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生活》第8课 国家收入的分配 高三政治一轮复习学案
第八课 国家收入的分配
一、学习要求
1、 了解财政、预算、决算的含义,
2、 了解财政收入的含义和来源
3、理解影响财政收入的主要因素。
4、了解财政支出的含义和种类
5、了解财政收支平衡、财政赤字的基本含义
6、说明我国财政的作用。
二、知识梳理
影响财政收入的因素
国
收 财政支出 财政支出的种类
入 财政收支平衡和财政赤字
的
配 集中力量办大事 调节财政收支水平,促进经济发展
财政的巨大作用
人民生活有保障 建立完善公共服务体系的物质保障
健全社会保障体系、改善人民生活的物质保障
(2)重点难点易混点
①影响财政收入的因素
影响财政收入的因素主要是经济发展水平和分配政策,
经济发展水平是影响财政收入的基础性因素,经济发展水平与财政收入的关系,是根与叶、源与流的关系。只有加快经济发展,大力增加社会财富总量,才能保证国家财政收入的持续增长。
分配政策,是影响财政收入的重要因素,在经济总量一定的前提下,国家财政收入与企业、个人收入三者此消彼长,财政收入太少,将直接影响国家职能的有效发挥。财政收入过多,会直接影响国家职能的有效发挥。财政收入过多,会直接减少企业和个人的收入,不利于企业生产的扩大和个人购买力的增加,最终将对财政收入的增加产生不利影响,因此,国家应当制定合理的分配政策,既保证国家财政收入稳步增长,又促进企业生产的持续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
②财政的巨大作用
第一,集中力量办大事,表现:为促进资源合理配置,促进经济平稳运行,促进经济发展。w.w.w.k.s.5.u.c.o.m
第二,人民生活有保障,表现为:财政是巩固国家政权的物质保证,财政是建立和完善社会公共服务体系的物质保证,财政是实现收入公平分配、健全社会保障体系、改善人民生活水平的物质保障。
③比较积极的财政政策与稳健的财政政策
区别:
采取的措施不同,积极的财政政策主要是适当扩大财政赤字,增发国债;稳健的财政政策主要是适当减少财政赤字,减少国债
实施条件不同,积极的财政政策主要是在经济增长滞缓,一部分经济资源未被利用,经济运行受需求制约的条件下实施;稳健的财政政策主要在经济出现过热苗头,物价上涨,投资需求过旺的条件下实施。
联系:
二者都是国家宏观调控的手段,是国家通过财政收入和支出控制经济运行的重要手段和方法。
三、典型题解题分析
(一)单项选择题
(06年广东高考)我国每年用于国防及行政管理的财政支出已经超过了7000亿元人民币,正是依靠这笔支出,使得我们能够免费获得政府提供的国防、司法、治安等公共服务。政府用于国防、司法、治安等方面的财政支出充分反映了财政具有
A、经济稳定作用 B、经济发展作用
C、收入分配作用 D、资源配置作用
【解析】本题考查财政作用的知识,考查识记能力和理解能力。题中的财政支出是用于国防、司法、治安方面,这属于对资源的配置,选D项。
(二)简答题
(2004年北京卷)为了增加农民的农业收入,十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通过的《政府工作报告》提出:从今年起,逐步降低农业税税率,平均每年降低一个百分点以上,五年内取消农业税。随后,北京市宣布2004年取消农业税,使全市329万农民“挣回”8000万元。同时投入15.19亿支持“三农”,另拨1.1亿元对种粮农民进行直接补贴。
结合上述材料,分析税收和财政政策对解决“三农”问题的作用。
【解析】本题综合考查了经济学中的农业、财政和税收政策的相关知识,着生考查财政和税收政策对解决“三农”问题的作用。“三农”问题的一个突出表现是农民负担过重,用于农业投入的资金严重不足,制约了农村经济和社会的全面发展,回答时必须紧紧抓住这一点。国家通过税收可以减轻农民负担,通过财政可以增加对农业的投入,从而促进“三农”问题的解决,推动农村各项事业的全面发展。
【答案】(1)降低和取消农业税有利于增加农民收入,可以调节农村经济,促进生产的发展。
(2)财政可以有效调节资源配置;加大对农业的投入,可以促进农业经济发展;可以提高农民生活水平;可以促进农村科技,教育等事业的发展;有利于农村稳定。
四、贴近实际
国务院总理温家宝2007年3月5日在十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上作政府工作报告时指出,促进经济又好又快发展,要加强和改善宏观调控。温家宝说,要继续实行稳健的财政政策。一是适当减少财政赤字和长期建设国债规模。二是政府预算支出和政府投资要优化结构,突出重点。三是合理安排中央财政超收收入。
