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飘带之歌》教学设计

减小字体 增大字体 作者:教育文稿  来源:教育文稿  发布时间:2009-03-14 07:23:43

《红飘带之歌》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在歌曲《红飘带之歌》的欣赏过程中,渗透红军长征精神和革命优良传统教育,通过了解“八一爱民学校”孩子们的艰苦条件以及他们在歌曲演唱中透露出的红军后人的爱国主义精神,激发孩子爱红军、爱祖国及努力学习报效祖国的愿望。

过程与方法目标:

学会用体验、想像、模仿、创造等学习方法,在听、唱、表演等多种活动中了解歌曲风格、情绪,体验歌曲内涵,并在音乐实践活动中回顾历史、感悟生活、展望未来。

知识与技能:

1、了解速度、力度、节拍(6/4)在歌曲情绪体现中的作用;

2、在4/4拍划拍及划旋律线的基础上视唱歌曲乐谱,并能有感情地用“U”哼唱歌曲,从而初步唱会歌曲。

课前准备:课件、铅画纸,记号笔

一、听《中国少年先锋队队歌》律动。

[放队歌音乐]生在师在语言引导下坐符合歌曲情绪的动作。

提问 1、刚才我们听到的一段音乐题目叫作?(中国少年先峰队队歌)

2、它那激昂的旋律让你听了有什么感觉(想到了什么)?

3、你能不能猜猜今天我们这节音乐课的内容会跟什么有关?

师:虽然大家讲的内容略有不同,但却能反映同一个主题,它可以用一种颜色来表示,是什么颜色?——红色。

二、观看长征录象。

1、观看。

师:首先,让我们一起先来看一段录象。[多媒体点击]看完后和大家交流你的感受,[多媒体点击]也可以说说你印象最深的一个片段或一句话。[播放长征录象,并与生一起观看]

2、谈感受。

(生谈感受)

师:其实这个片段老师也反复看了好多遍,但终觉不厌,因为里面有这样一句话深深地打动了我:[多媒体点击]70年前,在地球的东方,[多媒体点击]中国的版图上终于出现了这样一个更加优美而且可以令世界为之惊叹的线条,到底是什么线条有这么巨大的魅力?

师:是长征,二万五千里的红色之路。

三、引入主题。

如今的它,[多媒体点击]像一根无限长的红飘带把一群与我们年龄相仿的孩子们连在了一起,今天,老师就向大家介绍这一群特殊的朋友,你们听,他们都是来自什么地方的?[多媒体聆听念白]

(生答)师总结:这些孩子说话时的乡音告诉我们,他们都来自不同的地方[多媒体出示,师介绍],但他们却读着相同名称的学校,你们能听出来吗?[再次聆听念白]

[听后多媒体出示——“八一”爱民学校]

四、欣赏歌曲。

(一)、介绍背景。

师:从字面上理解,我们可以知道这所学校有着怎样的意义?(军人爱人民)

下面,老师就简单向大家介绍一下这所学校的来历:2006年,为纪念中国工农红军长征胜利 70周年,全军和武警部队在长征沿线援建了112所“八一爱民学校”,我们可以从地图上看到,这些同学都是来自长征所经过省市。[多媒体]他们所在的地方贫穷、艰苦,有的需要翻山越岭才能够到学校念书,有的学校已经成危房却没有条件修理,有的虽然有完整的教学楼,却从来没有见过我们经常使用的图书馆、电脑房和多媒体教室。在全军和武警部队叔叔阿姨的帮助下,许多地方多了几所学校,破旧的房子改换成了新的学校,这些学校都被称为——“八一爱民”学校。

(二)、欣赏歌曲。

1、旋律情(通过律动感受、划旋律线与哼唱)。

A,初听歌曲。

师:在今天的音乐课上,老师就向大家介绍“八一”爱民学校的纪念歌曲——《红飘带之歌》,他不仅唱出了所有“八一爱民”学校中孩子的心声,更感动了一个个中国人的心,你可以闭上眼睛细细品位这首歌曲。

B,谈感受。

听了这首歌曲,你想说些什么(随意地谈谈你的感受,你对这首歌曲有怎样的了解)?

演唱形式:童声合唱。

速度:较慢。

情绪:深情自豪地。

根据它的结构可以将歌曲分成几个部分:3个。

C,聆听第一段,划分情绪。

师:让我们先来听听歌曲的第一段,请你思考:如果让你给这段歌曲划分一下情绪的变化,你会怎么分?[多媒体出示歌谱]你的依据是什么?[多媒体播放音乐](力度记号或乐句感觉等)[多媒体点击]

D,表现不同的情绪。

师:你觉得可以用什么方法表现出这段音乐中的两种情绪?(引导学生用身体动作表示)

师:老师呢,想用自己的方法来表现这段歌曲不同的情绪,那我们就分工合作吧!

E,探究旋律线。

师:你们知道老师刚才是用什么方法在表现歌曲情绪的变化吗?[出示旋律线图]

师:你能看出情绪的变化吗?依据是什么?你还可以从旋律线图中发现什么?(第二部分中第一乐句和第三乐句是一样的,而第二乐句和第四乐句也很相似,结尾稍有变化)让我们一起用U来哼唱一下,手指跟着旋律线走,注意声音的位置和曲线般的流畅。

F,探究四六拍子的用途。

引导学生发现拍子的不同,并通过唱旋律和理解歌词解释其用意。

2、歌词情(通过朗读与想象)。

A,朗读歌词。

师:歌曲之所以感人,因为它除了有感染人的旋律,还有感动人的歌词,大家看大屏幕,[师有感情朗读第一段],请大家来有感情地朗读第二段好吗?

