芭蕾舞剧《天鹅湖》教学设计

减小字体 增大字体 作者:本站收集整理  来源:本站收集整理  发布时间:2009-07-28 08:46:07

浙江温州七中  李雪梅

 

教学目标:

1、通过欣赏舞剧《天鹅湖》的“天鹅”主题,了解作品的作曲家柴科夫斯基及他的作品风格。

2、了解舞剧音乐与芭蕾舞剧的相关知识,能够辨别和感受乐曲的情绪和风格,并能用舞蹈或课本剧形式来进行创造表现。

教学重点:

引导学生去感受和体验音乐与舞蹈的完美结合,并了解“天鹅”主题的特点。

教学用具:

音响、钢琴等。

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

1、播放两首由《天鹅湖》旋律改编的歌曲:SHE的《remember》和神话组合的《Top》,欣赏后教师提问,引导学生进行思考:

①这两首歌曲是否用了同一旋律?

②看看谁能把这段旋律演唱出来?

2、视唱“天鹅”主题旋律。

这首旋律有一个很美的名字,叫作“天鹅”,让我们一起用优美流畅的声音来视唱这段旋律吧!(教师用钢琴伴奏)

二、欣赏教学

1、引导学生明白“天鹅”主题旋律和情绪的变化:

旋律较平稳→旋律自下而上地进行

情绪较平稳→情绪激动(暗示公主遭遇不幸)

2、师:公主到底遭遇了什么样的不幸呢?

介绍《天鹅湖》的故事情节。

3、师:下面让我们视听结合一起来感受一下舞剧《天鹅湖》的片段。

让学生带着二个问题欣赏。问题一:这段舞剧背景音乐用的什么? (“天鹅”主题)问题二:这段舞剧表现了怎样的故事情节?

4、简介作曲家柴科夫斯基及他的作品风格、芭蕾的起源与发展(意大利——法国——俄国——世界各地)。

5、简介这段舞剧表现的剧情:暮色降临,为王子成年举行的舞会正在进行,王子忽然发现城堡上空飞过一群哀鸣的天鹅,这引起他强烈的狩猎愿望。

三、芭蕾舞的基本手位和脚位

l、先播放小品《洛桑学艺》中关于芭蕾舞的基本手位和脚位,再播放舞剧《天鹅湖》中天鹅飞翔的动作。

2、教师现场展示芭蕾舞的基本手位和天鹅飞翔的动作让学生模仿。(先无音乐伴奏做两次基本手位和天鹅飞翔的动作,然后全体学生站起来再跟“天鹅”主题和根据“天鹅”主题改编的说唱音乐做两次基本手位和天鹅飞翔的动作。)

四、学生创编表演

 1、准备工作

规则:

(1)每组任选下列一段音乐和一个故事情节来创编。

(2)表演形式:舞蹈、课本剧或课本剧加舞蹈等。

(3)表演时间不要超过2分钟。

(4)准备时间5分钟。

音乐(任选下列一段音乐)

(1)古典风格的“天鹅”主题。

(2)说唱风格的“天鹅”主题。

情节:(任选下列一个故事情节)

情节一:幕色降临,城堡上空飞过一群哀鸣的天鹅。

情节二:在湖边,公主向王子倾诉了自己的不幸遭遇。(注:如在编排中合理的加入刚学过的芭蕾基本手位和飞翔动作,加5分。)

2、学生分组表演。

3、师生共同评选出优胜组。

4、让学生欣赏舞剧中演员们所表演的情节一、情节二,并让他们回答这两段舞剧片段所用背景音乐是什么?(“天鹅”主题)

五、师生共同总结舞剧

舞剧:在西方统称芭蕾,是一种以舞蹈为主要表现手段,综合音乐、文学、舞美等艺术形式,表现特定的人物和一定戏剧情节的舞台表演艺术。

六、播放说唱风格的“天鹅”主题

让学生再次重温主题音乐的美妙旋律并离开音乐教室。

分析与反思:

1、针对初中生的身心特点及新课程标准的要求,整个课题的设计本着“以学生为本”的原则进行构思,教学中的每一环节都紧紧围绕主题,循序渐进地展开,注重环节的衔接自然流畅,主题鲜明。

2、以学生年龄特点和情感为出发点,用一颗诚挚的心搭起师生情感的桥梁,消除彼此间的陌生感,运用温和、亲切的语言组织课堂教学,使得整个教学环境更加和谐融洽、轻松愉快。

3、由于实施综合素质教育,课堂教学的知识面更广泛、更多样。使整个教学环节更加自然流畅、生动活泼,而且为教学增添了美感,提高了课堂教学的质量。

4、通过聆听、观看、对比、讲解、模仿、小组创编等手法,帮助学生体验成功的快乐。给他们提供一个展现自我的舞台,使他们在主动参与中展现自己的个性与能力,使他们的想象力与创造性思维得以充分发挥。

Tags:

作者:本站收集整理
  • 好的评价 如果您觉得此文章好,就请您
      0%(0)
  • 差的评价 如果您觉得此文章差,就请您
      0%(0)

文章评论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评论摘要(共 0 条,得分 0 分,平均 0 分) 查看完整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