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与哲学复习提纲(新人教必修4) 高三政治教案

减小字体 增大字体 作者:本站收集整理  来源:本站收集整理  发布时间:2011-07-07 08:53:13

《生活与哲学》复习提纲 新人教必修四

 

一、生活智慧与时代精神
1
、哲学是系统化理论化的世界观
    
世界观:人们对整个世界以及人与世界关系的总的看法和根本观点
    
哲学:哲学家依据一定的自然知识、社会知识和思维知识,把不自觉的、不系统的世界观加以理论化、系统化而形成的思想体系。
2
、哲学是世界观和方法论的统一
    
世界观决定方法论,方法论体现着世界观,有什么样的世界观就有什么样的方法论。
不存在脱离世界观的方法论,也不存在脱离方法论的世界观。
哲学是世界观和方法论的统一。
3
、哲学与具体科学的关系

1)区别:哲学是人类对自然、社会和思维的各种知识进行概括、总结和反思的一门学问。具体科学揭示的是自然、社会和思维某一具体领域的规律和奥秘,哲学则对个别的规律和特性进行新的概括和升华,从中抽象出最一般的本质和最普遍的规律。

2)联系:①哲学是对具体科学的概括和总结。具体科学是哲学的基础,具体科学的进步推动着哲学的发展。②哲学为具体科学提供世界观和方法论的指导。

4、哲学的基本问题及其两方面的内容
    
哲学的基本问题是: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简单地说,就是意识和物质的关系问题。
    
两个方面:一是思维和存在何者为第一性的问题;二是思维和存在有没有同一性的问题,即思维能否正确认识存在的问题。
5
、唯物主义的基本观点:唯物主义认为,物质是本原,先有物质后有意识,物质决定意识。
6
、唯心主义的基本观点: 唯心主义认为,意识是本原,物质依赖于意识,意识决定物质。
7
、划分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唯一标准
    
思维和存在何者为第一性的问题,对这个问题的不同回答是划分标准。
8
、马克思主义哲学产生的阶级基础、自然科学基础和理论来源
    
阶级基础:无产阶级的产生和发展
    
自然科学基础:细胞学说、能量守恒和转化定律、生物进化论
    
理论来源:德国古典哲学,主要是黑格尔的辩证法和费尔巴哈的唯物主义。
9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三大理论成果
    
毛泽东思想:精髓是实事求是,活的灵魂是实事求是、群众路线、独立自主。
   
邓小平理论:主题是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本质是立党为公,执政为民。 始终做到三个代表,是我们党的立党之本,执政之基,力量之源。
二、探索世界与追求真理
10
、辨证唯物主义的物质概念:物质是不依赖于人的意识,并能为人的意识所反映的客观实在。
11
、自然界的物质性和人类社会的物质性。世界是物质的世界,世界的真正统一性就在于它的物质性。
12 
、哲学上的运动概念及物质和运动的关系
    
哲学上所讲的运动,是指宇宙间一切事物、现象的变化和过程。
    
运动物质:任何具体的物质形态只有在运动中才能保持自己的存在,运动是物质的根本属性和存在方式。世界上不存在脱离运动的物质。
物质运动:运动是物质的运动,物质是运动的承担者。脱离物质的运动是不存在的。
13
、物质世界是绝对运动和相对静止的统一
    
运动是绝对的、无条件的和永恒的。
    
静止是相对的、有条件的和暂时的。
    
静止是运动的一种特殊状态。
14
、规律的含义,规律的客观性与普遍性
    
规律:事物运动过程中固有的本质的、必然的、稳定的联系。
    
客观性:规律是客观的,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它既不能被创造,也不能被消灭。
    
普遍性:规律是普遍的,自然界、人类社会和人的思维,在其运动变化和发展的过程中,都遵循其固有的规律。没有规律的物质运动是不存在的,没有规律的世界是不可思议的。
15
、人可以认识和利用规律
    
人可以在认识和把握规律、尊重客观规律的基础上,发挥主观能动性,按规律办事,解放思想,实事求是,根据规律发生作用的条件和形式利用规律,改造客观世界,造福于人类。
16
、尊重规律,按规律办事
1)规律的客观性和普遍性要求我们,必须遵循规律,而不能违背规律。
2)按照客观规律办事,我们就能体会到规律对于我们的意义。一旦违背客观规律,人们就会受到规律的惩罚,这时人们往往能更深刻地感觉到规律的存在和它的作用。
17
、物质第一性,意识第二性,物质决定意识
    
起源:意识是物质世界长期发展的产物
    
生理基础:意识是高度发达的物质系统——人脑的机能
    
内容(本质):意识是客观存在的主观映象。
18
、意识的作用
    
人能够能动地认识世界:意识活动具有目的性、计划性、主动创造性和自觉选择性。
    
人能够能动地改造世界:意识对改造客观世界具有指导作用,对于人体生理活动具有调节和控制所用。
19
、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
    
物质决定意识,一切从实际出发。
    
在尊重客观规律的基础上,发挥主观能动性,解放思想,实事求是。
    
意识对物质有反作用,正确的意识有促进作用,错误的意识有阻碍作用,所以要重视精神的力量。
20
、实践的基本含义: 实践是人们改造客观世界的一切物质性活动。它有两层基本含义:第一,实践是以人为主体(人类所特有)、以客观事物为对象的物质性活动.第二,实践是一种直接现实性活动,它可以把人们头脑中的观念的存在变为现实的存在。
21
、实践的特点:客观物质性,主观能动性,社会历史性。
22
、实践是认识的基础(实践是认识的来源,是认识发展的动力,是检验认识的真理性的唯一标准,是认识的目的和归宿。)
23
、真理的含义,真理是客观的、具体的、有条件的
    
真理是标志主观同客观相符合的哲学范畴,是人们对客观事物及其规律的正确反映。最基本的属性是客观性。
    
真理是有条件的,任何真理都有自己适用的条件和范围。真理是具体的,任何真理都是相对于特定的过程来说的,都是主观与客观、理论与实践的具体的历史的统一。真理应该随着过程的推移,随着历史条件的变化而丰富、发展和完善真理。 追求真理是一个过程。
24
、认识具有反复性、无限性、上升性认识具有反复性。人们对一个事物的正确认识往往要经过从实践到认识,再从认识到实践的多次反复才能完成。认识具有无限性,人类认识是无限发展的。………………………………【全文请点击下载word压缩文档】
点击下载此文件

Tags:

作者:本站收集整理
  • 好的评价 如果您觉得此文章好,就请您
      0%(0)
  • 差的评价 如果您觉得此文章差,就请您
      0%(0)

文章评论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评论摘要(共 0 条,得分 0 分,平均 0 分) 查看完整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