师:同学们,老师刚才刚才念的第一段歌词表达了人们对红军25000里长征的赞扬以及对不灭的红军精神无限的珍惜和怀念,那你们所念的第二段歌词又是描绘了怎样的内容?(“八一”爱民学校的孩子对祖国无限的感激之情和长大后报效祖国那坚定的愿望。)

B,想象歌词意境。

师:不知道同学们有没有看过MTV呢?那有没有尝试过用自己的想象力为喜欢的歌曲配上MTV的故事情节呢?今天借此机会,老师想请大家来当当小导演,有没有问题?

师:老师将为大家播放这两段歌曲,请你选择一段边听音乐边在脑海里为它配上合适的画面,可以是流动的故事情节,也可以是一幅幅生动的画面组成,准备好了吗?[放音乐]。

3、朗诵情。

师:果然是集体力量大,我们可以想出这么多感人的画面,我们班中的小导演和小编剧还真的不少,歌曲感受到这儿,我们是否还遗漏了什么?这首歌最与众不同的是:它有一段纯朴、稚气却充满深情的朗诵。[多媒体播放]

师:你能不能说说这段深情的朗诵带给你怎样的感觉?(生答)你能念一念吗?分三组,最后一句一起念。

师:声音比较响亮,但是我们的感情可以再浓厚一点,在我们每个同学的身上有一样东西天天提醒着我们“是革命的后代,是红军的血脉,是共产主义接班人”,那是什么?还记得我们在一、二年级新队员入队仪式上刚戴上红领巾那骄傲的眼神吗?还记得我们在队旗下第一次行队礼时那紧张的心情吗?让我们解下红领巾重温入队时那自豪的感觉,带着这种感觉去念这四句话,我们一定会念得更好,请大家跟着老师做,按一、二、三、四的顺序为自己戴好红领巾,再行队礼,准备好了吗?(念完,掌声送给自己)

三、拓展延伸。

1、演唱歌曲。

同学们,你们知道我们胸前的红领巾有怎样的含义吗?(国旗的一角,革命的鲜血染成的,还表示让我们时刻记得我们的幸福生活来之不易,就像队歌里唱得一样:继承革命先辈的的光荣传统)其实“红飘带”也一样,它除了象征着25000里长征的红色之路,还意味着什么?(永恒的红军精神)

师:让我们带着永不熄灭的红军精神最后来欣赏一下《红飘带之歌》,我们MTV的情节还可以继续在我们的脑海里流动,你也可以用深情的歌声来表现你今天的收获,准备好了吗?

2、总结。

师:同学们,在红飘带的带领下,我们认识了一群“八一”爱民学校的孩子,并聆听了这群孩子用稚嫩却充满童真的声音,唱响了军民鱼水般的深情,相信从中,也一定引起了你不少的爱国情怀,如果让你对祖国,对红军或者对“八一”爱民学校里的同学讲一句话,你会跟他们说什么呢?

师小结:同学们讲的真的很好,就让我们今天的音乐课在大家精彩的话语中结束,希望我们所有的同学能将今天学习到的“红飘带”故事和感受到的“红飘带”传播给你身边的亲人和朋友,让大家一起为我们的祖国自豪。

 

课后反思:

这是我上的第一节欣赏性质的公开课,本主题的教研活动可能让不少老师经历了第一次,也经历了学习的过程。

这堂课对我来说应该是一节很不成功的课,因此,可以反思的地方有很多,其中我最想说的一句话便是:让音乐课更有音乐味。

一、善于挖掘音乐要素,传递音乐魅力。

似乎在上课前的一个月,我已经定好了上课的内容,原因不为别的,就是因为自己被这首歌感动了,我希望让学生和我一样被一首好歌感动而深深地喜欢上这首歌曲。因此,我疏忽了音乐欣赏课应该注重的剖析音乐要素的特点,只在记忆深处反复回荡着那一段激动我心的朗诵和那一句催我泪下的歌词——“学好本领让祖国为我自豪”,以至于我在课的设计中淡化了通过音乐旋律感动学生的理念,上了一堂让我自己也觉得像语文课的“音乐课”。

二、善于定位课堂主体,挖掘音乐内涵。

单老师在给我评课的时候说到:“歌曲唱得动听了,课有成功了,但是学生唱得并不好听,可见效果没有达到。”听到这句评语,我便沉浸在“是否单老师把我的课误认为是唱歌课了?”课后请教单老师,果然是这样,那是因为在课中没有教唱课的显现的演唱效果体现,也没有欣赏课的明显的音乐要素的关注,又有听又有唱,那到底课的主体是什么呢?不但让听课老师摸不到头脑,也一定让学生糊涂了吧。

我想,在之后的学习过程中,应多关注音乐欣赏课这两方面的设计,希望如果有下一次的研讨机会,我会取得更大的进步。

[1] [2]  下一页

Tags:

作者:教育文稿
  • 好的评价 如果您觉得此文章好,就请您
      0%(0)
  • 差的评价 如果您觉得此文章差,就请您
      0%(0)

文章评论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评论摘要(共 0 条,得分 0 分,平均 0 分) 查看完整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