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音版小学音乐第7册音乐全册教案

减小字体 增大字体 作者:本站收集整理  来源:本站收集整理  发布时间:2011-12-29 08:40:32

  4.歌曲《采菱》
  是一首富有江南水乡色彩的歌曲,采用六声宫调式,曲调流畅、婉转,歌曲运用了许
多十六分音符构成的节奏型; 以及切分节奏  ,给人以轻盈

活泼之感。歌曲是一段体结构,为五个乐句组成。第一乐句(引子后第1-4小节)和第二乐句(第5-8小节)都是方整的4小节乐句,对称呼应;第三乐句(第9-14小节)分裂为由间奏隔开的两个乐节,显得更为活跃,生动;第四乐句(第15
-18小节)节奏拉宽,运用了“  ”这样的切分节奏,前后模进,模拟了

划船时有力的重复的动作节奏;最后乐句扩充为6个小节,旋律较多地出现在高音区,酣畅地抒发了水乡的孩子对自己乡土的深厚情感。

  5.歌曲《柳树姑娘》
  是一首曲调优美,轻快的简易二部合唱歌曲。歌词简炼,它形象生动地描绘了江南水 乡万物一新,一片生机盎然的春天景象。歌曲为3/4拍,羽调式,一段体结构。全曲
“ ”为基本节奏型。第1-8小节,上下句对称,旋律采用了模进手法,三度、四度、

五度的跳进使得曲调舒展而又优美,形象地表现了“柳树姑娘”在春风里飘柔的姿态。第二声部只用了第一声部的同音支声,配以八分音符节奏及跳音的“啦”唱法,烘托出欢乐的气氛。第9-12小节,节奏突然紧缩,向上三度的模进,使曲调更为欢快,与前形成了较强的对比。最后曲调又趋平稳舒展。结束句在富有民歌特色的衬词“啊哩啰”中欢快地结束,抒发了人们对美丽的春天的赞美之情。
课后小结:


第二课《国歌》
教 学 目 标

  1.《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是进行革命传统教育的好教材,我们每一位学生,每一个公民都必需唱好《国歌》。在21世纪里我们要以《国歌》的精神,鼓舞我们奋勇前进。
  2.掌握旋律行进方向——“上行”的音乐知识和进行曲调即兴创作活动。

  教 学 内 容

  聆听《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教学基本要求
  1.聆听管乐《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
  设问:
  (1)国歌的作者是谁,谁作词?谁作曲?
  (2)你们唱过人民音乐家聂耳的歌曲吗?请举例并唱几句。
  2.介绍《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
  (1)《义勇军进行曲》的创作背景:作于1935年,影片《风云儿女》主题歌。
  田汉在完成影片故事后即遭反动派逮捕,歌词是他写在一张包香烟的锡纸衬底上的。
  聂耳在谱曲前,也因受反动派迫害即将离国,在去日本前写成初稿,到日本后不久就把歌谱完成寄回。这首歌在影片中一唱出,立刻产生巨大影响。在中国人民争取自由解放的革命斗争中起过巨大的鼓舞作用。
  (2)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经中华人民共和国第五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五次会议通过决议,将它定为《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
  3.聆听独唱、齐唱《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
  设问:在什么场合演唱或演奏《国歌》。
  4.师生议论。
  5.聆听管弦乐《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
  设问:当国歌响起时你想到什么?
  6.师生议论。
  7.介绍人民音乐家聂耳生平及其代表作。

  聆听《歌唱祖国》教学基本要求
  1.欣赏《歌唱祖国》(第一段歌词)
  设问:
  (1)听到过这首歌吗?什么时间听到的?
  (2)这首歌的演唱形式是齐唱还是合唱?
  2.复听《歌唱祖国》全曲。
  设问:
  (1)这首歌分为几个部分?
  (2)每个部分讲述什么内容?
  (3)跟着音乐哼唱行吗?
  3.师生议论。
  4.完成课本上的编序号及涂色。

  表演《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教学基本要求
  1.聆听齐唱《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要求学生轻声跟着录音学唱,注意后半拍、起拍及附点音符的时值。
  2.跟着录音小声唱曲调。
  3.教师指出学生在唱曲调中不准确的乐句,在教师指导下把它唱准。
  4.跟着录音或教师的伴奏歌唱国歌。
  5.教师重点指导的部分:
  

  带有“>”记号的要唱得加强力度。师生讨论这一句的含义,当时抗日战争的形势下的民族危机;当前21世纪我们民族是否还存在危机?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
  

  设问:为什么这句的力度要越唱越响?
  “起来!起来!起来!”的含义是什么?
  

  设问:
  (1)这一句的音乐形象,你想到什么?
  (2)“前进”的谱上又用强音记号(>),为什么?
  (3)为什么“前进”“前进”“前进”最后还要加一个“进”?
  6.各组表演《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由各组讨论自行排练歌唱表演、造型表演、歌舞表演。
  7.背唱《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
  8.师生小结:在21世纪我们要高唱《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奋勇前进。

  音乐知识:“上行”
  用上行手法编创自己的歌:
  (1)先简单讲解“上行”
  

  (2)举一反三, ……

  (3)以上行的手法,即兴编自己的歌。
  如:


   教 学 建 议

  本课内容拟用两课时完成。
  第一课时:聆听《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四种形式)。
  第二课时:唱《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听《歌唱祖国》。


   教 材 分 析

  1.歌曲《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原名《义勇军进行曲》,是20世纪30年代影片《风云儿女》的主题歌。当时我国正处于外敌入侵、民族危机深重之际,影片就是以抗日为主题的。这首歌曲的歌词是我国著名诗人、戏剧家田汉在被敌人逮捕前仓促地写在香烟纸上送出的。音乐家聂耳也因敌人迫害而即将离国,他主动提出:“作曲交给我,我干!”他怀着满腔的爱国热情写成了歌曲。随影片的放映,这首歌曲在人民群众中激起强烈的反响,很快传遍了全国。美国著名黑人歌唱家罗伯逊深切同情和支持中国人民的抗日斗争,曾多次演唱《义勇军进行曲》并灌制唱片,使这首歌曲的影响遍及全世界。1949年9月此歌被定为我国的代国歌,1982年12月4日五届人大第五次会议通过为《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
  歌曲的引子用分解的大调主三和弦音(do、mi、sol)和三连音节奏构成号角式音调,似在热情奔放地召唤人们奋起战斗。歌曲就在这一基础上环环相扣,层层推进。歌曲由第二拍弱起,并作四度上行跳进,显得庄严雄伟而又富有推动力。这一进行贯穿全曲,曲末并作多次重复,给人以坚定不移、势不可挡之感。
  歌曲的第三乐句“中华民族到了”用重音(“〉”)唱出,强调了形势的严峻;突然乐句被一个八分休止符打断,接着唱出“最危险的时候”,告诉人们:国家和民族正面临着生死存亡的抉择。第四乐句(“每个人被迫着发出最后的吼声”)之后,随着大三和弦不断作上行模进,在三次层层向上的“起来!”呼喊之后,号角式的音调再现了,像一声冲锋号,激励着无数战士冒着敌人的炮火前进!结尾时再三强调“前进”两字,音乐上富有动力,象征着中国人民百折不挠 ,勇往直前的伟大精神。

上一页  [1] [2] [3] [4] [5] [6] [7] [8]  下一页

Tags:

作者:本站收集整理
  • 好的评价 如果您觉得此文章好,就请您
      100%(1)
  • 差的评价 如果您觉得此文章差,就请您
      0%(0)

文章评论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评论摘要(共 0 条,得分 0 分,平均 0 分) 查看完整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