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查找“教师的歌-教案”更多相关内容
中查找“教师的歌-教案”更多相关内容
- ·上一篇文章:《鼓动奥运》-小学音乐教学设计
- ·下一篇文章:《大海啊,故乡》小学音乐教案
教师的歌-教案
北京市望京实验学校 邬京华
教学内容:
1.学唱歌曲《我爱米兰》;为歌曲划分乐段;用乐器吹奏歌曲A乐段。
2.聆听歌曲《飞来的花瓣》; 介绍著名曲作家瞿希贤.
教学目标:
1.用甜润的声音跟随着伴奏有表情地演唱歌曲《我爱米兰》;用乐器吹奏歌曲A段旋律。
2.掌握常用单纯音符、休止符的时值。
3.了解著名作曲家瞿希贤及其作品以及初步接触混声合唱的概念。
4.设计方案----采访自己的最爱的老师。
教材分析:
1.歌曲《我爱米兰》
米兰,并不是一种名贵的植物,也不是绚丽多姿的花卉,但它能静静地散发着幽香,而以它来比喻教师的品格则是十分相宜的。这首歌曲正是将老师比作为米兰,颂扬了教师默默奉献的崇高精神。歌曲由两个乐段组成。
第一乐段节奏明快简洁,旋律婉转起伏,以叙述的口吻赞扬了米兰的朴实芳香。
第二乐段一开始就在高音区出现,节奏舒展,高昂平直的音调喷涌出孩子们对老师的敬爱之情,抒发了他们对老师发自内心的赞颂。在此之后又通过短小的音型并间以两拍的休止:
2.歌曲《飞来的花瓣》
人们总习惯将教师由辛勤劳动所培育的丰硕成果比之为“桃李满天下”,而这些芬芳的“桃李”在老师精心的培育下长大成人,成为国家和社会的有用之材,为祖国的建设发挥着他们的聪明才智。他们怎能不思念和感谢自己的老师呢?看,这些五彩缤纷的花瓣,寄托着学生们片片深情,缓缓飘落在老师的案前……歌曲开始,旋律平稳,节奏时作休止和切分,顿挫有致,表现出学生深切的思念和诚挚的问候。在片刻的静谧无声之后,歌曲进入混声四部合唱,主旋律的音区升高,在两句基本相同的乐句之后,旋律扶摇直上全曲的最高点:
教学重点:能运用断音唱法、力度的对比有感情地演唱歌曲A段。
教学难点:旋律的起伏大跳 1 5 5 3 5 5 3 4 (五度、六度、八度大跳、出现小二度)
四分、八分附点节奏、全音符的时值以及A段的合唱部分。
课件设计与应用:和声练习、歌篇(划分乐段、全音符)、歌曲范唱、伴奏、音乐家生平以及简介。
评估与检测设计:
1. 用甜润的声音,真挚的感情抒发对老师的热爱之情。
2. 知道歌曲分两个乐段;运用气息支持唱满全音符时值。
3. 知道歌曲《飞来的花瓣》从第二段开始加入混声合唱。
器乐应用:吹奏歌曲的A乐段旋律,掌握四分、八分附点节奏和全音符的吹奏方法。
教学流程与意图:(见教材介绍幻灯片)
一.学唱歌曲A段
1.导入:观察图片,在那么多鲜艳夺目的花卉中,独米兰不起眼,但是散发出醉人的清香,得到了大家的喜爱。请大家欣赏合唱《我爱米兰》,初听歌曲了解情绪和内容。
2. 反复聆听划分歌曲段落并学唱歌曲A段,注意四分、八分附点音符节奏和全音符的时值。
解决难点:用A段歌曲每个乐句的结尾作为练习,学习用气息控制的方法唱够全音符时值。
藏 在 绿 叶 间。
香 洒 在 人 心 田。
同时要指导学生聆听歌曲前奏,准时进入歌曲,第一拍不能晚。
3.师生讨论歌曲怎样表达对教师的爱。
(1)曲调起伏大,以
(2)歌词用米兰比作敬爱的老师,小小的黄花就是老师的品格。结合身边老师的具体生动的事例中说明老师的崇高品格。
4. 演唱歌曲时注意用轻快的节奏、甜润的音色,描绘素淡芳香的米兰形象。
5. 用乐器练习吹奏第一乐段。
二.聆听合唱《飞来的花瓣》
1.导入:如果说歌曲《我爱米兰》是孩子们的歌声表达对老师的一片敬意的话,那这首歌是写的学生寄来的信笺,如同是赤诚的怀念,就是写给老师的问候与答卷,也是全社会的人们对老师的祝愿。
2.聆听歌曲《飞来的花瓣》:《飞来的花瓣》是一首美丽的小诗。语言纯朴,感情真挚,寓意深刻。歌颂了为人师表的优秀教师,歌颂了美好的师生情谊,表达了学生对老师的真挚谢意及无比崇敬之情。歌曲的旋律优美,与语言的节奏、声调非常贴切,其和声效果使音乐的意境更富于诗意。要求:首先明白歌名《飞来的花瓣》的含义;其次,明白歌词的主题思想
3.全班师生讨论题材与内容。
4.再欣赏《飞来的花瓣》。设问:
(1)歌曲的表演形式是独唱、重唱、齐唱、合唱、混声合唱?
