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四节 《走进新世纪》
一、学习目标
(一)聆听《走进新时代》、《你是这样的人》、《祖国颂》三首歌曲,感受、体验歌曲的创作风格和音乐情绪。
(二)演唱《走进新时代》歌曲片段,通过对比聆听,在感悟、表现的基础上,理解同一主旋律不同的演唱方法、不同演出形式与不同音乐创作风格,带给人不同的心理感受。
(三)在充分聆听、学唱、分析、鉴赏的基础上,分析、探讨音乐所具有的社会、审美、认识、教育、娱乐五大功能的特性,提升对音乐的理性鉴赏水平。
(四)聆听并分析《你是这样的人》,由对该作品的音乐鉴赏引发学生对人生规划的思考。
二、重点、难点
重点:聆听、演唱、鉴赏三首歌曲,感受歌曲的音乐情感表现。在分析、探究的基础上,体验音乐所表达的社会性、审美性、教育性和娱乐性的特点。
难点:演唱《走进新时代》主旋律,准确把握歌曲的情感表现。
三、教学内容安排
(一)导入播放歌曲《走进新时代》
(二)展开:
1.重点聆听钢琴协奏曲《走进新时代》
2.浏览性聆听歌曲《祖国颂》
3.拓展与探究
4.聆听歌曲《你是这样的人》,学生讨论
(三)小结
三、
充分利用教学课件中的音频视频资源,结合备课内容进行合理编配。
四、
1.本节课所涉及的三首音乐作品,其中以《走进新时代》、《你是这样的人》为主,《祖国颂》略听。
2.根据学生情况采用听唱与视唱的方式,熟悉作品,演唱主题。
3.教师引导学生在聆听中用音乐要素分析作品。
4.教师设计具有思考价值的问题,组织学生研讨,并挖掘作品所体现出的社会性、教育性和艺术性,从而学生获得新的启示与新的人生规划。
五、
步骤 |
教师活动 |
学生活动 |
方法展示 |
目的意图 |
时间 安排 |
|
导入 |
播放《走进新时代》的音频主题。 提问: 1、歌曲的名称。 2、听赏歌曲后的感受。 |
聆听《走进新时代》的音频主题。 思考: 1、歌曲的名称。 2、听赏歌曲后的感受。 回答问题。 |
感受体验法。 |
引入主题。 |
4分钟 |
|
展 展 开 展 开 |
走进新时代 |
简介歌曲《走进新时代》的创作历史背景,并播放钢琴协奏曲《走进新时代》。提问:对比歌曲《走进新时代》,请学生谈谈钢琴协奏曲《走进新时代》的听后感受。 |
聆听钢琴协奏曲《走进新时代》。 思考:对比歌曲《走进新时代》,从演出形式、音色特点、作品结构、旋律变化、速度和力度对比等方面,谈谈钢琴协奏曲《走进新时代》的听后感受。 回答问题。 |
感受体验法。 |
歌曲《走进新时代》的旋律对学生来说是比较熟悉的,因此钢琴协奏曲《走进新时代》的欣赏不仅可以使学生加强对作品的熟悉程度,还可提升对作品的认识和理解。 |
8分钟 |
对学生的回答给与充分肯定,并综合归纳和补充。 |
聆听教师讲授并思考。 |
讲授法、归纳法。 |
|
2分钟 |
||
祖国颂 祖国颂 |
引导学生默读歌词,并请一名学生有感情地朗诵。 提问: 1、找出体现祖国进入社会主义时代后崭新面貌的歌词。 2、通过阅读歌词,对作品有怎样的感受。 |
1、一名学生有感情地朗诵歌词。 2、找出体现祖国进入社会主义时代后崭新面貌的歌词。 3、通过阅读歌词,谈谈对作品的初步感受。 |
感受体验法。 自我学习探究法。 |
引导学生在体验歌词的过程中积蓄情感,为歌曲的听赏作铺垫。 |
3分钟 |
|
对学生的回答给与充分肯定,并进行归纳补充。 |
|
|
|
2分钟 |
||
播放混声合唱《祖国颂》,引导学生在音响中体验歌曲的情绪特征。 |
在音响中体验歌曲的情绪特征。 |
感受体验法。 |
|
7分钟 |
||
简要总结前一阶段的学习,导入歌曲《你是这样的人》。 |
提示学生思考在新时代的大背景下,自身应如何作为。 |
|
在新时代的大背景下,提示学生思考自身应如何作为,导入歌曲《你是这样的人》。 |
2分钟 |
||
你是这样的人 |
播放刘欢版本《你是这样的人》,简介歌曲的音乐创作背景,提问:刘欢版本《你是这样的人》,在表演形式上有何特点。 |
1、聆听刘欢版本《你是这样的人》。 2、思考:刘欢版本《你是这样的人》,在表演形式上有何特点。 |
|
|
5分钟 |
|
总结归纳学生的回答,引入戴玉强版本《你是这样的人》,引导学生 对比两个版本不同的表演风格,阐述个人观点。 |
1、聆听戴玉强版本《你是这样的人》。 2、对比两个版本不同的表演风格,阐述个人观点。 |
拓展深入鉴赏法。 |
在学期的最后一节课,在此环节充分体现“鉴赏”在音乐学习中的意义。 |
10分钟 |
||
小结 |
|
|
|
|
2分钟 |
六、
1、听辩《你是这样的人》两种不同的演唱风格,体验音乐的社会功能。
2、谈学习体会与感受检测,师生共同评价。
3、学生自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