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音的起伏高低》教学设计
教学目的:
1、复习巩固乐观知识中的音名与唱名。
2、了解音高起伏的各种形态与音乐情感表现之间的内在联系。
教学工具: 实物投影仪、录音机、钢琴、黑板、木板琴、铝片琴教学年级、班级:预备(5)班一、
一、教学重点、难点
1、重点:在音乐实践中,感受音高起伏与音乐情感表达之间的内在联系。
2、难点:如何借助于其它艺术形式来加深对音高起伏的感受和理解。
二、教学过程:
1、导入: 复习歌曲《do, re,mi》和乐理知识中的音名和唱名
(1)我们在上节课唱一首歌叫? 在这首歌里,我们知道do,re,mi,fa,sol,la,si,do
(2)翻书P14,请同学们把第二部分唱一遍(二声部) 唱的时候,请八位同学上来用全音符在五线谱上标的音符,写出唱名。
(3)看看黑板上写得正确与否?并问它们的音名? 形式:分为do,re,mi……小组请一个领唱,其它小组说出音名
(4)老师交黑板上音符连起来,请同学们看像什么?如果 13 24 35 姥这就是条弯弯曲曲的线。—出示课题《音高的起伏》
2、欣赏歌曲《我爱你,中国》和《第九交响曲》II乐章,
(1)翻书P4 请同学们把《我爱你,中国》开头一句朗读一下。 老师示范唱引子部分并做适当的动作。 请同学们讨论一下这七个音符在五线谱中进行怎样的运动? 交流 讲背景:(这首歌表达了身居海外的中华儿女回到祖国后,对祖国母亲的热 爱,就像歌中唱到的,它们变成一只只百灵鸟在祖国母亲怀抱中忽高忽低 自由邀翔。) 接下来,我请同学们从头听一遍,并用你们的身体语言来,表达歌曲情感, 可以站起来,比比看哪个小组表现得最形象。 问:从大家的脸部和身体语言中,我感受到了这首歌曲情绪,请一位同学 告诉我,你是用怎样的心情来表现? (即:表现的是什么样音乐情绪,激昂、热切。)
(2)下面请同学们一起来欣赏另外一首作品,翻书P6,捷克作曲家德沃夏克 《第九交响曲》,作者在写这部作品时,身居美国,站在异国他乡的土地上, 思念祖国之情不禁犹然而生。 欣赏。 问:这段音乐的起伏如何? 为什么起伏小?(作者的情绪是忧伤的,充满了浓浓的思乡之情) 这段主题,我们在竖笛课上吹过,今天我们吹前面四小节,但要把作者的 情绪表现出来。—准备一分钟—请个别同学展示—全班站起来,齐奏,吹 吹起起。 —点评,听了大家吹奏,似乎让我感到有四十几位德沃夏克。 小结:欣赏完了两段音乐,我们知道这两首曲子都是表达爱国主义情感,为什么会有起伏的大小? 作者情感不同,一首回到祖国母怀抱,心情激动、高亢;一首身处他乡,心情显得忧郁、伤感。
3、综合活动:
(1)翻书P10,练习四,以四个人为一组讨论,(先朗读,有可能把音高配上)
(2)下面我们搞一个创作比赛要求:用木琴或铝板琴来表现赛马时时情景,或是表现小桥,流水般宁静,柔美的情景,或是你们小组是一个情影来表现。点评:音高的起伏与情景表现结合得如何。
(3)请同学自已小结,今天学了些什么。即:音高的起伏与音乐作品情感表达的联系,情绪高昂、热烈、起伏较大,反之情绪忧伤、哀悉、起伏较小。
(4)老师总结:在今天学习中,同学们很好地理解了音高的起伏与音乐情感之间的联系,并用你们的形体表现了音高的起伏。更为难得你们运用所学到的知识进行创作。虽然带有试即兴性但却有一定创造性,今天是你们即创作的第一步,相信还会有第二步、第三步…… 板书:音高的起伏一、音名和唱名二、欣赏《我爱你,中国》、《第九交响曲》I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