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谁流得更快一些》教学反思

减小字体 增大字体 作者:免费教育文稿网  来源:eduwg.com  发布时间:2013-02-17 10:49:45

《谁流得更快一些》教学反思

天河区体育东路小学  司徒敏

 

《谁流得更快一些》这课让学生通过对水、洗洁精、油三种液体的流动速度进行比较,加深“液体是流动的”这个基本属性的认识的同时,意识到液体流动的快慢受到液体黏度的影响。要得出“谁流得更快一些”关键就是变量控制实验,学生之前没有接触过变量控制实验,对于为什么要控制变量,怎样在实验中控制变量,是这节课的难点。

三年级学生变量控制技能目标是能通过模仿完成控制变量的科学实验,体验变量控制实验的公平原则。我采用了以下的策略来帮助学生去完成变量控制实验:(1)先让学生小组讨论,然后用放大的跑道模型让学生展示实验设想在展示过程中能暴露学生的操作问题,引起全班对实验公平规则的注意。(2)实验时安排小组长作裁判监督比赛公平进行。3)通过实验记录表作为支架,让学生填写滴液体的数量,从而检测学生有否变量控制意识。

在设计这课时我希望给学生比较大的空间,不用跟着老师走,虽然是模仿着做变量控制实验,但我希望学生不是机械的按着老师第一步做什么,第二步做什么,如果是机械的跟着老师做,没有思维的参与,学生只是被动参与,这样的活动能给学生留下什么呢?所以我先让学生讨论怎样利用老师提供的材料进行这个流动比赛,调动学生的思维,然后在交流中确定流动比赛的规则:同时流、同一起点流、同样多的液体。接着再明确记录什么和小组分工,之后才让学生动手实验。虽然已经把变量控制实验的注意点讲明了,但学生在实际操作时没有同时滴或者滴的量不是一样多的现象还是存在,学生对流动现象的观察也不仔细,所以填写实验结果也不准确。究竟问题出在哪里呢?课后教研员郑老师和我谈了她的听课感想,问题在于指导还不够细,没有引起学生对公平性的足够注意。下面来分析一下课堂上的这两个片段:

片段一——设计实验后

学生设计完实验后,四人小组用放大了的跑道出来展示他们的做法,但交流仅限于老师与展示的小组,其他学生好像事不关已一样,就没有集中精神去看和听。在展示前老师应该提醒其他的学生做裁判,看看这组学生的比赛有没有公平进行,引起其他学生的关注。展示后可以让其他学生复述做法,然后再全班交流这样的做法公不公平,让这组的学生重新再做一次。这样交流的面就比较广,学生只有讨论充分了,他们才知道实验怎样做。

片段二——动手实验前

在正式动手前展示了两组学生的做法,但只是靠这两组学生的演示,其他学生印象未必深刻,教研员郑老师建议可以把具体每一步的操作要点拍成照片,印在记录纸上,发给学生看,有张操作图纸,学生实验时就不会乱来。之后再提醒实验记录什么,怎样判断哪个流得更快,学生在实验操作中观察目的就更强,实验操作也会更规范。三年级的学生初次接触变量控制实验,指导要细致些,如果只是展示一次正确的做法,学生未必能模仿到位。

如果这节课按照“讨论——展示——交流——看图示操作——动手实验”这样的思路来上,学生操作变量控制实验会更好,指导三年级的学生还是要小步走,当有了一定的基础后就可以再放开些。回过头来看,修改后的教学设计学生是有思维参与的,后面的操作步骤是在学生设计基础上帮助学生把实验注意点标注出来,学生并不是机械的按照老师说的来做,包括实验怎样记录、实验观察什么,都是学生自己提出来的,他们是主动参与。并且修改后的教学思路是有层次性的,从展示设计到看操作图示,是逐步把实验细化,教学的形式也不是单一的讨论交流,在这个过程中学生才能真正明白怎样做这个变量控制实验。

给予学生思考的空间是对的,但对三年级的学生来说老师的指导也必不可少,不能太快放手。在学生还没有能力时就放手,学生也只是瞎做,这样的活动也是没有意义的。放手对不同年龄的学生,不同的教学内容是不同的,放手要适度。对三年级学生来说理性的设计和学习的趣味性要结合好,技能学习要有思维参与,还要有规范的示范,这样才能让学生收获更多。 

 

Tags:

作者:免费教育文稿网
  • 好的评价 如果您觉得此文章好,就请您
      0%(0)
  • 差的评价 如果您觉得此文章差,就请您
      0%(0)

文章评论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评论摘要(共 0 条,得分 0 分,平均 0 分) 查看完整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