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生活》第8课 国家收入的分配 高三政治一轮复习学案

减小字体 增大字体 作者:本站收集整理  来源:本站收集整理  发布时间:2011-07-22 09:07:38

第八课  国家收入的分配

 

一、学习要求

1、  了解财政、预算、决算的含义,

2、  了解财政收入的含义和来源

3、理解影响财政收入的主要因素。

4、了解财政支出的含义和种类

5、了解财政收支平衡、财政赤字的基本含义

6、说明我国财政的作用。

二、知识梳理                     

1)知识结构                     财政、国家预算、决算的含义

                           财政收入    财政收入及其来源

                                       影响财政收入的因素

        财政收入与支出

                                     财政支出的含义

                         财政支出    财政支出的种类

                                     财政收支平衡和财政赤字

                                           促进基础设施、基础工程以及高科技研究

                         集中力量办大事    调节财政收支水平,促进经济发展

                                             调节财政收支方向,优化经济结构,促进科教文卫事业发展

        财政的巨大作用

                                               巩固国防的物质保障

 

                           人民生活有保障      建立完善公共服务体系的物质保障

 

                                         健全社会保障体系、改善人民生活的物质保障

2)重点难点易混点

影响财政收入的因素

影响财政收入的因素主要是经济发展水平和分配政策,

经济发展水平是影响财政收入的基础性因素,经济发展水平与财政收入的关系,是根与叶、源与流的关系。只有加快经济发展,大力增加社会财富总量,才能保证国家财政收入的持续增长。

分配政策,是影响财政收入的重要因素,在经济总量一定的前提下,国家财政收入与企业、个人收入三者此消彼长,财政收入太少,将直接影响国家职能的有效发挥。财政收入过多,会直接影响国家职能的有效发挥。财政收入过多,会直接减少企业和个人的收入,不利于企业生产的扩大和个人购买力的增加,最终将对财政收入的增加产生不利影响,因此,国家应当制定合理的分配政策,既保证国家财政收入稳步增长,又促进企业生产的持续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

财政的巨大作用

第一,集中力量办大事,表现:为促进资源合理配置,促进经济平稳运行,促进经济发展。w.w.w.k.s.5.u.c.o.m

第二,人民生活有保障,表现为:财政是巩固国家政权的物质保证,财政是建立和完善社会公共服务体系的物质保证,财政是实现收入公平分配、健全社会保障体系、改善人民生活水平的物质保障。

③比较积极的财政政策与稳健的财政政策

区别:

采取的措施不同,积极的财政政策主要是适当扩大财政赤字,增发国债;稳健的财政政策主要是适当减少财政赤字,减少国债

实施条件不同,积极的财政政策主要是在经济增长滞缓,一部分经济资源未被利用,经济运行受需求制约的条件下实施;稳健的财政政策主要在经济出现过热苗头,物价上涨,投资需求过旺的条件下实施。

联系:

二者都是国家宏观调控的手段,是国家通过财政收入和支出控制经济运行的重要手段和方法。

三、典型题解题分析

(一)单项选择题

06年广东高考)我国每年用于国防及行政管理的财政支出已经超过了7000亿元人民币,正是依靠这笔支出,使得我们能够免费获得政府提供的国防、司法、治安等公共服务。政府用于国防、司法、治安等方面的财政支出充分反映了财政具有

A、经济稳定作用       B、经济发展作用

C、收入分配作用       D、资源配置作用

解析本题考查财政作用的知识,考查识记能力和理解能力。题中的财政支出是用于国防、司法、治安方面,这属于对资源的配置,选D项。

(二)简答题

2004年北京卷)为了增加农民的农业收入,十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通过的《政府工作报告》提出:从今年起,逐步降低农业税税率,平均每年降低一个百分点以上,五年内取消农业税。随后,北京市宣布2004年取消农业税,使全市329万农民“挣回”8000万元。同时投入15.19亿支持“三农”,另拨1.1亿元对种粮农民进行直接补贴。

结合上述材料,分析税收和财政政策对解决“三农”问题的作用。

解析本题综合考查了经济学中的农业、财政和税收政策的相关知识,着生考查财政和税收政策对解决“三农”问题的作用。“三农”问题的一个突出表现是农民负担过重,用于农业投入的资金严重不足,制约了农村经济和社会的全面发展,回答时必须紧紧抓住这一点。国家通过税收可以减轻农民负担,通过财政可以增加对农业的投入,从而促进“三农”问题的解决,推动农村各项事业的全面发展。

答案1)降低和取消农业税有利于增加农民收入,可以调节农村经济,促进生产的发展。

2)财政可以有效调节资源配置;加大对农业的投入,可以促进农业经济发展;可以提高农民生活水平;可以促进农村科技,教育等事业的发展;有利于农村稳定。

四、贴近实际

国务院总理温家宝200735日在十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上作政府工作报告时指出,促进经济又好又快发展,要加强和改善宏观调控。温家宝说,要继续实行稳健的财政政策。一是适当减少财政赤字和长期建设国债规模。二是政府预算支出和政府投资要优化结构,突出重点。三是合理安排中央财政超收收入

