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磁铁的磁性》教学案例

减小字体 增大字体 作者:免费教育文稿网  来源:eduwg.com  发布时间:2013-02-16 21:03:27

 “让探究成为科学学习的主要方式;用丰富多彩的亲历活动充实教学过程。”这是《科学课程标准》对广大科学教师的实施建议。科学教学不能事事探究,时时探究,但让学生在自主探究中开成科学素养,对于科学教学的重要性已勿庸质疑,所以科学教师在具体的教学中,如何形成一套行之有效的,适应探究式教学的科学课堂教学模式是现阶段探索的重点。

《磁铁的磁性》是教科版科学新教材中第三单元第一课时,基于笔者对科学教学的理解,制定了以下教学要求:

1、            引领学生经历研究磁铁的磁性有关的合作探究活动,在实验和交流讨论过程中体验探究的方法、乐趣。

2、            让学生亲身体验并认识到磁铁能吸引铁一类的物质,并开始竖立科学研究要用事实说话的认识。

3、            让学生通过自己的探索感受到成功的喜悦。

根据教学要求,笔者设计了以下三个活动:

 

[活动一简录]:魔术导入,激发兴趣

 

师:老师最近练了一门功夫,可以向手中的硬币吹一口气,让硬币自己粘在教师的衣服上。(生笑)(教师表演,有的学生感到惊讶,有的已经举起了手,积极性已经被调动起来。)

师:老师再表演一遍。(再次表演)

生:我知道,我知道……(学生已经忍不住叫起来)

生:是吸铁石,一定是吸铁石……(终于有人脱口而出)

师:(作遗憾状)想不到老师的把戏这么容易就被你们给看穿了。今天我们就来研究吸铁石。

 

[评析一]:实验导入,激发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也是一切主动思维与探索的内在动力,应该说学生对磁铁是十分熟悉的,一般的学生都亲手玩过磁铁,对磁铁的特性是有一定程度的了解的,教师的小小魔术是骗不了学生的火眼金睛的,但对四年级学生来说,能亲自揭穿老师的把戏,还是十分得意的,感受到一次成功的喜悦以后,学生的思维活力也就来了,获得了进一步前进的动力,教师激发学生兴趣的目的也就达到了。

 

[活动二简录]:磁铁能吸引哪些物体

 

1)、师:为什么叫它吸铁石?它只会吸铁吗?

生:因为它会吸铁,好像别的都吸不住的。

生:不一定,好像别的也能吸。(引发学生冲突。)

2)、师:要研究清楚这个问题,我们要怎么做?

  生:找些东西来吸吸看。

  生:做个实验就知道了。

  师:你们说得对,科学研究不能光凭感觉,得用事实说话,可不是谁的声

音大就一定是对的哦!(认识到科学要靠事实说话,引出探究活动。)

师:那就请大家亲自动手,来检验一下,老师在科学工具包里给大家提供了一些的材料,请大家先用工具包里的材料做实验,并把实验的情况发现记录表里。当然,如果你觉得这样做还不够过瘾,还可以在教室里寻找其他材料做实验,比如说拔一根头发,用磁铁吸引自己光滑而且漂亮的脸蛋。(生大笑)

3)、学生进行探究活动,教师参与到学生的探究活动中去。

4)、学生汇报实验结果。得出磁铁主要能吸引铁一类的物体。

 

[评析二]:亲身体验,感受科学

 

科学的魅力就在于让学生亲自去尝试,去体验,去感悟,让学生体会一个典型的科学研究过程,是本课的立足点之一,磁铁能吸铁这一知识学生习以为常,并没有什么值得怀疑之处,但要让学生认识到科学研究要用事实说话,并能亲自去证明,就要花一番功夫了,实验一就是让学生在大量的事实面前感受到磁铁到底能吸什么。

[活动三简录]:我来研究磁铁的秘密。

1)、师:磁铁除了吸铁,它还有没有别的秘密。

生:有。(有的已举起了手。)

师:看来大家对磁铁的秘密还是知道的比较多的,你有没有办法像刚才一样通过实验证明给大家看?

生:有。(有的学生已经跃跃欲试)

2)、    教师提供材料,学生自己实验探索磁铁的秘密,并布置学生做好记录。

学生进行自主探索活动,教师参与到学生的活动中去。

(实验后学生汇报。)

师:你们组有几条发现,并说明是怎样得到的,其他组有没有不同意见?

生:(拿着记录表上讲台前进行汇报)我们发现了四条秘密,一是磁铁两头吸的回形针要多,中间吸不住,二是磁铁有时候能相互吸住,有时候还会推开。

生:我们还发现两块磁铁两头颜色一样的时候吸不住,两头不一样的时候能吸住。

生:我们发现……

 师:今天我们通过自己的探索,找到了许多磁铁的秘密,同学们真了不起,希望同学们在以后的研究中,能继续努力,了解更多磁铁的奥秘。

 

[评析三]:自主探究,殊途同归

 

学生对磁铁的了解虽然是比较丰富的,但也是零碎的,来源也是各不相同的,有的是亲自经历过的,有的是见过的,也有的只是听说过。在前一步实验学生感受到成功的喜悦后,更有了进一步探索更多奥秘的愿望。但学生各人的认识水平与自主探究的水平都是有差异的,这时教师只提供给学生材料,让学生自己去探究,去发现,并作好记录,既让学生有了一定的探索的自由度,照顾到了学生的个体差异性,又给了学生合作的机会。在汇报中进一步给予学生享受成功的机会。并为更深入的研究磁铁的特性埋下了伏笔。

Tags:

作者:免费教育文稿网
  • 好的评价 如果您觉得此文章好,就请您
      0%(0)
  • 差的评价 如果您觉得此文章差,就请您
      0%(0)

文章评论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评论摘要(共 0 条,得分 0 分,平均 0 分) 查看完整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