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节《音乐与人生》教学设计

减小字体 增大字体 作者:本站收集整理  来源:本站收集整理  发布时间:2009-07-28 16:22:56

一、学习目标

(一)教师引导学生在欣赏,体验,理解不同风格音乐中,学会作品音乐要素的基本内容及在音乐作品中的作用。

(二)怎样鉴赏音乐。 

(三)音乐与人生的关系,形成健康向上的音乐审美观。

二、重点、难点

1、在讨论交流与师生互动中,让学生感悟音乐,体验音乐要素在音乐作品中的作用。

2、准确把握柴可夫斯基《第六(悲怆)交响曲》第四乐章音乐情绪、理解音乐要素在作品中发挥怎样的作用。

3、两首作品从音响的表层到深层次的思想内容,揭示了怎样人生哲理?

三、教学内容安排

(一)教学设计意图

1、本节课的实际教学意义:本单元为高中新课程改革后高中学生的起始课,教师有必要尽快了解学生既往基础,引导学生带着美好的憧憬感受、鉴赏音乐。因此本节课的教学设计至关重要,应体现新课标,新理念。

2、本节课的教学重点在于教师如何充分挖掘学生自身潜力,运用多种手段以达到引导学生感受音乐美、探究音乐内涵的主观能动性。为今后的教学创设良好的学习氛围。

(二)作品内容安排《第六(悲怆)交响曲》、《草原放牧》、《长江之歌》,以《第六(悲怆)交响曲》、《草原放牧》主题为主要欣赏曲目。鉴于课时安排与作品篇幅的限制,重点以听记音乐主题为主。乐曲的其他部分由学生的课后通过随书音频资料自主完成。

四、教学资源建议:

引导学生自主搜集、整理音乐作品及作者的资料。充分利用课本和配套的课件资源,利用教师自身积累的资源与所具备的技能,有必要结合具体设计制作课件。

五、教学方法与学习指导策略

(一)充分利用教材,引导学生完成教材各环节内容。

(二)结合课时要求,导入力求精炼,一举两得,即初步了解了学生的基础,又为后面的教学内容作准备。

(三)运用联想旋律线与节奏体验的活动环节,使学生理解音乐要素。

(四)本节课结尾升华到“音乐与人生”的课题时,将作曲家生平简介与音乐与人生---本节课题相结合,制作成视频资料让学生观看,体验音乐的情绪(也可用原有资料),思索人生的话题。

、教学过程

1、起始课准备:教师介绍新课程标准音乐鉴赏课教材。

 

2、导入:教师播放几位作曲家图片及其作品的音乐片段,请学生分辨,在此末尾播放柴科夫斯基的图片及其作品。(答对表扬,答错及时纠正)

 

 

 

 

 

3、教师引导学生分别聆听《第六(悲怆)交响曲》和《草原放牧》主题,感受两首作品情绪的不同,试说出形成其情绪不同的原因。教师引导学生从音乐要素入手展开讨论。根据学生回答情况,引导学生参与下列活动:

 

活动一:教师引导学生看谱例听《悲怆》第四乐章第一和第二主题联想旋律线的走向。

学生与教师共同总结:主题旋律级进下行。思考与作品情绪的关系。

活动二:教师引导学生看谱例听《草原放牧》第一主题体验节奏特点。

学生与教师共同总结:节奏的跳跃性形成了整个音乐作品情绪的框架。

3、活动三:从而分析出音乐基本要素对音乐情绪所起到的作用,并完成以下表格

乐曲名

形式要素

比较项目

节奏

旋律

和声

力度

速度

音色

草原放牧

基本特征

(必选)

(自选)

音乐语言特征

悲怆第四乐章

基本特征

音乐语言特征

(可采取利用钢琴进行和声、音色听辨或通过进一步聆听作品主题来感受力度、速度在作品中的作用)

 

 

 

 

 

4、提问:你们知道1840年和1893年我国发生了哪些重要事件么?

回答:1840年,我国鸦片战争。1893年,伟人毛泽东诞生。(1840—1893)在俄国诞生了一位伟大的作曲家——柴科夫斯基。

相同的时间,不同的国家,不同的历史时期,不同的经济背景,作曲家的人生经历与感悟是不同的。作品《悲怆》交响曲是作者在沙皇血腥统治,社会黑暗动荡不安时期创作的带有悲剧性质的音乐作品。意在表达自己内心对光明的憧憬,对生活的极度热爱。体现作者崇高的人生观。

活动:观看柴科夫斯基生平录像(教师编辑)。

(注:截取有价值的片断,时间尽量压缩。)

 

 

 

 

 

6、小结:我们要学会选择,是去聆听作曲家音乐作品的音响,还是聆听作曲家丰富而崇高的内心世界?我想是后者,那么,音乐鉴赏课是把同学们领进门的引路者,请同学们与老师一同去体验多彩的音乐人生。

 

 

教学设计意图

 

 

教师可结合学校生源情况选择音乐家及作品。通过此环节既可以对学生现有程度有一定了解,又可以为下一环节的进行作铺垫。

 

 

 

 

 

 

引导学生总结音乐要素中旋律与节奏的作用。

 

 

 

 

 

如学生已掌握节奏、旋律在音乐中的作用,并有进一步学习的愿望,便可进一步介绍和声、力度、速度、音色等其他音乐要素。对学生提出问题的预见性要备课。

(依据:因材施教、分层次教学。如果学生达到目的要求,教师可以进行高一层次的教学安排。)

 

 

本节课的音乐思想主题——音乐与人生。

为学生日后独立欣赏柴科夫斯基的音乐作品作必要的指导。

 

 

 

体味柴可夫斯基的人生,情感进一步升华。思索现实与理想,过去与现在。

作曲家在音乐作品中,是怎样揭示出来的呢?

 

 

七、教学评价建议

(一)以教学目标为基础,尊重学生的审美取向,化难为易、由浅入深进行联想、听辨等活动,学生学习效果是与教学环节紧密相连的。

(二)注重良好欣赏习惯的培养与训练,加强学生的参与、交流、环节的实效性。

(三)通过师生共同评价,交流与鉴赏活动环节的开展效果,检测学生学习效果。

Tags:

作者:本站收集整理
  • 好的评价 如果您觉得此文章好,就请您
      0%(0)
  • 差的评价 如果您觉得此文章差,就请您
      0%(0)

文章评论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评论摘要(共 0 条,得分 0 分,平均 0 分) 查看完整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