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种各样的液体》教学片段评析
水是我们日常生活中不可缺少的物质,我们时刻离不开它。但水是一种什么样的物质?它有什么性质?学生知道得很少。为了进一步认识《各种各样的液体》,课文设计了用感官观察水、用比较的方法观察水的活动。在课堂上,我按课文要求引导学生观察水,发现学生注意力不集中,对我的引导并不感兴趣,他们在忙着观察各种各样的液体。学生的一举一动我全看在眼里了。如何对待学生的这一举动呢?这在以前,我一定会停下课来批评学生,“骂”他们,强迫学生跟着老师的思路走。而今天,在新课程理念指导下,我以学生为主体,从学生兴趣出发,来上好这节课。
教学片段:
师:同学们,你们是不是对饮料很感兴趣呢?
生(齐):是。
师:那好!现在,我们不往下讲了,你们就想办法研究饮料吧!
生(全班高兴地欢呼):行!
师:不过,要带着问题去研究饮料。问题是:
1.通过观察饮料,你知道了什么?
2.发现水有什么本领?
3.比比看,谁的发现多?
[学生原来是‘偷偷”地观察饮料,现在是在老师的引导下,进行研究性学习,研究水的性质,使无目的的玩变成了有目的的学习,达到了玩中学的目的。]
(学生研究观察饮料特别认真,而且还不断讨论、交流。教室里秩序井然,没有一个人在捣乱。10分钟后,我让大家交流收获。)
师:通过研究观察饮料,你学到了什么?发现水有什么本领?
生:水能溶解别的东西。
生:水能溶化橘子粉。
生:水能溶化白糖和食盐。
生:水没有颜色。
师:你怎么知道的?
生:因为橘子粉是橙色的,放在水里还是橙色的。如果水有颜色,橘子水就会变色。
生:我把红墨水放在水里,水变红了,而没有变成其他颜色,而且变浅了。说明水是没有颜色的。
师:你说得真好!
生:我发现水没有味道。因为我在水中放了糖、水是甜的。
生:我发现水是透明的。
师:你是怎么知道的?
生:我把水放在绿色的瓶子中。看上去水是绿色的。其实水是透明的,能看见瓶子那边。
生:水是透明的。我把一块红色的水果糖放进去,在没有溶化之前,看得清清楚楚
生:水比油重。
师:你是怎么发现的?
哇:我在水里放上油,油总是在上面。
师:你们相信吗?不妨试一试。
(学生做后高兴地汇报:油在水上面。)
生:我又发现水不能溶化油。
师:你观察得真仔细。
生:水有浮力。我的饮料盒能浮在水面上。
生:水还会流。我不小心把水洒在桌面上,水就流到地上。
师:其他东西会流吗?
生:不会。
生:不一定,沙子也会流。
师:像水这样会流动的物体叫液体。
[教师的引导作用在这里体现:很自然地让学生认识了液体的概念。]
生:水在瓶子中无论怎样放都是平的(指水面)。
师(引导):这叫水平面。
师:我太高兴了,同学们发现了水的这么多秘密。回去后大家继续研究,看还能发现什么。
【把课内知识延伸到课外,培养学生的研究兴趣。】
评析:
由于教师满足了学生的要求,抓住了学生的兴趣,所以课堂气氛活泼生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调动起来了。课堂上,学生是主角,老师是配角,摆对了师生的位置关系。教师在学生中进行指导,学生们学得轻松愉快。通过亲手做实验,学生学会了自己去发现,去自主获取知识,虽然他们在表达时有些语言不规范,但这样的经历必将成为他们难忘的记忆。
观察饮料虽然只是一个小小的插曲,但蕴涵着巨大的教育契机,注重课堂师生的交往。在师生之间、同学之间的广泛交流,放下了教师的架子,与学生共同参与观察探究活动,在交往中提倡相互尊重、信任、理解、支持、合作、帮助,师生之间的协调、使学生可以通过用眼、耳、鼻、舌、手等手段全面观察,从而对饮料乃至水有更全面了解和剖析。从此切入,激发了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提高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激活了学生的思维。而对教师来说,则由此悟到了一些教育教学机智:学会了如何使用教材,体会到了什么是把教材作为一种资源,感受到了以人为本给课堂带来的巨大活力。
在科学课上,对事物的观察过程中,有的可能教师自己都没有想到,或是自己也从未看到过,从这种角度来说,教师也是一个初学者,与学生是完全一样的。再说,在科学世界中,无所不有,没有一个人敢说什么都懂,什么都会。所以教师应该是学生的指导者、合作者,是学生的朋友。
科学课是新课程改革中出现的一门新兴学科,它是以学生的能力培养为目的的,是我们对学生进行素质教育的有效途径。我们可以充分利用科学的学科特点对学生进行素质教育,对学生进行创新思维地培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