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音版小学音乐第7册音乐全册教案
4.在掌握了2/4、3/4拍号后,让学生自己完成“在图的下方配上节奏或用图谱表示”的创作练习。
如:“骑马”用马蹄印的深浅表示其强弱——图谱。也可用强弱的连续黑、白圆圈表示:
“荡秋千”用三拍子节奏与图谱,“时钟”当然是二拍子的节奏。
表演《哦,十分钟》教学基本要求
1.说理导入:上课时间40分钟非常宝贵,要集中注意力学习,下课10分钟也同样非常宝贵,因为只有休息、放松好,才能使下一节课精神更集中,这就是学习、休息两不误,你听听他们的十分钟在玩什么?
2.聆听范唱。
3.师生讨论这首歌曲的内容与情绪。
4.再听一次范唱,请全体看着歌谱。
5.学习曲调。
(1)先学习前8小节。
设问:这8小节中有哪两小节是一样的?重复出现了几次?这两小节你能唱一唱吗?剩下的两小节就四个音,我相信你能看着谱唱好。
(2)讲解2/4拍号及指挥图式。
(3)学习第二句的8小节。
先听钢琴弹一次,然后你们用指挥图式自学。
(4)把这16小节连接起来唱一唱。边唱边划指挥图式。
(5)再下面的8小节,请跟着我的手势把它唱出来。
(教师用柯尔文手势带着大家唱)
(6)最后一句六小节跟我学唱。
6.用“啦”把全曲哼一下,要唱得轻松愉快。
7.跟着我的前奏完整地把歌唱一唱。
(注意前奏的速度与伴奏的配置,要营造欢快的气氛。)
8.练一下两小节的固定节奏型伴奏。
9.在伴奏的烘托下,欢快地歌唱。
10.小结:这课间十分钟快乐吗?
表演《大家来唱》教学基本要求
1.知识导入:刚刚我们学会了二拍子的拍号、强弱规律及其指挥图式。歌曲除了二拍子外,三拍子也非常多,下面一首歌是几拍子?你听!
2.聆听范唱,教师边范唱边打三拍子的图式。
3.这首歌就是3/4拍。再听一次。模仿我的动作一起跟音乐做三拍子指挥动作。
4.学曲调:先学唱第一声部。
用三拍子指挥图式边划动作边看谱唱。
要求:放慢速度。分成两个8小节,二次学唱。
(1)先学唱前8小节。注意1→i的跳跃要唱准,先想好音高再唱。
(2)再学唱后8小节。
5.学唱第二声部曲调,也分成两个8小节,二次学唱。
6.二声部合成(这是难点)。
(1)先唱好二个声部每句的第一个音,即:
(2)一句一句合成,唱好一句巩固一句。
要求:集中注意力,自己唱一个声部,耳朵听到另一声部。使自己的声音溶合在集体声音中间。做好一句及时表扬。让学生体会到二声部声音和谐带来的悦耳快感。
7.在曲调二声部都非常有把握的基础上,再进行一步:填上歌词,不然的话宁可唱第一声部的歌词,千万不可为了完成二部合唱而破坏了音乐的美感。一定要加强平时训练,水到渠成。
8.配上打击乐伴奏。还可以加上口风琴二声部的伴奏等。一切从班级实际出发。
9.要非常注意歌唱的流畅性与乐感,表达孩子们快乐的课间生活。
教 学 建 议
本课内容拟用三课时完成,主要内容如下:
第一课时:《哦!十分钟》;2/4拍号,《乒乓变奏曲》。
第二课时:《大家来唱》;3/4 拍号,为三幅图配节奏。
第三课时:《陀螺》、《旋转木马》;二首歌曲总复习; 2/4拍3/4 拍对比。
教 材 分 析
1.钢琴曲《乒乓变奏曲》
《乒乓变奏曲》的主题音乐取材于儿童歌曲《小小球儿闪银光》,活泼欢快,表现孩子们打乒乓球时的快乐神情和熟练的球技。
像通常的变奏曲一样,主题非常简洁,带顿音的单声部旋律由左右手交替弹奏,灵巧轻快,好像乒乓球在小球手的你推我挡之下,一来一去,银光闪闪:
乐曲包含五个变奏。
第一变奏:主旋律在上方由右手弹奏,低音部左手弹奏十六分音符的分解和弦:
第二变奏:左手在低音部弹奏主题,右手以上面这种分解和弦音型作伴奏。
第三变奏:左、右手均弹奏十六分音符的分解和弦音型,但主旋律镶嵌在高音部的强位上,如:
第四、五变奏:在和弦的衬托下,主题变化为由下行旋律及上行琶音构成的旋律。两个变奏中主旋律分别出现于高音部及低音部。但乐曲最后仍由右手奏出一个旋律扶摇直上的乐句作为结束,使人如闻为精彩的球赛所发出的喝彩声。
2.管弦乐《陀螺》
1871年法国作曲家比捷创作了十二首四手联弹钢琴曲《儿童游戏》,这是一套以音乐来描绘儿童世界的小品曲。后又根据其中的五首改编成管弦乐曲,1873年于巴黎正式演出。组曲中的每一首都有标题,分别为:《进行曲——喇叭与铜鼓》、《摇篮曲——布娃娃》、《即兴曲——陀螺》、《二重奏——小先生、小夫人》、《加洛普——舞会》。第三首《陀螺》表现了孩子们在玩陀螺游戏的情景。
木管乐器奏出的主题采用以八分音符与休止符组成的节奏和连续作上行六度跳进的旋律进行:
音乐充满兴奋、热烈的气氛,孩子们兴高采烈、欢呼雀跃的神情跃然于音乐之中。乐曲还通过快速流动的十六分音符节奏生动地描绘了陀螺的飞快转动。
作者介绍
比 捷(1838~1875) 法国作曲家、钢琴家。也是世界上演率最高的歌剧《卡门》的作者。
比捷很早就显示了卓越的音乐才能。他4岁开始学习音乐,9岁进巴黎音乐院学习作曲。从音乐院毕业出来时已成为获奖的作曲家和第一流的钢琴家。他曾为戏剧《阿莱城姑娘》配乐,后被改编为两套管弦乐组曲。他还创作过多部歌剧,其中《卡门》于1883年在巴黎上演获得成功后,誉满全球,成为世界音乐的不朽名篇。
3.电子琴曲《旋转木马》
孩子们乘坐在正飞快旋转的木马上,怀着兴奋、激动、自豪、紧张等各种情绪,发出呼喊声、欢笑声,他们感到自己似乎正骑着一匹骏马向前飞驰。《旋转木马》这首电子琴曲就是表现了游乐场中这一幕情景。
乐曲为复三段体结构。4小节引子以旋律声部作半音进行的一组和弦及“ ” 这样的节奏提示了本曲的特点,并将人们带入了游乐场的热闹气氛中。
第一部分的主题由连续的十六分音符节奏和高低跌宕的曲调构成,描绘了电动木马快速旋转的形象:
随后是一个带有切分节奏的短小的连接句——仿佛是一个短暂的休息,把音乐又引回到木马旋转的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