(2)讨论为什么采用混声合唱的形式。
5.复听《飞来的花瓣》。知道歌曲从什么地方加进混声合唱的。如果不加会是什么效果?
6.找一找歌曲高潮在哪里。
7.第一乐段的旋律中,休止符起了什么作用?生动地表现了学生对老师给予的谆谆教导的感激之情,他们用花瓣一样的信件表达了对老师的无比怀念、对祖国的无比热爱之情,形成了一种声断情不断的艺术效果。 试着学唱歌曲A段。感受歌曲中力度变化对传达歌曲情感产生的作用。
8.了解著名曲作家瞿希贤。
作者简介:瞿希贤(1919~2008 ) 女作曲家。自幼爱好音乐。1948年毕业于上海国立音专作曲系,师从佛兰克尔、谭小麟等教授。新中国成立后,长期在中央音乐学院音工团和中央乐团创作组工作。她勤奋多产,创作体裁多样,题材广泛,音乐语言清新生动,刚柔兼备,富有鲜明的时代特色和民族风格,并且具有艺术的独创性。主要作品有歌曲《全世界人民心一条》、《全世界无产者联合起来》、《新的长征 新的战斗》,大型声乐作品《红军根据地大合唱》和电影音乐《青春之歌》、《红旗谱》、《为了和平》、《元帅之死》等。此外,她还创作了许多脍炙人口的儿童歌曲《早操歌》、《听妈妈讲那过去的事情》、《我们和你们》等。
教学建议:
1.引导学生聆听歌曲的前奏.(目的:指导学生唱第一拍时不许晚)
2.歌曲A段中出现的全音符有两处:分别在第一和第二乐句的结尾处.教学中教师要指导学生运用气息支持,唱足全音符时值.
3.使学生在聆听的状态下进行和声练习.
4.关于混声合唱: 定义 种类 声部分配.
5. 知道我们曾经学过的作曲家瞿希贤的其他作品.
小结下课
课后反思: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
1.学唱歌曲《我爱米兰》B段。
2.聆听歌曲《啊,老师—妈妈》; 介绍著名曲作家李幼容。.
教学目标:
1.指导学生用甜润的声音,赞美的情感有表情地演唱歌曲《我爱米兰》B段;并能用乐器吹奏歌曲B段旋律。
2.聆听歌曲《啊,老师—妈妈》进一步感受合唱歌曲的魅力,了解著名词曲家李幼容及作品。
3.采访自己的老师并设计表演小品。
教学重点:能运用连音唱法、力度的对比有感情地演唱歌曲。
教学难点:三度音程、大调式
课件设计与应用:和声练习、歌篇、歌曲范唱、伴奏
评估与检测设计:
1. 用甜润而和谐的声音,赞美的感情抒发对老师的热爱之情。
2. 知道歌曲《啊,老师-妈妈》采用了领唱和合唱的形式并且是大调式作品。进一步感受和谐、均衡的声音对表达情感产生的作用。
3. 了解著名词作家李幼容以及创作。
器乐应用:吹奏歌曲的B乐段旋律。
教学流程与意图:(见教材介绍幻灯片)
一.学唱歌曲《我爱米兰》的B段。
1.复习歌曲A段。
2.学唱歌曲B段----分声部进行
3.音色甜美、声音均衡、和谐的。
4.完整演唱歌曲
二.聆听歌曲《啊,老师---妈妈》。
1.介绍歌曲在创作上的特点:大调式、领唱与齐唱交替进行的形式、规整的节奏、优美的旋律等,聆听作品并划分段落。
2.交流感受。
“我爱老师,我爱妈妈,他们在人类的花园里培育生命的鲜花,妈妈是人生第一位老师,老师是塑造灵魂的妈妈。”
3.跟着录音,看着歌谱轻轻唱。
“我爱老师,我爱妈妈,他们在人类的花园里培育生命的鲜花,妈妈是人生第一位老师,老师是塑造灵魂的妈妈。”在基地我认识了几位老师和许多朋友,他们都是我的老师,给予我很大的帮助,使我不断进步,现在把这首《啊,老师——妈妈》送给他们,以表达我的敬意~~
歌词:
我爱老师,我爱妈妈,到底我更爱哪个,叫我也难以回答。因为妈妈如同慈
我爱老师,我爱妈妈,他们在人类的花园里培育生命的鲜花,啊,妈妈是人生第一位老师。啊,老师是塑造灵魂的妈妈。妈妈——老师,老师——妈妈。妈妈——老师,老师——妈妈。
三.器乐练习
1.教师范奏
2.学生分声部练习
3.尝试合奏练习
四.开放式教学——采访你最尊敬的老师
1.每位学生心目中都有他的偶像:最尊敬的老师。最尊敬的教师包括教过自己的所有的老师,如幼儿园、小学低年级老师;少年队辅导员;少年
2.设计小品方案,准备下节课以新颖的形式汇报。
小结下课
课后反思:
教学建议:
1. 引导学生聆听歌曲B段的合唱部分,学习用均衡、和谐的声音演唱B段作品。
2. 用器乐辅助学习,分组吹奏B段低声部、高声部旋律。
3. 聆听歌曲《啊,老师-妈妈》感受音乐特点:大调式、节奏规整、旋律优美、采用了领唱与合唱交替进行的形式,亲切感人。
著名词作家李幼容:山东人,解放军总政歌舞团著名词作家,国家一级编剧,音乐诗人。享受国务院政府津贴待遇。曾是中国作家协会兰州和新疆分会会员,现为中国音乐家协会会员。中国儿童音乐学会理事,中国音乐文学学会理事,《儿童音乐》杂志编委等。
1995年出版歌词集《心灵之约》、作词歌集《会唱歌的星》.
