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韵》 教案 第十册五年级第六课
教案:第十册五年级第六课《京韵》
第六课 京韵
教学总目标:
一、
二、学习现代京剧选段《我们是工农子弟兵》、《都有一颗红亮的心》。亲身实践、体验“二黄”、“西皮”的唱腔,并学习英雄人物的高尚人格。
三、聆听《京腔》,表演《蝈蝈与蛐蛐》、《我们都是中国人》,进一步体验以京剧音乐为素材而创作的浓郁京韵,学“做一个堂堂正正的中国人”。
教学重、难点:
1、充分体验京剧的博大精深。
2、运用了解的京剧唱腔来演唱歌曲。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 教学目标;
1、感受、体验我国民族民间艺术宝库戏曲中的京剧音乐风格与韵味,进一步激发对民族民间音乐的热爱,通过对京剧的介绍初步了解京剧。
2、欣赏京剧片断《我们是工农子弟兵》,亲身实践、体验“二黄”、“西皮”的唱腔,并学习英雄人物的高尚人格。
3、试奏京剧锣鼓经(慢长锤)进行实践与体验;
二、教学重点难点:
京剧锣鼓经(慢长锤)的实践体验,感受京剧的魅力;
三、教学准备:多媒体、配套光盘、京剧知识课件;
教 学 过 程
一、导入:
了解戏曲知识:戏曲是一种综合艺术。集文学、音乐、美术、表演、武术等为一体,是我们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我国戏曲剧种有三百几十种。其中京剧是影响较大的大剧种之一。它产生于北京,有二百多年的历史。
二、欣赏《我们是工农子弟兵》
1、 简介现代京剧《智取威虎山》,知道《我们是工农子弟兵》是选自其中的唱段。
现代京剧《智取威虎山》叙述了东北解放初期,我人民解放军侦察员杨子荣大智大勇、深入匪巢,在匪徒群中沉着机警巧作周旋,在人民群众的支持配合下,接应部队一举歼灭匪帮的故事。
《我们是工农子弟兵》是剧中的一个唱段。人民解放军刚来到匪徒盘踞的威虎山周边的村庄,就进入深山老林访贫问苦,打消深受匪害的老乡们对人民解放军的疑虑。这时,参谋长唱起了这个唱段。
唱腔的旋律质朴简洁,在节奏上打破了词格分节、流畅连贯的传统形态;加上不用过门,开口便唱,使唱腔显得格外亲切感人,表现了人民解放军对老百姓真挚、深厚的感情。
唱段开始采用二黄原板,音调、节奏带有叙事性,显得沉稳、温和。后转为急板,“红旗指处乌云散,解放区人民斗倒地主把身翻”两句表现出豪迈的气概。末段速度转慢,亲切地唱道“人民的军队与人民共患难”,最后转回原速,唱出“到这里为的是扫平威虎山!”铿锵有力、掷地有声地表明了人民解放军的坚定决心。
这个唱段经过改编,由独奏的二胡模仿人声奏主旋律,乐队作伴奏,听来也别具一番趣味。
2、初听,感受其韵味。
3、结合音乐,简介戏曲音乐的主要因素。
(1)地方语言:戏曲唱腔的产生是以地方语言为基础的。
(2)唱腔风格:唱腔是区别剧种的主要标志,京剧是以西皮腔和二黄腔为主的音乐风格。我们今天听的这是二黄腔。
(3)伴奏特色:京剧的伴奏特色是三大件,即京胡、月琴、小三弦及锣鼓点等。
4、试奏京剧锣鼓经(慢长锤)进行实践与体验。
5、欣赏《我们是工农子弟兵》录像片段,学生仔细观看,感受京剧的“做”。
6、结合课本再次聆听,模仿演唱其中的经典唱段,以体验京剧的音乐风格及剧中人物的品格。
三、了解京剧相关知识;
京剧小知识
〔行当〕
生:男性正面形象。中老年男性称“老生”,又可分为“文生”与“武生”;年轻男性称 “小生”;小孩子称“娃娃生”。
旦:女性正面形象。其中,端庄娴静的形象,唱功为主的称“青衣”;活泼、泼辣的形象,以念、做为主、以唱为辅的称“花旦”;以武技擅长的称“武旦”;老年女性称“老旦”。
净:性格鲜明的男性配角。
丑:滑稽、幽默、机敏、活跃的人物,也有“文”、“武”之分;能言善语、幽默诙谐的中老年妇女称“丑旦”。
〔脸谱〕
红脸:表示忠勇正直,如关羽。
白脸:表示奸诈狠毒,如曹操。
黑脸:表示刚正不阿,如包拯。
蓝脸和绿脸:中性,表示草莽英雄。
金脸和银脸:表示神秘,代表神妖一类者。
四、试奏京剧锣鼓经《慢长锤》进行实践与体验,一组学生演奏锣鼓经(曲谱见课本。打击乐器不够可以用嘴念代替),一组学生随锣鼓点节奏走圆场。然后双方交换。
五:教师小结;
六:下课;
第二课时
一、 教学目标;
1、欣赏现代京剧选段《都有一颗红亮的心》,模唱最后一句唱段,进一步感受京剧,
了解 “西皮”的唱腔,并学习英雄人物的高尚品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