【点拨】
(1)正确运用财政政策,促进经济持续稳定协调健康发展,不仅是加强和改善宏观调控的必然选择,也是落实科学发展观、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客观需要。w.w.w.k.s.5.u.c.o.m
(2)实行稳健的财政政策,其重要特点是控制赤字,既防止通货膨胀苗头的继续扩大,又防止通货膨胀趋势的重新出现,体现加强和改善宏观调控、巩固和发展宏观调控成果的要求。
(3)财政政策的转变,体现了国家通过财政收入和支出可以控制经济的运行。
联系实际,设计问题,分析指导。
实施西部大开发从2000年算起,到目前,已有7年的时间了。从西部地区“十大工程”,到青藏铁路的开工建设;从西气东输,到西电东送的全面启动……西部大开发——这一跨世纪的伟大工程,正在广大西部地区扎扎实实地推进。西部地区大规模的基础设施建设必须有资金保障。国家在投资的安排上,注重向中西部地区特别是西部地区倾斜,在去年计划安排的国债投资中,用于西部地区的国债投资430多亿元,同时还安排了相当数量的中央预算内投资和中央专项建设基金。
【点拨】
(1)国债是中央政府筹集资金而发行的一种政府债券,是国家经济发展的重要手段。
(2)债务收入是国家财政收入的一种重要的形式。国家通过财政可以调节资源配置,促进经济发展。加大对西部地区的财政资金投入,有利于促进西部地区经济发展,提高西部地区人民生活水平。
五、巩固练习
(一)单项选择题
1、下列对国家预算认识正确的是
①预算就是国家的财政收入②预算能够反映政府的活动方向③预算必须经法定程序审议批准才能生效④预算是国家的基本财政收支计划
A、 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④
2、财政收入是
A、国家按照法律规定的标准,向纳税人征收的货币和实物
B、国家通过一定的形式和渠道筹集起来的资金
C、国有企业劳动者新创造的社会财富
D、国家对集中起来的财政资金进行分配和使用的过程
3、我国财政收入的大幅增长
A、有利于财政作用的充分发挥,增强国家的宏观调控能力
B、根源于我国税收收入的大幅度增加
C、对我国经济发展起基础性决定作用
D、可以避免财政赤字出现
4、财政是国家凭借自身拥有的政治权力,强制进行的社会收入分配,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①财政的内容是国家对社会收入的分配
②财政具有强制性特点
③财政的本质是一种分配关系
④财政具有无偿性
A、①② B、①②③④ C、①②③ D、①
5、2006年,我国财政收入39343.62亿元,全国财政支出4021.16亿元,这种状况反映了
A、财政出现了赤字
B、财政出现了盈余w.w.w.k.s.5.u.c.o.m
C、国家财政没有得到最充分地利用
D、必须加大组织财政收入的力度
6、(03年北京高考)一般来说,当通货膨胀、物价上涨幅度过大时,政府为抑制社会总需求,保持经济稳定增长的手段是( )
A、提高存贷款利率,降低税率 B、减少货币供应量,增加财政支出
C、扩大货币供应量,提高税率 D、提高存贷款利率,减少财政支出
7、(04上海高考)2003年我国财政收入保持良好增长趋势,首次突破2万亿元,与时同时,国家用于经济建设等各项事业的支出也同步增长,这说明:
A、财政应保持大量节余
B、财政收入是财政支出的目的
C、合理的财政支出能够增加财政收入
D、财政是国家实现其职能的物质保证
8、(06江苏高考)2005年,中央财政用于“三农”的支出超过3000亿元,比2002年增长了50%以上,中央财政加大对“三农”投入的力度,有利于:
①加强国民经济的基础 ②促进财政的收支平衡
③ 提高人民群众的生活水平 ④发展高产、优质、高效农业
A、 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9、(2007年重庆)2006年是我国实施“十一五”规划并实现良好开局的第一年,国民经济发展取得了重大成就。国内生产总值增长率为10.7%;企业整体自主创新能力增强,产品产销两旺,经营效益明显提高;国民收入分配格局趋向合理,中央财政用于“三农”支出的比重明显增加,10年来农民人均纯收入增长率首次超过7%,居民家庭支出结构发生变化,轿车日益成为大众消费品。中央财政用于“三农”支出的比重增加,使
①城乡居民收入同步增长 ②农业基础地位得到加强
③财政支农政策效果显著 ④农村经营体制得到完善
A、①② B、③④ C、②③ D、①④
………………………………【全文请点击下载word压缩文档】
点击下载此文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