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察水》教学设计 小学科学三年级上册 研讨会获奖教案.doc

减小字体 增大字体 作者:免费教育文稿网  来源:eduwg.com  发布时间:2013-03-19 10:32:14

梧州市扶典小学  李康明

 
一.教学目标:
1
、知道认识物体可用看、闻、尝、摸等方法。

2、会用多种感官认识水,能用语言、文字、图画等多种方式表达自己的发现。

3、知道水是没有颜色、没有气味、没有味道、透明的液体。
二.教学的重点:
1
.重点:运用科学方法认识水的各种性质。

三、活动准备:

每组一套学生实验材料,牛奶、白醋、糖水、凉开水,几根筷子。
三.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我们家乡有什么江?(西江、桂江)。

2、出示装有水的瓶子(不透明)晃动几下,猜猜装的是什么?

3、拿四个烧杯分别装有牛奶、白醋、糖水、凉开水,让学生找到水。

4、学生小组合作讨论并动手操作,汇报方法。
(二)观察水,描述水:
1
.说说周围的水资源情况:
1)在你家或我们学校附近,你观察到的这些水资源,你对他们有什么了解?或者说你对这些水有想说些什么?我们在学校喝的自来水从那里来。
2)学生回答。

扶典村的学生一部分是喝自来水,有一部分是喝山泉水。

3)这些水有什么特征?

4)师生小结:水是没有颜色、没有气味、没有味道的液体。
2
.提出研究性的问题:
1)教师根据回答列出几个小专题:
A
.家乡水资源状况;
B
.污水对动物的影响;
C
.污水给工农业生产、人们生活带来的危害;
D
.水污染的原因。
3
4人小组选择研究课题并制定研究计划:
1)根据以上的几个问题,选择一个,4人小组共同研究。要求先制定研究计划。
4
.外出考察:
在家长的带领下外出考察并完成考察报告。
5
.整理阶段。
课后把自己考察的情况,做认真的分析,可以查阅一些书籍等资料,结合自己的研究写出自己的研究性报告。报告中可以包括考察情况分析、各种建议等。
6
.完成后小组交流,全班交流。各组将研究报告贴在班级黑板报中。
(三)课后延伸:
完成自己没有完成的考察项目,继续查阅有关资料,完善自己的研究报告。

教学反思:

新课程强调,亲身经历以探究为主的学习活动是学生学习科学的主要途径。科学课程应向学生提供充分的科学探究机会,而且必须建立在满足学生发展需要和已有经验的基础上,提供他们能直接参与的各种科学探究活动。教师应充当学生科学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引领者和亲密的伙伴的角色。我遵循这些理念开展以引导、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进行教学,让生活课堂化,让课堂生活化,从学生的生活实际出发,把生活中的材料搬到课堂上来研究,既有利于激发学生求知的欲望,增强其主动探索的积极性,又使学生充分认识到科学来源于生活又是解决生活问题的有力工具。水是生活中常见的,学生有着丰富的生活经验和学习基础,但在教师创设的特定的情景中,认识到水对人类的重要性,珍惜水、节约用水,通过我及时的正确、科学、合理的引导,不断地把学生学习科学的兴趣调动起来,让他们不断地享受到科学探究带来的乐趣,创设一种师生共同探究的情境。让学生放飞想象的翅膀,在科学课中学习知识,运用知识,感受科学的魅力和科学的生活化,这也是正是科学和人文的有机结合。

………………………………【全文请点击下载word压缩文档】点击下载此文件

Tags:

作者:免费教育文稿网
  • 好的评价 如果您觉得此文章好,就请您
      0%(0)
  • 差的评价 如果您觉得此文章差,就请您
      0%(0)

文章评论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评论摘要(共 0 条,得分 0 分,平均 0 分) 查看完整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