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脑》教学设计 (苏教版)五年级科学下册教案.doc
一、教材分析
《大脑》这一课是苏教版小学科学五年级下册《人体的“司令部”》单元的第一课,主要引领学生认识大脑的形态和功能,认识到大脑是人体的司令部。从趣味性、适合性、探究性等几方面入手,将人体器官大脑作为研究对象。教学内容分四个部分,第一部分用各种方法认识大脑,通过观察、对比等活动全面了解大脑的大小、形态,第二部分通过游戏测试大脑的记忆力和创造力,了解大脑的功能;第三部分介绍大脑左右半球功能;第四部分学习保护大脑的意义以及展望人工智能的发展。本节教学内容并不难,时间也充裕,可以让学生通过自己的观察思考,充分的活动获得结论。
二、学习者特征分析
本节课的学习者特征分析主要是根据教师平时对学生的了解而做出的:
大脑是人体的司令部,这部分内容与学生自身息息相关,学生对学习内容感兴趣,他们对大脑已经有一些模糊的初步的了解,但缺乏系统性。在设计本课教学时,我结合小学生的学习特点,设计一系列的游戏和动手活动,提高学生研究自己身体的兴趣,也从活动中调动学生的记忆和已有经验、常识,并通过这些素材进行分析整理,获取对大脑的初步认识。
三、教学策略的选择与设计
科学教学强调以丰富多彩的亲历活动充实教学过程,要给学生创设多种亲历的机会。本节课以学生为中心,从学生的兴趣、需要和特点出发,为他们提供多样的材料和宽松的学习环境,创设各种情境充分让学生体验和感知,在愉悦的环境中获取知识。本节教学分为两个课时进行,让学生拥有更多的体验空间。
四、教学目标
(一)过程与方法:
1.能够通过观察活动,了解大脑的大小、形状和结构。
2.能够通过查阅书籍和同伴的交流,了解有关大脑的知识。
3.能够按要求测试自己的记忆力。
(二)科学知识:
1.知道大脑在人体活动中起着重要的指挥中心的作用。
2.知道大脑的主要功能和六个功能区。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体验到大脑对人体活动的神奇指挥作用,产生进一步的探究欲望。
2.意识到人类对大脑的认识是随着科学的进步正逐步加深。
五、教学重点:初步了解人体大脑的形态和结构,知道左右大脑半球具有不同的功能。
教学难点:体验到大脑对人体各种活动的神奇指挥作用。
六、实验器材准备: (
七、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
1.游戏活动:看谁反应快[A1]
师:同学们,上课之前我们先来做一个游戏——看谁反应快,大家一起来挑战!
请全班同学站立听口令做相反的动作,例如:老师说“向左转”,你们就 “向右转”。老师说“右手”,你们就举“左手”,我说“抬头“,你们就“低头”,我说“蹲下”,你们就“站好”我说“左眼”,你们就“指右眼”我说“右耳朵”,你们就“指左耳朵”,做错的同学将被淘汰,看谁反应又快又准。下面游戏开始。(同学们听口令“向后转、立正、向左转、向右转、左手、低头、右耳朵)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利用游戏的形式不仅可以把学生的注意力吸引到课堂上,而且还可以更好地激发起学生对新知探究的强烈欲望,为高效课堂的运行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师:同学们刚才在做游戏动作时,是谁在指挥着你们呢?(大脑)
2.板书:大脑(板书课题)
学生小组讨论、汇报[A2] 、交流对大脑的有关认识。
【意图:挖掘学生的知识储备,教师心中有数,才能目标明确,进行有效的教学】
3、提问:大脑在哪里呢?[A3] 大家摸摸看。
学生活动:双手摸大脑,并说说感受。
师:大脑看得见吗?(看不见)
大脑摸得着吗?(摸不着)
哪位英雄愿意为科学做一次贡献呢?
【意图:以幽默的话语来激趣学生,营造一个轻松的学习氛围,同时也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有利于学生对科学知识的探究。】
过渡:没有也没关系,我们可以借助图片、模型。
4、出示图片
介绍:脑在颅腔内,脑有大脑、小脑和脑干三部分组成,我们今天主要先来认识大脑。(出示课件)
(二)认识大脑
1、过渡:出示脑的图片,(出示课件)
引导学生思考我们可以从哪些方面来认识大脑的呢?
(重量、形状、大小、颜色、软硬程度等)
【评析】五年级的学生虽然学习过通过重量、形状、颜色、大小、硬度等方面来描述一个事物的样子,但是不通过提醒就让他们直接来描述大脑的形态结构还是有困难的,所以在观察前的引导 “我们想认识大脑,可从哪些方面入手?”就非常必要了,这可以让学生比较完整的了解大脑的样子。
2、观察大脑图片,[U4] 小组观察讨论并填写记录单;
大脑的质量: |
|
大脑的大小: |
|
大脑的形状: |
|
大脑的颜色: |
|
大脑的硬度: |
|
小组汇报、交流。
3、指导学生通过类比活动认识大脑的形态、特征、质量、软硬程度等。
(1)了解大脑的质量[A5]
师:根据科学家的实验结果,脑重大约
学生体验活动:感受
总结:这一重量是根据成年人脑的重量来算的平均值,我们每个人的大脑重量是不同的,爱因斯坦的脑重是
(2)了解大脑的大小[A6]
引入:我们的大脑有多大呢?
教师讲述:请同学们伸出双手,把两只手握成拳头并拢在一起,并放在额头前,你大脑的大小就相当于你两只拳头并拢在一起时的大小。
学生活动:观察小组同学的拳头,并谈谈他们的发现。
(每个人的拳头都不一样大,但都差不多)
总结:由于每个学生个体的差异,从而造成大脑大小的差别,但由于同学间年龄差不多,所以大脑也差不多大,跟老师相比,拳头就相差很大,所以,大脑是随着年龄的增长在不断变大,变重。同学们你们知道我们的大脑长什么样的吗?
(3)认识大脑的形状[A7] 。大脑的表面,凸凹不平,和核桃仁的表面相似。
教师引导学生再进一步观察握紧的双拳,除了大小跟大脑差不多外,还有形状也像大脑。
总结:大脑上凹陷下去的部分叫“沟” ,突出隆起的部分叫“回” 。
学生活动:找手指头上的沟和回,进一步加深对沟和回的认识。
过渡:大脑的形状除了像握紧的双拳,其实更像核桃。
学生活动:观察脑和核桃的图片,体验脑的形状跟核桃差不多,有左右脑之分,同时表面还有很多凹凸不平。
学生活动:观察核桃,找找核桃上的沟和回,想一想,这些沟和回有什么作用?
思考:大脑上这么多的沟和回有什么作用?
学生猜测回答。
教师引导学生观察2个大小一样的纸团,讨论2个纸团的不同之处。同时引导学生寻找纸团上的沟和回,并比较两球沟和回的不同之处。(2个纸团的凹陷程度不同)
师:老师请两名同学上讲台做一个简单的实验(2个大小一样的纸团展开),下面的同学要仔细观察,认真思考实验结果并说一说你明白了什么?
师:从刚才的实验中,我们能够清楚明白这些凹陷的沟和隆起的回能增大大脑表面皮层的面积,帮助我们存储大量的知识。
[A1]活动时间:4分钟
[A2]活动时间:5分钟
[A3]活动时间:3分钟
[U4]活动时间5分钟
[A5]活动时间:5分钟
[A6]活动时间:3分钟
[A7]活动时间:7分钟
………………………………【全文请点击下载word压缩文档】点击下载此文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