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音版四年级下册音乐教案(1-5课)

减小字体 增大字体 作者:本站收集整理  来源:本站收集整理  发布时间:2011-12-29 08:39:56
一、  组织教学:
听曲入室,师生问候。
二、  新课
聆听《故乡是北京》
  1.歌曲的体裁导入:歌曲的种类很多,有艺术歌曲、群众歌曲、少儿歌曲……现在请你听这首是属哪一类?——欣赏《故乡是北京》——戏歌。
  它是以戏曲的素材写成的歌,听起来别有风味。
  2.再听一遍:作品与本课主题的联系。
  设问:为什么主人翁到过许多名城,“静静地想一想,我还是最爱我的北京”?歌曲是怎样表达对家乡的爱?
  (从演唱的体裁“戏歌”及其歌词内容上对家乡的赞美,来表达对故乡的情。)
  3.复听歌曲:请大家从演唱的形式来品味作品的意境。
  设问:歌曲演唱的形式?为什么采用这样的演唱形式?( 独唱——女高音独唱;女高音独唱更显得亲切,在歌曲中有许多拖腔,用独唱形式能很细腻地表达出来。更好地表达主人翁对家乡的情谊)。
  4.小结:在外乡的游子,最爱的还是自己的故乡。请在课后,学唱一首赞美自己家乡的歌,并把它抄下来,下次我们大家来交流,也是各地音乐文化的大汇展。
选择恰当的音,作为结束音练习
1.这是继上两节课的练习,旨在培养学生对乐段的结束音感(调式)。
  2.反复咏唱曲调,尝试结束音填入最有结束停顿感的就是这个音。
  3.教师切忌从理解上去讲解。
  4.第一谱例的结束音以“ 5 ”为宜。
  第二谱例的结束音以“ 1 1 ”为宜。
聆听《我爱五指山,我爱万泉河》
  1.演唱形式导入:同样是独唱,不同性别有不同声部的独唱,表现人民战士爱家乡爱哨所,男声的阳刚之气更为有劲,尤其是男高音明亮而富有穿透力、更显英雄气概。
  2.欣赏歌曲《我爱五指山,我爱万泉河》,感受男高音阳刚之声所表现的战士风貌。
  3.复听歌曲,细致品味:
  (1)歌曲的内容。
  设问:为什么爱五指山,爱万泉河?
  (2)歌曲的表现力。
  设问:各段速度、力度、情绪上有什么不同?为什么?
  4.师生讨论,边讨论边听有关片段或教师范唱片段。
  5.聆听歌曲。完整、全面地欣赏歌曲,激发学生学习革命战士的豪情壮志,爱家乡保江山。
  6.小结:独唱的表现形式及其表现力。
课后反思:
这节欣赏课上,学生主要针对独唱的音色不同,从而对情绪,情感的影响。比如,《故乡北京》这演唱形式是女高音独唱更显得亲切,在歌曲中有许多拖腔,用独唱形式能很细腻地表达出来。更好地表达主人翁对家乡的情谊。《我爱五指山,我爱万泉河》是男高音明亮而富有穿透力、更显英雄气概。
第三课时
教学内容
聆听《东方明珠》;“唱唱自己家乡美小小音乐会”
教学过程
一、  组织教学:
听曲入室,师生问候。
二、  新课
聆听《东方明珠》
  1.地方标志性建筑导入:上海在改革开放的90年代,位于浦东陆家咀建造了一标志性建筑--电视塔叫什么名字?它有什么特征?(由11个大小不等的球体组成,是亚洲第一、世界第三。)
  2.大家看着教材上的歌调,欣赏一遍录音。
  设问:歌曲的情绪怎样?(深情、浪漫)
  3.再聆听一次。全曲在演唱形式上是怎样处理的?
(可以用笔在教材的歌词上标出,独、合……)
  4.请大家谈谈:哪句是独唱( 哪个声部 )?哪句是合唱?合唱有没有区别?
师生讨论。(先是合唱、然后是女声独唱,中间还有女声伴唱。合唱形式有一种是女声合唱,另一种是男女声的混声合唱。)
  5.再聆听一次,进一步体验这些演唱形式,以及速度的变化与歌曲的情绪表达有什么关系?这需要静静地听、深深地思考。
  6.请大家发表见解。
  7.合着歌声即兴表演。
  8.小结:对东方明珠的赞颂,不仅是一个人、一群人,是全国人民、男女老少对家乡、对祖国的眷恋之情。
声乐演唱形式
  1.独唱
  童声:童高音、童低音。
  女声:女高音、女中音、女低音。
男声:男高音、男中音、男低音。
  2.合唱
同声:童声合唱、女声合唱、男声合唱。
混声:四声部混声合唱、八声部混声合唱。
  3.图解,男女脸部,同时唱不同曲调(二个图形谱)。
小小音乐会:唱唱自己的家乡美
  各人自荐,并把好歌介绍给大家,把抄下来的歌汇总,选精彩的、大家喜欢的歌,汇编成册,每人一本。
第四课 水上的歌
教 学 目 标

