诗意。
6、集体交流,整体感知诗的大意。 7、(出示课件)指导有感情的朗读。
三、深入体会 1、有人说:一首诗就是一首诗,一首诗就是一幅画。如果说这首诗就是一幅画,那画里都画了什么呢?
2、师板画天门山。这是——?天门天门,顾名思义就是天上的门,可见——?能用“天门山真什么”来说说吗?(高、俊秀、险……) 是呀,难怪诗人写到天门山犹如被江水冲击而隔断似的,这么雄伟这么有气势,大自然
真是鬼斧神工啊! 3、师板画江水回旋、向北流。老师画的是什么?(水)怎样的水?(碧水)碧水还可
我画的其实就是诗里的哪几句?(天门中断楚江开,碧水东流至此回)师范读。指名几位生读,评读。 4、你们读出了山的气势,山的磅礴,诗里还有写山的吗?(两岸青山相对出)这又是怎样的山呢?(请两位生来表演,为了显示山的高大,可以向上伸手臂并向中间靠拢点,演示山向中间突出的样子)师板画两岸的青山,同时板画孤帆和太阳。
5、看看老师又画了什么?怎样的小船?怎么行驶的? 作者在这船上欣赏风景,被美景陶醉了,写下这流传千古的佳作。
刚才我画的是哪两句?(两岸青山相对出,一片孤帆日边来。)师做手势范读,生练读, 男女生比赛读,齐读。
四、拓展积累 1、做动作背古诗。指名背,齐背。
2、赛诗:你知道李白哪些诗?背一背。 五、全课总结
古诗是我国文化宝库里的一多奇葩,而李白只是其中一颗璀璨的明星,还有很多诗人和他们的诗歌也很有名,千古流传,等着我们去欣赏,去品味。 板书设计
望天门山 [唐]李白
天门中断楚江开, 碧水东流至此回。
两岸青山相对出, 孤帆一片日边来。
六、教学反思
《饮湖上初晴后雨》 【教学目标】
一、基础知识 1、认识本诗中的生字,交流和掌握认字方法。 2、会写本课生字,并能灵活运用。二、基本能力 1、培养学生有感情朗读、背诵的能力。 2、培养学生的观察、思考、探索、想象、创新的能力。 3、培养学生的自主、合作、探究的能力。 4、培养学生欣赏美的能力。三、情感、态度、价值观 培养学生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的思想感情。【教学重点】 认字、写字及朗诵古诗。
【教学难点】 培养学生欣赏诗的韵律美。 培养学生热爱祖国大好风光的思想感情。【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课 同学们,上节课我们已经学会了谁的一首诗,你能勇敢地站起来朗诵给大家听吗?〖采用复习的方式来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并抓住时机培养学生的自信心及积极回答问题的能力〗〖表扬鼓励〗今天,我们再来学习一首宋代著名的诗人苏轼的《饮湖上初晴后雨》,怎么样?(好) 板书课题:饮湖上初晴后雨二、探究新知 1、知诗人,解诗题: ⑴ 让生谈自己对苏轼的了解或背诵相关的诗句。 ⑵ 师稍作简介 ⑶ 解诗题:让生小组内讨论后再全班内总结。 ① 简介诗的写作背景 ② 让生观察图画并交流诗中所描述的情景 2、抓字眼,明诗意: ⑴ 让生朗读全诗,并会认字。 ⑵ 师出示认字卡,检测生的认字情况 ⑶ 师生交流合作,明确字、词、句的意思。 (培养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能力) ⑷ 师根据生的理解加以解释和拓展。 (拓展学生的思维空间,培养学生具有丰富的课外知识) 3、想诗境,悟诗情: ⑴ 学法指导:朗读古诗注意停顿,体会诗的韵律美。以助于体会诗的意境。 ⑵ 听泛读,闭目想象诗的意境。 (目的在于营造诗中的意境,渲染气氛,使学生品味祖国大好河山的壮美) ⑶ 让生依据个人理解来朗读全诗,并参与评价。 ⑷ 交流应读出怎样的感情。 ⑸ 依据插图来想象体会。 ⑹ 师征求一朗读机会。 ⑺ 让生评价老师。 (注意评价方式的多样化) ⑸ 让生再细读体会。 4、熟读成诵: ⑴ 让生个人练习,同桌互背。 ⑵ 男女生接背。 ⑶ 全班内开火车练习。(采用多种方式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并且达到熟练程度,加深对文本的理解和升华) 5、学写生字: ⑴ 让生个人观察,并识记。 ⑵ 同桌交流。 ⑶ 书空练习,并在田字格中正规书写。 ⑷ 作品展示。三、当堂达标检测 1、检测生的认字情况。 2、检测生的朗诵情况。 (注意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并相加指导) 四、课堂小结 1、让生个人交流。 2、全班内交流总结。 3、师生谈各自的感受。
五、课外作业 1、因人而异,设计作业。 2、搜集描写祖国风光的古诗。 六、教学反思
Tags:
作者:本站收集整理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评论摘要(共 0 条,得分 0 分,平均 0 分)
查看完整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