唱《猫虎歌》第一教时教学设计

减小字体 增大字体 作者:本站收集整理  来源:本站收集整理  发布时间:2011-12-02 13:59:03

标  题:

三年级第二学期第四单元“童趣”唱《猫虎歌》第一教时

关键词:

猫,虎,演唱,歌曲

描  述:

【教学内容】

1、学唱歌曲《猫虎歌》

2、拓展:表演《老虎学艺》

【教学目标】

1、学唱歌曲《猫虎歌》,感受歌曲“诙谐、幽默”的情绪,并主动与同学分享学习歌曲的快乐。

2、采用感受体验、自主学习、器乐辅助、听唱结合、生生、师生互学等教学方法学会歌曲《猫虎歌》。

3、能用诙谐、幽默的语气、语调演唱歌曲,并根据动画片“老虎学艺”的片断,想象情节,展开创作,用不同的形式进行表演。

【教学重点】

学会并唱准歌曲《猫虎歌》的旋律并能用诙谐、幽默的语气、语调进行演唱

【教学难点】

1、视唱歌曲旋律,并唱准音高。

2、初步接触装饰音,感受其在歌曲中的作用

 

学  科:

小学四年级>音乐第六册>第四单元>唱 >猫虎歌

语  种:

汉语

 

 

 

 

 

第四单元 童趣

唱——《猫虎歌》(第一教时)

【设计思路】

本课选自上海音乐出版社出版的三年级第二学期第四单元“童趣”,教学内容:学唱歌曲《猫虎歌》完整的旋律以及歌词。

本单元的主题是“童趣”,纵观整个单元,我们不难发现不论是欣赏的乐曲、教授的歌曲以及拓展的游戏都是以“趣”作为主题的。因此本课的设计也都是围绕着“趣”展开的。首先,在复习歌曲《两只老虎》的过程中,感受“趣”,目的是为了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初步体验诙谐、幽默的情绪,既为学唱歌曲作了铺垫,同时也起到了练声的作用;其次,在学会歌曲的基础上,展开“如何演唱能使歌曲变得更有趣?”的活动,将有装饰音的演唱和无装饰音演唱进行后,引导学生根据音乐的情绪体验“趣”;最后,在观看了无声动画片《老虎学艺》的片断,请学生根据观看的内容想象猫和虎之间的故事或为他们设计对白,并在此基础上进行各种形式的表演,目的是让学生在观看、配音以及创作的过程中表现“趣”。让学生在感受“趣”——体验“趣”——表现“趣”的过程中领略音乐的魅力和童话的趣味。

【教学内容】

1、学唱歌曲《猫虎歌》

2、拓展:表演《老虎学艺》

【教学目标】

1、学唱歌曲《猫虎歌》,感受歌曲“诙谐、幽默”的情绪,并主动与同学分享学习歌曲的快乐。

2、采用感受体验、自主学习、器乐辅助、听唱结合、生生、师生互学等教学方法学会歌曲《猫虎歌》。

3、能用诙谐、幽默的语气、语调演唱歌曲,并根据动画片“老虎学艺”的片断,想象情节,展开创作,用不同的形式进行表演。

【教学重点】

学会并唱准歌曲《猫虎歌》的旋律及歌词,能用诙谐、幽默的语气、语调进行演唱

【教学难点】

1、视唱歌曲旋律,并唱准音高。

2、初步接触装饰音,感受其在歌曲中的作用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复习歌曲《两只老虎》(口风琴吹奏及演唱)

说明:

通过复习歌曲《两只老虎》在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同时,初步体验诙谐、幽默的情绪,为后面学唱《猫虎歌》作好铺垫。其次因为这节课是以唱为主的新授课,而《两只老虎》在此也作为了学生练声的歌曲。

 

 

 

 


 

二、启发想象、自学曲调

(一)初听歌曲

(二)师生交流歌曲内容及歌曲情绪

(三)学唱旋律

1、自学歌曲“1-4”小节旋律

(1)    教师范唱旋律,出示降低难度后的旋律谱。

4/4  3 6  6 6  i  6 i ︴6  - - - ︴

     i 6  6 3  6  5 2 ︴3  - - - ︴

说明:

对于三年级的学生来说“自主学习”的形式并不陌生,但自学歌曲旋律却是第一次、难免会有些不知所措。针对这一情况,教师应适当调整学习内容、降低自学的难度。因此,这里出示的需要学生自学的旋律不仅去除了附点和装饰音,而且在不影响旋律完整性的基础上,将旋律中出现的音也减到了最少。

[1] [2]  下一页

Tags:

作者:本站收集整理
  • 好的评价 如果您觉得此文章好,就请您
      0%(0)
  • 差的评价 如果您觉得此文章差,就请您
      0%(0)

文章评论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评论摘要(共 0 条,得分 0 分,平均 0 分) 查看完整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