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题:长江两岸——《龙船调》
课题:长江两岸——《龙船调》
厦门汀溪中学 苏美月
[教学年级]初二
[课时]一课时
[教学目标]
一、知识目标:通过演唱欣赏,了解民歌的调式特点。
二、能力目标:能够感受《龙船调》等内容的地方风格,并试着用哑剧的形式表演《龙船调》。
三、通过欣赏,体验《龙船调》等民歌的音乐情感,喜爱我国优秀的民族民间音乐。
[教学重点]
体验《龙船调》等民歌的音乐情感。
[教学难点]
引导学生感受民歌的地方风格。
[教学用具]
电子琴、录音机、小黑板、谱例等。
[教学过程]
一、 导入
1、师生用闽南语同唱台湾民歌《天乌乌》。
2、导言引入:这是一首流传在台湾及闽南民间歌曲(也就是民歌)。我国幅员辽阔、民族众多,每个地方都有一些自己广为传唱的民间音乐。下面,我给同学们介绍一首在湖北广为传唱的一首民间歌曲《龙船调》。
二、 民歌欣赏
(一)湖北民歌《龙船调》
1、引导学生聆听体验并思考:歌曲的速度、力度以及表达的情绪。
2、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作适当的评价。
3、复听后,学生随琴轻声哼唱,体验歌曲情感意境。
4、分组创编并表演:学生根据《龙船调》的歌词内容,一个扮演梢公,一个扮演过河的小女孩,用哑剧的形式表演。
5、师生作表扬性评价。
(二)江苏民歌《茉莉花》
1、引导学生聆听体验并思考:歌曲的速度、力度以及表达的情绪。
2、学生畅谈感受,教师及时给予评价。
3、引导学生归纳两首民歌的风格特点。
4、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列表板书并小结:民歌风格的差异与地理环境、风土人情、生活习惯等因素有着直接的联系。
三、课堂延伸
1、学生自由发挥,介绍自己所知道的民歌给大家,并试着唱一唱。
2、对唱得好的同学给予表扬肯定。
四、课堂小结:现在有许多优秀的新民歌,都是作曲家在民间音调的基础上加以创作,才使得现代的中国民歌如此的丰富灿烂。
五、师生同唱《天乌乌》结束本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