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山之春》教学设计

减小字体 增大字体 作者:本站收集整理  来源:本站收集整理  发布时间:2009-07-28 11:35:32

课题

 

天山之春

课型

 

歌曲综合课

课时

 

1

教材地位分析

   课标的基本理念之一是“弘扬民族音乐,尊重多元文化。”本着这一理念,在初中音乐教材中,都有涉及我国少数民族地区音乐的内容。“天山之春”是学生在初中阶段学习的第一个少数民族的音乐,本节课是这一单元的第一课时,这个学习过程因此尤为重要,在这节课上,学生不仅要学习有关我国新疆地区音乐的知识,还要学会分析、鉴赏少数民族音乐风格特点的方法,为以后的学习打下基础。

 

 

学情分析

1我校学生特点:刚刚步入初中,需要一个时期学习方法上的过渡。求知欲强,思维较为活跃,善于联想,更喜欢想象,他们处在由形象思维上升到逻辑思维的过渡阶段,渴望在活动中得到集体的肯定与认可。有的学生已经开始进入变声期,要注意避免他们的声带疲劳,演唱时间不宜过长。

2 “已知”和“未知”:在小学曾经学唱过带有新疆维吾尔风格的小歌曲,其次,由于好多新疆民歌流传广泛,所以学生对此并不陌生,大都可以演唱几句新疆民歌。这些经验为本节课的学习奠定了基础。在此基础上,引导他们学习掌握通过音乐要素分析音乐风格的方法,从而探索维吾尔族民歌风格的特点是完全能够实现的。

 

教学目标

情感态度

与价值观

喜欢新疆音乐,感受歌曲《青春舞曲》所表达的珍惜青春、珍惜时光的思想,培养学生对美好事物的热爱。 

过程与方法

聆听、演唱、体验感知、合作探究解决问题;鼓励独立见解,通过音乐实践活动培养学生综合能力。

知识与技能

1对新疆音乐的认识与理解;2自信、自然、有表情地演唱及背唱《青春舞曲》;3在音乐听觉感知基础上识读乐谱。

教学重点

对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的民族民间音乐感兴趣。主动探究新疆地区民歌的风格特点。用圆润的声音、活泼的情绪演唱《青春舞曲》。

确立依据:弘扬民族文化,热爱我国优秀民族音乐文化。

教学难点

对新疆维吾尔自治区音乐的理解。

确立依据:课标中强调要通过音乐教学使学生树立平等的多元文化价值观,而由于受经验和阅历的制约,要迅速拉近他们与新疆音乐的距离感 有一定难度。

教法与学法

教法: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以及我校学生的实际情况,采用创设情境法、实践演示法、律动练习法、对比欣赏法、运动式欣赏法、讨论交流法、多媒体辅助教学法。

学法:通过讨论、交流、表现与创造,进行合作学习,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和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准备

利用网络资源制作的电脑课件、多媒体设备、钢琴、打击乐器。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导入新课

有趣的实验:当我们的语言功能被暂时关闭的时候,你能回答这个问题吗?

问题设置:你能听出这段音乐来自我国哪个地区吗?

聆听《达坂城的姑娘》片段,启发他们用简单的新疆舞蹈语汇回答问题。

突破难点。

1迅速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引起学生的兴趣。

2用学生熟悉的歌曲拉近他们心中对新疆音乐的距离感,让他们乐于参与活动之中。

3音乐是听觉的艺术,培养他们安静欣赏音乐的良好行为习惯。

新   课

引导学生寻找新疆民歌的风格特点。

播放《曲蔓地》片段

 

 

播放《阿拉木汗》《玛依拉》片段。

 

播放《花儿为什么这样红》片段。

 

 

播放《吐鲁番的葡萄熟了》片段。

播放《花儿为什么这样红》前奏。

聆听音乐,分析、探究。

 

找出新疆音乐节奏特点并尝试打节奏。

找出新疆音乐风格特点之一的舞蹈性。

注意到新疆音乐的装饰音特点,通过练习验证这一特点。

注意到新疆音乐中的特色乐器。

注意到新疆音乐同伊斯兰教国家音乐的融合。

此环节既充分地体现了学生的主体性,也显示出教师的指导作用,教师要根据学生的情况,灵活、及时地作出反应,不但使他们能自己找出新疆地区民歌的基本特点,同时也要

使他们学会这种通过音乐要素分析音乐的方法,了解探究地区、民族音乐的方法。

 

充分调动学生兴趣,培养学生的识谱视唱能力。

教唱《青春舞曲》。

听范唱,提醒学生用心记旋律。

出示一份错误的曲谱,让学生凭着对旋律的记忆进行纠正并填补空白处。

学唱《青春舞曲》。

1、听范唱后,纠正课件中曲谱的错误。

 

填入歌词,完整演唱。

启发学生怎样用歌声表现新疆民歌的舞蹈性特点。

情境创设:怎样在合唱比赛中取得良好的成绩和完美的演唱效果?

 

2、运用已有的知识积累,通过对音乐要素(音的高低、力度、速度等)的改变,尝试创设不同的音乐情绪,塑造不同的音乐形象。

3、有表情地用圆润、活泼的声音完整演唱《青春舞曲》。

培养学生合作探究解决问题的能力;鼓励独立见解,通过音乐实践活动培养学生综合能力。

 

 

 

拓  展

为学生的精彩表演而喝彩,由老师为同学们跳一断新疆的舞蹈……

“你们一定都很喜欢看老师表演舞蹈,不过我相信当你们学会了之后,你们会跳得比我还要棒!不要急,下节课我们就将在一起接触到新疆的舞蹈和新疆的器乐曲。”

和着节奏击掌,加入打击乐伴奏,欣赏新疆舞蹈。

激发学生兴趣,为下节课的内容做了很好的铺垫。

 

小   结

“今天我们在一起欣赏到了很多好听的新疆民歌,唱起这些旋律的时候,我们就一定要提到一位充满传奇色彩的老人——王洛宾”……

介绍“西部歌王”王洛宾。

“王洛宾把自己青春的脚步停留在了西北,用毕生的经历去做他认为有价值的事情。同学们,你们的青春也即将拉开序幕,你们想过吗,会将自己青春的脚步停留在哪里呢?”……

聆听,引起对人生、对青春的思索。

突出音乐的德育、美育功能,进行“润物细无声”的德育渗透。

 

 

 

 

板书设计

 

 

 

教学反思

 

天山之春

1、新疆音乐的基本节奏:

2、新疆音乐的旋律特点:

   3、《青春舞曲》

这节课在设计时本着以音乐审美为核心,面向全体学生的原则,在原有教学内容的基础上,进行补充与拓展。针对初一学生的特点,设计问题,生动有趣的教学活动激发了学生探索新疆音乐的兴趣,在各种活动设计中,不但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而且注重培养学生良好的欣赏学习习惯,为他们在以后的学习打下了良好的基础。在教法与学法上的突破使学生在整个学习的过程中收获了很多他们会懂得听辨,会产生更多、更新的感受,会有很多可以与人交流的话题……

  同样感觉收获颇丰的是我,课中在教法与学法上的突破、对学生潜能的发掘以及师生交流所产生的良好效应,使我深刻感悟了“教学相长”的道理。我很幸运,因为我的职业使我成为孩子们与音乐交流的使者。 

Tags:

作者:本站收集整理
  • 好的评价 如果您觉得此文章好,就请您
      0%(0)
  • 差的评价 如果您觉得此文章差,就请您
      0%(0)

文章评论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评论摘要(共 0 条,得分 0 分,平均 0 分) 查看完整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