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人教版 第三章 第一节 动物的运动
第一节 动物的运动
知识与技能:
1.说明动物的运动构成。
2.说出运动对动物生存的意义。
技能目标:
1.培养学生观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鼓励学生自制相关教具,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1.通过自制教具等活动,让学生体验到成功的快乐,学习的乐趣。
2.树立结构与功能相适应的辩证唯物主义思想,将生物学观点渗透到学生的学习过程
中。
教学重点:
1.关节的结构及与其功能相适应的特点。
2.骨、关节和肌肉在运动中的作用及运动过程中的相互协调。
教学难点:
1.骨、关节和肌肉在运动中的作用及运动过程中的相互协调。
课前准备:
教师:1.家兔的骨骼标本,剖开的哺乳动物的关节
2.制作简单实用的多媒体课件
3.编写并发放预习提纲
学生:1.阅读教材,完成预习提纲
2.两个长方形的硬纸板,两根松紧带,一颗钉
教学流程
创设情境:
多媒体播放有一组镜头:非洲草原上狮子、斑马等动物的各种行为,孔雀开屏,大雁南飞等,激趣导入新课。
教学过程
教学内 容 |
教师活动 |
学生活动 |
教学建议 |
创设情 境 |
通过多媒体课件展示有代表性且学生较熟悉的各种动物的行为。 设问导入第一节:动物的运动 |
通过观看、视听,激发学习的兴趣和求知的欲望。 |
|
运动系统的组成 |
让学生尝试做一屈肘和伸肘动作,体会这一动作的完成过程。 提问:这个动物靠哪些结构完成的?这说明运动系统是由哪些结构组成的? 要求学生针对观察提纲,完成本节的“观察与思考”。 1.出示家兔的骨骼标本,让学生结合“家兔的骨骼图”,重点观察前后肢骨的组成并尝试分析:①家兔的前后肢的骨是怎样联在一起的呢?②家兔运动时,前后肢的骨是怎样灵活运动的?(过渡到关节) 2.要求学生观察关节的标本,结合“关节模式图”识认各部分名称。 (教师板图,要求学生指认图中的结构名称,以强化记忆) 引导学生分析: ①运动时,我们的关节一般不会受伤出现脱臼的现象,这说明关节具有什么特点?这与哪些结构有关? ②运动时,我们的关节不会像生锈的老爷车一样生硬难动,而是运动自如,这说明了关节具有什么特点?关节中有哪些结构与这一特点相适应? 3.展示“肌肉与骨和关节的关系”示意图,引导学生分析: |
完成并仔细体验相关动作,分析讨论,展示交流,明确:运动系统是由骨骼和肌肉组成的。 观察标本及插图,了解家兔前肢骨和后肢骨的组成并质疑 结合观察提纲,小组内完成观察,讨论分析关节适于运动的结构特点。 展示讨论结果,小组间交流并认真听取老师的点评,归纳整合正确的结论。 明确: 1.关节的结构 关 关节窝 软骨 节 关节囊 关节腔 2.关节与运动相适应的结构特点: ①灵活性:②牢固性: 将知识应用于实际,指导自己的日常生活。 观察讨论,理解结构与功能的统一性。 |
|
骨、关节和肌肉的协调配合 |
引导学生结合预习提纲,完成如下探究: 1.骨骼肌的结构 2.骨骼肌的特性 3.骨骼肌在运动中的作用 要求学生做一屈肘和伸肘动作,体会在这两个运动中肱二头肌和肱三头肌各处在什么状态,分析骨、关节和肌肉在运动中的作用并直观地感知和理解其在运动过程中的相互协调配合。 引导学生完成模型制作,进一步理解骨、关节和肌肉在运动中的协调配合 结合七年级下册所学内容,引导学生理解运动需要能量供应,需要消化、呼吸、循环系统的配合以及神经系统的协调才能完成。 引导: 1.运动有什么意义? 2.前面我们所看到的各种动物的行为,离开了动物的运动能实现吗? |
结合预习提纲,小组内完成相关问题的讨论并展示交流。 完成动作,分析讨论在运动过程中相关肌肉和骨的状态,理解骨、关节和肌肉在运动中的作用和相互协调配合。 正确分析两个特例: 1.手臂自然下垂 2.手臂垂直提起重物 情感升华:集体配合的重要性 思考:骨、关节、肌肉分别相当于杠杆的哪一部分? 动手制作,体验成功与快乐并加深对骨、关节和肌肉在运动中的协调配合的理解 思考分析,真正理解运动是动物各种行为表现的基础。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