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生活》第11课 小康社会的经济建设 高三政治一轮复习学案

减小字体 增大字体 作者:本站收集整理  来源:本站收集整理  发布时间:2011-07-22 09:12:58

第十一课 小康社会的经济建设

 

一、教学要求:

1、内容目标:

描绘小康社会经济建设的目标,阐明科学发展观的涵义;说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最根本的是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不断解放和发展生产力。

2、学习要求:

(1)、了解我国人民生活总体上达到小康水平。

(2)、理解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

(3)、了解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经济目标。

(4)、理解科学发展观的内涵。

(5)、理解促进经济持续协调发展。

(6)、理解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必须坚持和落实科学发展观。

3、教学建议:

(1)、展示家乡改革开放以来的巨大变化,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建设全面小康社会的责任感。

(2)、调查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进程对人们生活方式、行为方式的影响。

(3)、通过典型事例,揭示片面追究经济增长速度的危害,促进学生树立科学发展观。

、知识梳理:

1、知识结构(略)

2、重点分析:

1)、总体小康:

()、总体小康的表现:

①、人民生活总体上达到小康水平,人民的衣食住行用实现了由贫困到温饱,再由温饱到小康的历史性跨越。

②、微观上看,城乡居民的生活水平,生活质量明显提高。

③、从宏观上看,国家的整体经济实力大大增强。

(二)、总体小康的特点:低水平的、不全面的、发展很不平衡的小康。

2)、全面小康:

(一)、目标:我们要在本世纪的头二十年,集中力量,全面建设惠及十几亿人口的更高水平的小康社会,使经济更加发展,民主更加健全,科教更加进步,文化更加繁荣,社会更加和谐,人民生活更加殷实。

(二)、经济建设的目标:

、在优化结构和提高效益的基础上,国内生产总值到2020年力争比2000年翻两番,综合国力和国际竞争力明显增强。

、基本实现工业化,建立和完善社会主义经济体制和更加开放的经济体系。

、城镇人口的比重较大幅度提高,工农差别,城乡差别和地区差别扩大的趋势逐步扭转。

、社会保障体系比较健全,社会就业比较充分,家庭财产普遍增加,人民过上更加富足的生活。

3、难点突破:

1)、树立科学的发展观:

()、片面追求经济快速增长的后果:导致资源短缺,环境污染,生态破坏,对国家的发展有害无益。

()、科学发展观的内涵:坚持以人为本,树立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促进经济社会和人的全面发展。

①、坚持以人为本,是科学发展观的本质和核心。

②、全面发展,就是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全面推进经济、政治、文化建设,实现经济发展和社会全面进步。

③、协调发展就是要统筹城乡发展,统筹区域发展,统筹经济社会发展,统筹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统筹国内发展和对外开放。

④、可持续发展。就是要促进人与自然的和谐,实现经济发展与人口、资源、环境相协调,坚持走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保证持续发展。

2)、促进经济持续协调发展:

()、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过程中,要进一步优化产业结构,全面提高农业、工业、服务业的水平和效益,形成以高新技术产业为先导,基础产业和制造业为支撑,服务业全面发展的产业格局。

()、走新型工业化道路:要坚持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以工业化促进信息化,走出一条科技含量高、经济效益好、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少、人力资源优势得到充分发挥的新型工业化路子。

()、统筹城乡

①、原因:农业、农村、农民问题,始终是一个关系国家全局的根本性问题。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大任务。

②、措施:要实行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的方针;要推进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的战略性调整;引导农村劳动力合理有序流动;逐步提高城镇化水平,走中国特色的城镇化道路;坚持党在农村的基本政策,减轻农民负担,保护农民利益,推进农村发展。

()、区域发展:推进西部大开发,振兴东北等老工业基地,促进中部地区崛起,鼓励东部地区率先发展,形成东中西部互动、优势互补、相互促进、共同发展的新格局。

、典型题解题分析:

1、单项选择题

1、抗击“非典”斗争的经验告诉我们,应对突发事件是一项社会系统工程。“非典”疫情过后,国家在加快经济发展的同时,进一步增强对公共事业和公益事业的投入,不断完善社会保障体系。这表明国家正致力于(  )

A.统筹经济社会发展                 B.统筹区域发展

C.统筹人与自然和谐发展             D.统筹国内发展和对外开放

解析:首先确定题干材料主旨为国家应重视和完善社会公共事业的管理,促进经济与社会事业协调发展,并非强调人与自然的矛盾。故A入选。C项涉及题干部分信息,干扰性较大。其它项不符合题义。

2、连续多年保持GDP两位数高速增长的深圳今后将不再单以GDP的增长来考核政绩,而将更多的重视经济发展中资源消耗,社会公平及人的发展等问题,以实现经济社会的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为此,研究和制定新的干部考核评价体系工作已被列为市委市政府今年工作的要点之一。不单以GDP的增长来考核政绩,意味着(  )

A.GDP已不再是衡量一国经济发展的重要指标

B.发展经济已退居次要位置

C.社会经济发展的战略目标是在经济发展基础上实现社会全面进步

D.物质财富的增长始终是发展最核心、最基本的内容

解析:不单以GDP增长来考核政绩,意味着在实践中不能单纯追求经济增长,而是要同时重视社会的进步,努力实现经济社会协调发展,故C入选。A观点错误,GDP仍是世界通用的重要指标。B观点错误,经济发展是社会发展和人的发展的基础,我们要始终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不动摇。D本身正确,但与题干不符,不能入选。

………………………………【全文请点击下载word压缩文档】
点击下载此文件

Tags:

作者:本站收集整理
  • 好的评价 如果您觉得此文章好,就请您
      0%(0)
  • 差的评价 如果您觉得此文章差,就请您
      0%(0)

文章评论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评论摘要(共 0 条,得分 0 分,平均 0 分) 查看完整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