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测量呼吸和心跳》教学设计 苏教版 小学科学五年级上册第四单元第1课.doc

减小字体 增大字体 作者:免费教育文稿网  来源:eduwg.com  发布时间:2013-03-13 09:52:44

科学教学理论指导

《国家科学课程标准》中明确指出:科学课必须建立在满足学生发展需要和已有的经验基础上,提供他们直接参与的各种科学探究活动,以探究为核心,以学生为主体。因此本课教学依据学科特点,以及五年级学生对自身的认识经验和认知特点,创设一些问题情境,让他们提出问题,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经历只是的发现,形成和发展过程,自主构建知识,培养技能,激发情感。其体现下列几点理念:

(一)以活动为载体,以探究为核心的理念

(二)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理念

(三)面向全体学生的理念

(四)注意变革教学方式和学习方式

生命科学领域教学内容与教学方法梳理

一个有生命的人,总是一刻不停地进行着呼吸,心脏也在不停的跳动着,呼吸和心跳是一个人的生命特征。健康人的呼吸和心跳是有规律的,了解这掌握这些规律对认识自己的身体,保证健康有着重要的意义。

本节课是通过设计活动,知道学生分别测量自己在静坐、运动和运动结束休息三分钟后等不同状态下,每分钟内呼吸、心跳的次数,并组织学生对收集到的相关数据进行分析,发现人在平静状态下呼吸和心跳的规律,运动后呼吸和心跳加快,休息后又恢复到原来的状态,进而发现呼吸和心跳之间的联系。

学情分析

在学习本课之前,学生对这种生理现象没有关注太多,对一个人一分钟内呼吸多少次、人的心跳速度是怎样的、呼吸和心跳有什么规律、他们与人体健康有什么关系等问题的认识都是模糊的。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知道呼吸和心跳之间的关系;

2、知道心跳、呼吸的快慢和运动的剧烈程度有关。

(二)过程与方法

1、会正确测量自己的呼吸和心跳次数;

2、会通过数据的比较,发现呼吸和心脏、脉搏跳动的规律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体会到运动会对身体带来影响;

2、意识到采集、分析数据是科学探究的一种重要方法。

教学重点与难点

重点:知道运动会使心跳和呼吸加快,休息后心跳、呼吸又会恢复到正常的状态。

难点:学会正确测量自己的呼吸和心跳次数。

教学准备

秒表、简易听诊器、记录表

教学过程设计

(一)谈话导入

1、提问:同学们喜欢体育运动吗?说一说你平时经常做哪些体育运动?我们做运动时身体会有哪些变化呢?

2、谈话:老师也有同样体会,在做运动时呼吸急促,心跳也加快了,而且还浑身发热。那么,心跳和呼吸到底加快了多少呢?怎么才能得到这些数据呢?

3、揭示课题: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测量呼吸和心跳》。

(二)测量呼吸和心跳

1、指导学生掌握正确的测量呼吸的方法

1)提问:怎么才算呼吸一次呢?(指名让学生讲解并演示)

2)提问:怎么样可以测量到呼吸呢?

3)教师讲述测量呼吸的方法,并让学生尝试着操作。

2、指导学生正确掌握测量心跳的方法、
………………………………【全文请点击下载word压缩文档】点击下载此文件

Tags:

作者:免费教育文稿网
  • 好的评价 如果您觉得此文章好,就请您
      0%(0)
  • 差的评价 如果您觉得此文章差,就请您
      0%(0)

文章评论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评论摘要(共 0 条,得分 0 分,平均 0 分) 查看完整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