2001年出版朗诵诗集及配套购CD光碟《祝福太阳妈妈》、《升起吧,新世纪的星》、
《五环梦圆──奥运随想曲》
代表作:《金梭和银梭》、《七色光之歌》、《北京胡同》、《珠穆朗玛》、《喀喇昆仑》、《巴颜喀喇》
《少年少年祖国的春天》、《跨世纪的新一代》。
《驾着太阳驾着月亮》(中央电视台《东方儿童》栏目主题歌;
作词体育歌曲《盼盼之歌─第十一届“亚运会”吉祥物之歌》、《乒乓球飞起来》(国家乒乓球队队歌)。
先后荣获全国、全军文艺创作奖200多次。其中《珠穆朗玛》与96年获中央电视台MTV金奖;97年获中宣部“五个一工程”奖;98年获中央文化部第八届文华奖,2001年获中国音协首届《金钟奖》等多次大奖。
第三课时
教学内容:
1.复习歌曲《我爱米兰》。
2. 聆听歌曲《老师颂》。.
教学目标:
1.指导学生用甜润的声音,赞美的情感完整的演唱歌曲《我爱米兰》并能用乐器吹奏歌曲。
2.聆听歌曲《老师颂》,感受混合拍子的变化给歌曲带来的不同感受。
3.采访自己的老师后,采用新颖的形式设计成表演小品进行表演。
教学重点:运用断音、连音唱法、和谐的声音、力度的对比有感情地演唱歌曲。
教学难点:均衡而和谐的声音、混合拍子的使用、颂歌题材。
课件引用及设计:和声练习、歌篇、歌曲范唱、伴奏
评估与检测设计:
1. 用甜润而和谐的声音,赞美的感情抒发对老师的热爱之情。
2. 知道歌曲《老师颂》是颂歌体裁的歌曲并采用了混合拍子的创作方法。
3. 表演小品----把采访的内容与自己的伙伴交流并设计、合作把这些内容串联起来,中间再穿插本课的四首歌曲或自己会唱其它歌颂老师的文艺节目,形成一个敬师小品——《唱唱我们的好老师》。
器乐应用:完整的吹奏歌曲《我爱米兰》的旋律。
教学流程与意图:(见教材介绍幻灯片)
一.复习歌曲《我爱米兰》
1. 复习歌曲A、B段和声(用打击乐在歌曲A段全音符处做伴奏)
2.完整演唱歌曲。
3.用器乐完整吹奏歌曲。
二.聆听歌曲《老师颂》
1.了解颂歌体裁作品的特点(节奏、旋律等)
颂歌:颂歌系指歌颂党、歌颂领袖、歌颂祖国、歌颂英雄人物、歌颂锦绣河山以及歌颂其它崇敬的对象和心爱事物待待的歌曲。具有典型性的颂歌其特点是节奏平稳、速度较低缓、旋律宽广,有庄严宏伟的气魄。还有的颂歌是用民间歌曲填新词的方法构成的。这类颂歌的特点是旋律富于抒情性、歌唱性,节奏、节拍有的比较自由,气息也比较宽广,用以抒发对所歌颂的人物或事物深情厚意。
2.聆听作品找出变化拍子的地方并说说有什么不同的感受。
3.跟着音乐轻声唱一唱作品。
三.表演小品
1.交代自己采访的对象
2.分组表演,形式新颖
3.教育学生热爱所有教自己的老师、热爱家长。
小结下课
课后反思:
教学建议:
1.完整演唱歌曲时,使学生在和声准确性方面、音色、气息控制、情感表达、器乐吹奏等方面达到技巧的综合运用。
2.教学检测时,教师可以给学生出一些作品名称,让学生判断哪个是颂歌体裁。例如《祖国颂》、《欢乐颂》、《圣母颂》。
3.依据学生能力进行打击乐伴奏。打击乐音型设计可以采纳学生的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