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年级<品德与社会>教学设计 品德与社会第10册第二单元

减小字体 增大字体 作者:本站收集整理  来源:本站收集整理  发布时间:2009-08-09 23:30:30

品德与社会第10册第二单元

1、吃住穿话古今(一)

红光小学  邓兴平

教学目标:

1、通过对远古时代人们生活状况的了解,感受人类从野蛮走向文明的艰辛与漫长,以及我国文明的源远流长。

2、从食的角度,了解人类社会的发展。体会人与自然的关系以及劳动人们的智慧,培养民族自豪感。

3、了解和欣赏中国饮食文化的特点,感受饮食文化中闪烁着的祖先的智慧和创造。

4、尝试运用传说、文物资料等推测祖先的生产生活状况。

教学重难点:

了解人类从野蛮走向文明的历史,推测祖先的生产生活状况。从人们生活状况中吃住的变化体会人与自然的关系,感受人类的智慧和创造。

教学课时:2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了解并推测祖先生活方式与艰辛

2、明白祖先告别饮血茹毛生活的原因以及对人类文明的贡献

教学重难点:

 明白祖先告别饮血茹毛生活的原因以及对人类文明的贡献

教学过程:

一、引入主题

师:今天早上,你们都吃的什么?

 师:我们的食物真丰富,大家都知道有句古话:“民以食为天”,在远古时代,我们的祖先又是怎样生活的呢?这就是我们这节课要交流的话题。

二、探究先生活

1、以小组为单位,阅读资料后回答问题。

引导学生观察教材2627页图中人们的活动,想象在远古时代,我们祖先吃什么?穿什么? 住在哪里?

人类最初和动物一样,将捕来的猎物直接生吃,不会用火烹制食物,甚至害怕火。

穿:兽皮  树叶

:山洞

2、分发资料,学生讨论汇报自己了解的有关反映原始社会人们生活的故事、传说……

3、根据刚才的学习,分小组编反映古人类生活的故事,每个小组可以反映不同的生活主题。

如:钻木取火、制作和使用石器,山洞生活……

4:表演,评议。

三、想象历史情景

1、师:现在让我们进入时光遂道,回到远古时代,我们生活是什么样的?可能有哪些困难呢?

2、小组内自由说,再选代表全班汇报。

3、把说的写下来。

四、感受古人智慧。

1、观察2829插图,结合老师发给大家的资料。思考:

人类在谋取食物和饮食方式方面与最初的人类有哪些变化?

2、交流,小结,选代表全班汇报。

由吃生食改为熟食;把一些野生植物培育成农作物如稻子、粟;把野生动物驯成家畜。

3、想想:火的使用和种植,养殖技术的发明对人类的生活产生了什么影响?

五、总结升华。

1、教师一边出示相关图片,一边讲解。

人类的生活生产在不断进步的!

2、 学到这里,你最想说什么?

3、课堂上,我们时间是有限的,要是大家有兴趣,课下继续去查找资料进行探究,相信大家一定了解更多,感受更深!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从祖先在生活生产中积累的歌谣和创造的饮食文化中,体会人与自然的关系以及劳动人们的智慧,培养学生热爱生活,热爱科学的习惯.

教学重点:

体会人与自然的关系以及劳动人们的智慧

教学过程:

一、引入

同学们,请听老师朗诵二十四节气歌。

春雨惊春清谷天,

夏满芒夏暑相连,

秋处露秋寒霜降,

冬雪雪冬小大寒。

二、学习农谚理解意思,从中体会劳动者的智慧

1、读一读,说说其中的意思,告诉了我们什么?

2、让学生了解其中的一些农业知识,培养热爱农业的感情。

3、你还知道哪些农谚?

三、感受中华饮食文化

(1)餐桌上的智慧。

通过阅读教材,让学生了解人民饮食文化,说明人类进步。

(2)吃中的故事。

阅读资料,了解粽子的来由,培养学生爱国主义精神。

3)情景表演:我们拟定举办拟定一个中国食文化节。设计一下,你如何向外国朋友介绍哪些中华美食?

(4)中西饮食比较。

中国人:喜吃炒菜,荤素搭配

西方人:喜吃奶油,肉类食品

中国人:同一个盘里夹

西方人:分餐制

小结讨论:不同的饮食习惯和方式,各有什么利弊?

四:本课总结,拓展延伸。

课余大家可以搜集关于相关农谚、故事…… 或者制作调查表去调查,然后跟同学一起分享学习的收获和快乐。

Tags:

作者:本站收集整理
  • 好的评价 如果您觉得此文章好,就请您
      100%(2)
  • 差的评价 如果您觉得此文章差,就请您
      0%(0)

文章评论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评论摘要(共 0 条,得分 0 分,平均 0 分) 查看完整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