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喜剧大师卓别林》教学案例

减小字体 增大字体 作者:本站收集整理  来源:本站收集整理  发布时间:2009-07-28 09:16:12

 《喜剧大师卓别林》是七年级下册第五单元《走近大师》中一课。这一单元分别介绍两位世界级艺术大师:中国的京剧大师梅兰芳和英国的喜剧大师卓别林。这种类型的内容在七年级上册教材中也出现过,它旨在让学生了解更多的伟大艺术家,欣赏他们的艺术作品,从而提高自身的审美水平,并学习艺术大师身上的高尚品质和为攀登艺术高峰不懈努力的精神。这是一部分很有意义的学习内容。  

 

    一、本课的教学目标:

  通过本课教学,使学生对被誉为“当代最伟大的喜剧大师”的卓别林有基本的了解,对他所创作的电影作品(喜剧)有基本的欣赏兴趣和进一步了解的愿望。

  通过仔细观察,学生根据教材上的故事等资料创编、演《卓别林的故事》等,培养学生模仿和表演能力。

  学习卓别林不向贫穷、命运低头,勤奋努力的精神和积极乐观的生活态度以及认真探索、永攀艺术高峰的严谨态度。

 

二、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对卓别林及其作品有比较完整的了解和基本的欣赏。

教学难点:1、理解卓别林作品的深刻意义――含泪的笑

          2、模仿并表演卓别林的故事。

 

三、学生分析:

七年级学生年龄较小,上课时相对比较活跃,情绪容易调动起来。但他们知识面窄,理解能力较弱,欣赏作品往往会停留在表面层次。参与活动可能会很积极,但目的性不强,合作意识也不够。这都需要老师的恰当的引导。

 

四、教学过程:

引入新课:播放一段《拉德斯基进行曲》,突然从教室门口走来一位头戴礼帽、身穿西服、手拿手杖的学生(装扮卓别林),他走上讲台,向大家挥手致意并表演了几个滑稽、幽默的动作,最后以一个造型亮相。

教师提问:同学们知道他是谁吗?看过他演的电影吗?

学生回答,教师出示幻灯片,引入新课――喜剧大师卓别林。

设计意图:让学生装扮卓别林进入课堂,以此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营造轻松、愉快的学习氛围。

[1] [2] [3]  下一页

Tags:

作者:本站收集整理
  • 好的评价 如果您觉得此文章好,就请您
      0%(0)
  • 差的评价 如果您觉得此文章差,就请您
      0%(0)

文章评论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评论摘要(共 0 条,得分 0 分,平均 0 分) 查看完整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