点拨

1)正确运用财政政策,促进经济持续稳定协调健康发展,不仅是加强和改善宏观调控的必然选择,也是落实科学发展观、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客观需要。w.w.w.k.s.5.u.c.o.m

2)实行稳健的财政政策,其重要特点是控制赤字,既防止通货膨胀苗头的继续扩大,又防止通货膨胀趋势的重新出现,体现加强和改善宏观调控、巩固和发展宏观调控成果的要求。

3)财政政策的转变,体现了国家通过财政收入和支出可以控制经济的运行。

联系实际,设计问题,分析指导。

实施西部大开发从2000年算起,到目前,已有7年的时间了。从西部地区“十大工程”,到青藏铁路的开工建设;从西气东输,到西电东送的全面启动……西部大开发——这一跨世纪的伟大工程,正在广大西部地区扎扎实实地推进。西部地区大规模的基础设施建设必须有资金保障。国家在投资的安排上,注重向中西部地区特别是西部地区倾斜,在去年计划安排的国债投资中,用于西部地区的国债投资430多亿元,同时还安排了相当数量的中央预算内投资和中央专项建设基金。

点拨

1)国债是中央政府筹集资金而发行的一种政府债券,是国家经济发展的重要手段。

2)债务收入是国家财政收入的一种重要的形式。国家通过财政可以调节资源配置,促进经济发展。加大对西部地区的财政资金投入,有利于促进西部地区经济发展,提高西部地区人民生活水平。

五、巩固练习

(一)单项选择题

1、下列对国家预算认识正确的是

预算就是国家的财政收入预算能够反映政府的活动方向预算必须经法定程序审议批准才能生效预算是国家的基本财政收支计划

A、  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④

200735,在十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上,温家宝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指出:“2006年,我国国民经济平稳快速增长。国内生产总值20.94万亿元,比上年增长10.7%;经济效益稳步提高,财政收入3.93万亿元,比上年增加7694亿元;据此完成2-3

2、财政收入是

A国家按照法律规定的标准,向纳税人征收的货币和实物

B国家通过一定的形式和渠道筹集起来的资金

C国有企业劳动者新创造的社会财富

D国家对集中起来的财政资金进行分配和使用的过程

3、我国财政收入的大幅增长

A有利于财政作用的充分发挥,增强国家的宏观调控能力

B根源于我国税收收入的大幅度增加

C对我国经济发展起基础性决定作用

D可以避免财政赤字出现

4、财政是国家凭借自身拥有的政治权力,强制进行的社会收入分配,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①财政的内容是国家对社会收入的分配

②财政具有强制性特点

③财政的本质是一种分配关系

④财政具有无偿性

A、①②        B、①②③④       C、①②③      D、①

52006年,我国财政收入39343.62亿元,全国财政支出4021.16亿元,这种状况反映了

A、财政出现了赤字

B、财政出现了盈余w.w.w.k.s.5.u.c.o.m

C、国家财政没有得到最充分地利用

D、必须加大组织财政收入的力度

603年北京高考)一般来说,当通货膨胀、物价上涨幅度过大时,政府为抑制社会总需求,保持经济稳定增长的手段是(   

A、提高存贷款利率,降低税率    B、减少货币供应量,增加财政支出

C、扩大货币供应量,提高税率    D、提高存贷款利率,减少财政支出

7、(04上海高考)2003年我国财政收入保持良好增长趋势,首次突破2万亿元,与时同时,国家用于经济建设等各项事业的支出也同步增长,这说明:

A、财政应保持大量节余

B、财政收入是财政支出的目的

C、合理的财政支出能够增加财政收入

D、财政是国家实现其职能的物质保证

8、(06江苏高考)2005年,中央财政用于“三农”的支出超过3000亿元,比2002年增长了50%以上,中央财政加大对“三农”投入的力度,有利于:

①加强国民经济的基础           ②促进财政的收支平衡

③ 提高人民群众的生活水平      ④发展高产、优质、高效农业

A、    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9、(2007年重庆)2006年是我国实施“十一五”规划并实现良好开局的第一年,国民经济发展取得了重大成就。国内生产总值增长率为10.7%;企业整体自主创新能力增强,产品产销两旺,经营效益明显提高;国民收入分配格局趋向合理,中央财政用于“三农”支出的比重明显增加,10年来农民人均纯收入增长率首次超过7%,居民家庭支出结构发生变化,轿车日益成为大众消费品。中央财政用于“三农”支出的比重增加,使

城乡居民收入同步增长       农业基础地位得到加强

财政支农政策效果显著       农村经营体制得到完善

A①②         B、③④       C、②③      D、①④

………………………………【全文请点击下载word压缩文档】
点击下载此文件

Tags:

作者:本站收集整理
  • 好的评价 如果您觉得此文章好,就请您
      0%(0)
  • 差的评价 如果您觉得此文章差,就请您
      0%(0)

文章评论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评论摘要(共 0 条,得分 0 分,平均 0 分) 查看完整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