巧嘴巴之《猜谜谣》教学设计 小学音乐二年级

减小字体 增大字体 作者:本站收集整理  来源:本站收集整理  发布时间:2011-11-16 10:16:49

巧嘴巴之《猜谜谣》教学设计 

一、教学内容

苏少版小学音乐二年级下册第三单元《巧嘴巴》第二课时 唱《猜谜谣》。

二、设计思路

兴趣是学习音乐的基本动力。本节课以第三单元课题“巧嘴巴”的“巧”字为主线,通过猜谜的方式引入,让学生知道把谜语“巧妙”地唱出来,那就是猜“谜谣”——以此引出课题。这一教学环节的设计有效激发了二年级学生学习歌曲的兴趣。

歌曲《猜谜谣》是一首山东儿歌,我从歌词和曲调两方面挖掘歌曲中浓厚的方言特色,以此突破歌曲中相同和相似的旋律的正确演唱这一难点。根据二年级学生的身心特点,我设计了用动作提示学生正确演唱倚音,让学生通过动作的模仿掌握演唱方法。最后用听唱法教唱歌曲前部分。在学生可以完整演唱歌曲时,进行歌曲处理:将学生分成一问一答两组,要求“问”要问得“神秘”,“答”要答得“自信”以此培养学生在音乐活动中的群体协调能力和对音乐作品的理解。

《音乐课标》中指出应“通过音乐丰富学生的形象思维,开发学生的创造性潜质,教学过程中,应设定生动有趣的创造性活动……”当学生已经学会用自然、风趣、愉悦的情绪演唱歌曲时,我又设计了按照《猜谜谣》一问一答的模式让学生创编歌词,而这对于二年级学生来说,基本上属于不可能完成的任务。当学生一筹莫展的时候,我适机出示图片,帮助学生理解要创编像歌曲那样模式的歌词,必须要抓住一类小动物的特征和生活习惯。以此增强了学生“创作的欲望”和自信心。

三、教学目标: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通过对《猜谜谣》歌曲的教学,拓宽学生对各种动物的知识面,从而激发对动物的热爱之情;

知识与能力目标:能用轻快活泼的声音,充满童趣地演唱《猜谜谣》;

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引导学生聆听歌曲、模仿动作、问答对唱、创编歌词等活动,激发学生对音乐学习的好奇心和探索欲。

四、教学重点:

能用轻快活泼的声音充满童趣地演唱《猜谜谣》。

五、教学难点:

歌曲《猜谜谣》中衬词的演唱。

六、教学准备:

课件制作:将幻灯片插入歌曲的曲谱、歌词,并插入歌曲的范唱和伴奏音乐,突出衬词部分(相同音高的乐句用粉色色块表示,不同的乐句用蓝色色块表示),最后插入小蝌蚪、蛤蟆、青蛙,睡着的猫和猫头鹰等具有一类特征或生活习性的小动物图片,让学生根据图片创编歌词。

其他教学资源:钢琴、多媒体展台。

学生活动准备:将学生分成两组安排座位。

七、教学流程:

(一)师生问好,组织教学

(二)引入

师:早就听说我们二(一)班的同学们个个都是巧嘴巴,今天我们在座的老师都想见识一下,同学们,你们敢接受老师的考验吗?

(三)出示谜谣,激发兴趣

1、出示谜面,师有节奏的“问”谜面

提示学生:谜语的每一句都能打一动物,可以一句一句的猜。(学生交流、汇报)

生根据谜面猜谜底,通常会说出很多答案,对说出不常见的动物答案的学生给予肯定与表扬。

2、揭示谜底,教师范唱

师:老师的嘴巴也很巧的,我把谜底给大家唱出来,你们竖起耳朵认真听一听,看看大家都猜对了没有(师播放伴奏,范唱)

学生了解歌词,初步感受歌曲的节奏、情绪。

3、揭示歌曲名

师:猜对了吗?——原来谜语用唱的方式表达出来,就变成了谜谣,这首有趣的歌曲,名字就叫做“猜谜谣”,它是一首山东儿歌,“侉”味十足,就让我们进一步感受这首歌的“侉”味,先听老师的巧嘴巴跟着伴奏有节奏的读一读歌词。

4、有节奏的读歌词

巧嘴巴准备好:

(1)师打着响板教学生读歌词。

(2)学生跟着伴奏齐读歌词。

5、解决难点:

(1)出示最“侉”的两句歌词、歌谱。

(2)请学生认真听一听、看一看,找出前两小节相同和不同的地方。

(3)师边唱边做动作提示学生衬词中相同和相似的部分。

(4)让学生指一指,说一说衬词中相同和相似的部分。

(5)师点击鼠标触发键,用色块表示衬词中相同和相似的部分。

师小结:原来这两句衬词中“哟一、哟三、哟四”是相同的,“哟二”是不相同的。 为了方便大家记忆,我们给这个地方设计一些夸张的动作,请大家跟老师学一学。

(6)学习用动作提示乐句的相同和相似部分。

(7)教唱倚音(只要让学生感受倚音的演唱方法,并学会怎样演唱即可)

(8)师生接唱(生唱衬词部分,师唱后半部分,之后交换。)

(9)播放范唱,让学生拍手伴奏,并在衬词部分加上动作跟唱。

6、整体学唱。

师弹奏钢琴,用听唱法教唱歌曲。

7、处理歌曲。

师:你们的嘴巴真巧,这次,我们跟着音乐一起唱,怎么唱呢,我们分成两组,一组唱问,另一组唱答,到了齐唱的地方我们一起唱。

注意:问要问得神秘一些,答要答得自信一些(教师可以做示范)

学生分组演唱,师播放范唱第一段。(师可作出评价,点拨)

8、自主学唱歌曲第二段。(强调:问要问得神秘一些,答要答得自信一些。)

师将学生分组,可女生问,男生答,同时关注学生的声音、音准、速度,如果有错得继续用动作、钢琴伴奏等进行纠错。

(四)拓展与延伸

1、提出新的难题:创编歌词。

师:你们唱的真不错,但是老师还有些不服气——你能根据这首歌一问一答的形式,创编新的谜谣歌词吗?

2、适机出示图片。

第一行:小蝌蚪、蛤蟆、青蛙;

第二行:睡着的猫和猫头鹰,夜晚的猫和猫头鹰。

提示:看,这是什么小动物?长大后有可能变成什么?我们把第一行的四幅图变成歌词唱一唱;(学生交流与创编)

第二行又是什么动物呢?他们白天干什么?晚上干什么呢?请大家想一想,互相说一说。你能把它变成歌词吗?(学生继续交流与创编)

[1] [2]  下一页

Tags:

作者:本站收集整理
  • 好的评价 如果您觉得此文章好,就请您
      0%(0)
  • 差的评价 如果您觉得此文章差,就请您
      100%(2)

文章评论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评论摘要(共 0 条,得分 0 分,平均 0 分) 查看完整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