 1.聆听《船歌》、《水上音乐》、《划龙船》,表演《小螺号》、《让我们荡起双桨》等五首作品,感受音乐对“水上的歌”主题的描绘,体验音乐与自然的交融关系。
 2.欣赏《划龙船》,了解齐唱形式,并有感而发创作反映其他劳动的表演形式;欣赏二重唱《船歌》,了解二重唱形式及曲调波浪形进行的走向知识。
 3.唱好少儿歌曲《让我们荡起双桨》。学习用上滑音、波音装饰演唱的《小螺号》、使歌声更具有活力更动听。
 4.作曲调填空创作练习,并自编歌名与歌词。
 5.继续学吹竖笛。
教材分析
  1、管弦乐组曲《水上音乐》。
18世纪早期,英国的宫廷和贵族常乘坐张灯结彩的大型游艇在伦敦的泰晤士河上夜游。除四周簇拥着装饰华丽的船舟外,往往还有载着宫廷管弦乐队的船尾随其后,奏乐助兴。德国音乐家亨德尔时任英宫廷乐长,曾为这样的节庆活动写过《水上音乐》组曲。这里介绍的一首乐曲是亨德尔为英王乔治一世即位而举行的庆典所写。它是组曲中的第六首《坚定的快板》。乐曲采用三段体(ABA),快板,3/2拍。主题A带有鲜明的号角性特点,辉煌而灿烂,表现了宏伟壮观的庆典场面。但现在人们更常听到的是经改编的管弦乐曲。
“船歌”,不仅是本曲的曲名,也是一种音乐体裁的名称。它是一种具有歌唱性的优美旋律与摇摆般伴奏音型的声乐曲或器乐曲。通常为6/8拍子,中等速度。伴奏常以固定的音型描绘水波荡漾的形象或模仿船身均匀地晃动和摇桨的动作。本曲具有这些特点。
乐曲的引子显示了模仿水波的伴奏音型:上下微微波动的旋律线在这一音型的伴随下,合着水波的节奏进行,仿佛小船上的人们轻轻地摇动双桨,划破了静如镜面的河水。这条旋律线在小三度音程的范围内上下移动,显得十分平静。随后,波浪型的旋律线波幅增大,渐渐移高,小船的摇晃感增强了。随着旋律的展开,音乐的情绪也逐渐高涨。随之而来的又是开始时平稳恬静的旋律,但在后两乐句时,旋律先作直线上行,这是乐曲中的高潮,然后缓缓落下,进入尾声。音量渐渐转弱,模仿水波的音型绵绵不断,宛如小般远去,载着歌声、桨声消逝在河湾尽头。

上一页  [1] [2] [3] [4] [5] [6] [7]  下一页

Tags:

作者:本站收集整理
  • 好的评价 如果您觉得此文章好,就请您
      0%(0)
  • 差的评价 如果您觉得此文章差,就请您
      0%(0)

文章评论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评论摘要(共 0 条,得分 0 分,平均 0 分) 查看完整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