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梨园百花》教学设计
教学设计意图:
本节课的主题是“中国戏曲”。中国戏曲是世界艺术宝库中音乐最丰富的一种艺术形式。《普通高中音乐课程标准》要求“聆听……戏曲……等”,要求“学习传统中国音乐……感受、体验音乐中的民族文化特征”。 在小学和初中阶段,学生对戏曲已有所接触,高中阶段的戏曲欣赏教学如何较之小学和初中阶段具有更高层次的体验、了解?这是首先要解决的问题。所以我在教学内容上设计了从戏曲的起源、表现内容、传统戏曲的特点及常用表现手段、现代戏曲在表现手段上的变化这一脉络来教学。
戏曲是一门歌、舞、剧高度综合的艺术表现形式,在教学策略和方法上,贯彻“欣赏领先、体验入手”的原则,结合欣赏、模仿、表演等,引导学生在艺术实践的美感体验过程中形成他们应该具有的知识与技能。因而在教学过程中,视频的运用就很必要,学生通过听、看结合,可以更直观、生动地体会戏曲艺术的特点。
大部分学生对戏曲的学习和了解不是很感兴趣,因而本节课我始终把培养学生对戏曲艺术学习的兴趣放在首要思考地位。具体来说有以下几点:
一是制订适当的教学目标,避免过高的教学要求。在学生对戏曲还并不十分了解、表演能力几乎为零的情况下,“体验”这一环节必须做到循序渐进。因为传统戏曲的唱腔相对难学,所以选择学唱黄梅戏《天仙配》选段,以激发学生对戏曲的兴趣;
二、补充了学生喜欢的、尽可能高质量的音频、视频资料,拓宽学生接触戏曲艺术的渠道;
三、多种艺术实践活动和教学方法与手段的综合运用,提高教学的有效性;
四、随着时代的进步和社会的发展,现代戏曲应运而生。本节课采用比较教学法,对传统戏曲与现代戏曲从音乐、表演、服饰、舞美等方面进行比较,使学生对两者的风格、特点及艺术价值有一个大概的了解,为学生的后期发展奠定基础。
在本节课的最后教学环节设计了一个戏曲知识竞赛题,目的是为了拓展艺术学习空间,培养探究能力,激发艺术学习兴趣。
教学目标:
1.乐意体会戏曲艺术的韵味,对我国戏曲音乐及其表现形式产生初步兴趣,感受传统戏曲艺术的丰富性与独特性;
2.通过视频观赏能用自己的语言说出戏曲的表演形式(唱、念、做、打)及戏曲的主要行当(生、旦、净、丑);能跟随录音(或视频)演唱戏曲片断,模唱(或模拟演奏)锣鼓经片断;
3.能够体验并简单分析戏曲的主要特点:综合性、虚拟性、程式化;了解传统戏曲与现实生活的联系,并能列举出生活中与传统戏曲有关的音乐作品及其它艺术表现形式。
教学重点:感受并了解传统戏曲的表现形式以及风格特点。
教学难点:初步理解传统戏曲综合化、虚拟性、程式化的艺术特点。
教学工具:多媒体课件等
年 级:高一年级
课 时:一课时
教学过程:(课前音乐《唱脸谱》)
【设计意图】课间音乐选择学生较为熟悉与喜欢的具有戏曲风格特点的通俗歌曲,有利于学生学习兴趣的激发,暗示着本课的教学内容,并为导入部分做好铺垫。
一、导入
1、同学们听到的课前音乐是什么歌曲?它与我国哪种艺术形式有关?京剧。
2、除了京剧,同学们还知道我们中国的哪些戏曲?(越剧、昆剧、豫剧、黄梅戏等)
中国的戏曲艺术风格各异、流派众多,今天就让我们走进这一块民族文化的魂宝——戏曲天地中,去感受它博大的内涵,去品味它悠长的韵味。
【设计意图】问题与学生的已有认知水平相适应,与本节课的教学内容紧密联系,调动学生的兴趣,使学生的注意力能迅速进入课堂。强调学生的参与性。
二、欣赏与分析
(一)传统戏曲
1、起源与表现内容
(1)介绍戏曲起源与形成
人类原始歌舞→南北朝“歌舞戏”→唐朝“参军戏”→宋代“杂剧”→元代“元杂剧”(设问:著名剧作家及其代表作?)至此,中国戏曲形成。(戏曲的起源与人类原始歌舞有关,南北朝时期,民间出现了歌舞与表演相结合的“歌舞戏”, 唐代,出现了以滑稽表演为特点的“参军戏” ,宋代,民间歌舞、说唱、滑稽戏有了综合的趋势,出现了“宋杂剧”, 元代,戏曲基本形成。
【设计意图】问题涉及到学生了解的内容,学生较感兴趣。引导学生了解我国戏曲的起源与形成概况。
(2)表现内容
a、播放视频:视频黄梅戏《天仙配》选段《路遇》
设问:剧中人物是谁?表现内容是什么?引出表现内容之一:七仙女、董永 神话故事。
b、京剧《空城计》剧照
设问:剧中人物是谁?表现的内容是什么?引出表现内容之一:诸葛亮 历史故事《空城计》
c、问:初中时欣赏过的小提琴协奏曲《梁山伯与祝英台》是根据哪个剧种
创作的?越剧。引出表现内容之三:民间传说
【设计意图】通过唱段欣赏、人物分析、音乐知识提问等不同的手段,活跃学生的思维,促使学生思考、探究传统戏曲的表现内容。
2.传统戏曲特点:综合性、虚拟性、程式性
(1)传统戏曲的特点(一)综合性
a.播放视频片断
问:戏曲的表演形式有哪些?
中国戏曲是一种综合性极强的戏剧艺术,各种表现手段“唱、念、做、打”
相互补充,相互衬托,融为一体。虽然在不同的剧目和场次中各有侧重,但总体来说,还是以唱为主。
b.欣赏黄梅戏《天仙配》片断《夫妻双双把家还》
学生演唱
【设计意图】视频片断紧扣教学内容“梨园百花”的主题,分别选取了越剧、京剧、豫剧等不同剧种的“唱念做打”四个片断作视频剪辑,使教学素材的针对性更强,与教学目标的联系更紧密,让学生充分体验戏曲的表演形式,理解综合性的特点。
(2)传统戏曲的特点(二)虚拟性
a.欣赏京剧《贵妃醉酒》片断
问:这个片断中运用了哪些表现手段?有哪些布景、道具?
生答(教师补充):这是一个“唱、做”俱佳的唱段。婉转优美的唱腔表现了失意的杨贵妃的醉态。布景里的屏风花团锦族,说明了故事发生的地点:百花亭;
牡丹花暗示了杨贵妃的身份。传统戏曲舞台上的布景很少,一般不设置逼真的布景。舞台上的一桌二椅可以象征各种虚拟的物件。有时是金殿、衙门,有时是山坡,有时又是城楼、院墙、床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