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七节 萧友梅与黄自

减小字体 增大字体 作者:本站收集整理  来源:本站收集整理  发布时间:2009-07-28 16:32:28

第十五单元新音乐歌声初放

第二十七节 萧友梅与黄自

一、       学习目标

(一)      聆听、学唱歌曲《问》,感受、体验其在歌曲创作上的特点及当时爱国知识分子对国家沉沦的忧虑与感慨;聆听《渔阳鼙鼓动地来》,感受、体验其音乐情绪,理解其所反映的讽刺时政的社会现实意义。

(二)      在聆听、学唱、讨论、比较活动中认知作品所反映出来的现实内容,并认识、了解萧友梅与黄自为中国现代音乐的发展做出的重要贡献。

(三)      80%的学生能够基本准确的演唱歌曲《问》的前八小节,同时在认识、了解清唱剧《长恨歌》的基础上,初步掌握有关清唱剧的基础知识,初步了解在“五四”新文化运动的影响下,我国专业音乐事业兴起的情况。

二、       重点、难点

重点:感受、体验、理解作品的风格特点。

难点:学生在理解过程中能够用语言表述作品的社会价值与艺术价值。

三、       教学内容安排

(一)      演唱歌曲《问》,赏析《问》、《渔阳鼙鼓动地来》,感悟作品所体现的思想性、艺术价值。

(二)      略听歌曲《抗敌歌》、《玫瑰三愿》,学生能够进一步感知、认识相关的社会、历史背景和作品所体现的社会与艺术价值。

(三)      了解清唱剧的基本知识。

四、       教学资源建议

(一)充分利用教学课件的音、视频资源,结合自己备课内容合理搭配,另外还可以结合自己具体情况选用好的其他资料补充。

(二)引导学生自主上网查阅关于20世纪新音乐运动中的音乐家及音乐作品对社会及个人的发展和影响。

五、       教学方法、学习指导策略建议

(一)      一定要反复聆听、演唱主题,根据学生情况可采用听唱或视唱方式,最好能将主题背唱下来。

(二)      教师引导学生在聆听中用音乐要素分析作品。

(三)      充分利用教材中文字、插图、名言等素材配合教学工作。

(四)      教师设计具有思考价值的问题,组织研讨,引导学生深入挖掘作品体现出的思想性内容和具有的艺术性价值。

六、       教学过程

步骤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媒体展示

设计意图

导入

4’

1、设问:假设

我们今天来创作一首歌曲《问》,内容可以是生活中的困惑,第一句的旋律线条你会怎么来设计?

2、  设问:歌曲如何用旋律线条表达内容,播放歌曲《问》。

 

1、              联系实际生活,设计歌词和旋律线走向。

 

 

 

 

2、   聆听歌曲《问》。初步感受歌曲旋律线条对表达歌曲内容的作用。

 

播放歌曲《问》

从学生的实际生活出发,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引出歌曲《问》。

 

 

 

 

 

 

 

 

 

 

 

 

 

歌曲《问

10’

1、钢琴伴奏一起视唱。

 

2、引出20世纪二三十年代爱国人士是如何用音乐来表达他们的困惑。

3、由萧友梅引出作曲家黄自简介及代表作品。

1、 用视唱的方式  感受歌曲的旋律线条。

2、 学唱歌曲,分析《问》。

 

 

 

3、 展示自制课件介绍萧友梅

学生展示自制课件。

把旋律这一要素作为切入点,学生体验、演唱歌曲,展开分析,感受歌曲内涵。

过渡

由萧友梅简介引出与他同时代作曲家黄自,简介黄自生平及代表作,引出清唱剧《长恨歌》第三乐章《渔阳鼙鼓动地来》。

歌曲《渔阳鼙鼓动地来》

20’

1、引导学生聆听欣赏歌曲《渔阳鼙鼓动地来》分析歌曲及背景。

 

2、教师引导学生体会歌曲借“以古讽今”的手法反映当时“内忧外患”的社会现实。

 

3、引出清唱剧,了解“清唱剧”的概念。

4、引导、提示学生理解作品。

1、  反复聆听赏析《渔阳鼙鼓动地来》、视唱音乐主题16小节。

2、  用歌唱的方式体验、对比《渔阳鼙鼓动地来》的两个段落一松一紧情绪上的对比。

3、  学生对比思考清唱剧与歌剧的区别。

4、  对比《长恨歌》中第三乐章和第八乐章在不同音乐要素上的差别,对表现作品的不同作用,理解清唱剧《长恨歌》的艺术价值。

播放《渔阳鼙鼓动地来》的音、视频

用讨论、对比、反复聆听等方法,理解清唱剧《长恨歌》的艺术价值和黄自的贡献。

 

 

 

8’

1、引导学生进一步理解二三十年代专业音乐作品的艺术价值。

2、指导学生完成“拓展与研究”第三、四题。

1、聆听艺术歌曲《玫瑰三愿》。

 

 

2、结合本单元内容,完成“拓展与研究”第三题

 

3、针对“拓展与研究”第四题,课后进行调研活动。

播放《玫瑰三愿》

 用同时代的音乐作品,开拓学生视野,加深对20世纪二三十年代专业音乐创作作品的理解。

小结

适当给予补充

学生交流自己的心得

3分钟

开放式小结,给学生留下自主、反思的空间,教师可根据学生的表述测评本节课完成情况。

[1] [2]  下一页

Tags:

作者:本站收集整理
  • 好的评价 如果您觉得此文章好,就请您
      0%(0)
  • 差的评价 如果您觉得此文章差,就请您
      0%(0)

文章评论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评论摘要(共 0 条,得分 0 分,平均 0 分) 查看完整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