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年级音乐 课题:《苏武牧羊》
课题:《苏武牧羊》
教学对象:9年级
教具准备:多媒体设备、钢琴
设计思路:本课围绕以“民族精神”为中心思想而开展。在本次教学中给我感悟最深的是,学生在课堂中“内在的动”是不容忽视的,往往有了“内在的动”,才能更好的表现“外在的动”。这次原本准备把重点放在最后一个环节,即“活动与创造”板块。但在上课过程却发现真正出彩的地方不是最后学生如何演绎“苏武牧羊”这首乐曲,而是在听赏、观赏完后学生发表的观点。使学生真正的用心在听、在感悟作品。生真正理解了作品,才能有很好表现。
教学目标:
1、粗略认识《苏武牧羊》的谱子,能够有感情的演唱《苏武牧羊》。
2、欣赏用不同演唱形式来演唱的《苏武牧羊》,欣赏用不同乐器来演奏的《苏武牧羊》。
教学重点、难点:有感情的演唱
教材分析:
《苏武牧羊》是一首具有浓郁民族风格、广为流传的著名学堂乐歌。它产生于民国初年(1912),流行于20世纪二 三十年代。该曲在一些歌集和刊物上常称“古曲”,本教材也沿用惯例称《苏武牧羊》为“古曲”。
关于该曲的词曲作者说法不一,有待考证。作词者一说山东蓬莱翁曾堃,一说辽宁盖县蒋荫棠;作曲者一说辽宁盖县田锡侯,一说北京白宗魏。
《苏武牧羊》歌曲内容取自汉武帝时,苏武(?—前60)出使匈奴,被囚禁19年而不屈的故事。歌颂苏武“留胡节不辱”的崇高气节。
教学过程:
一、组织上课:课前播放音乐动画,以渲染气氛(音乐用琵琶奏《苏武牧羊》的旋律)》。
二、导入新课:
1、同学们请看大屏幕(出现动画、音乐(忧伤的《贝加尔湖的冬天》)教师旁白:“图画中的老人披着破毯子,眺望着远方,大雁已往南飞去,冬天已来到了,远处的山峰已渐渐的被雪覆盖,老人终日望着南方,因为那里有自己的祖国、有自己的家乡、有自己的老娘、有自己的妻子儿女……。十九年了,他时常抚摸着朝廷给他的“汉节”,跟一群公羊相依为命,他渴了就喝点儿雪水或羊血,饿了就用小木棍儿掏取老鼠洞里的野草种子来充饥,在这里他历尽艰辛,永不屈服,艰难的熬过了十九年,这就是千古年来悲壮的动人故事——苏武牧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