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拧螺丝钉的学问》教学设计 苏教版小学科学五年级下册第一单元 研讨会获奖教案.doc

减小字体 增大字体 作者:免费教育文稿网  来源:eduwg.com  发布时间:2013-03-17 11:22:09

一、概 述

教学内容为苏教版小学科学五年级下册第一单元的第四课。

计划课时1课时。

本课内容以拧螺丝钉的活动引出问题,从而转入到轮轴原理的学习,认识轮轴的结构和特点。然后通过生活中常见的轮轴工具展开教学,利用设计的有结构的实验装置(自制教具见右图)展开实验,让学生了解掌握轮轴的工作原理和用途,同时开阔视野,了解轮轴在生产、生活中的应用。

本课的重点是能够通过有结构的材料探究轮轴可以省力。难点在于

实验材料的改进,引导学生发现轮轴是杠杆的变形。

二、教学目标分析

依据课标要求和具体的教学内容,以及五年级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和年龄特点, 我把本课的教学目标定位于:

过程与方法

1、能够通过观察,描述轮轴构造上的特点。

2、能够通过有结构的材料探究轮轴可以省力。

知识与技能

1、知道轮轴的结构特点。

2、知道轮轴是杠杆的变形,可以省力。

3、了解轮轴在生产、生活中的应用。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科学实验活动,体验和感受科学探究的乐趣。

2、留心观察和研究身边的简单机械。

教学重点:能够通过有结构的材料探究轮轴可以省力。

教学难点:实验材料的改进,引导学生发现轮轴是杠杆的变形。

三、学习者特征分析

从课前问询、日常观察及以往上课经验的反馈情况综合来看,学生对学习本课知识存在以下特点:

    本课内容是在学生学习了杠杆与斜面的基础上安排学习的,是对前面内容的一种充实、提升。

通过前面的学习,学生对于省力的原理有了一定的了解,对杠杆的结构也有所了解,而轮轴是杠杆的变形,所以在本课教学中可以通过已学的内容,帮助学生理解轮轴。但在我们生活中接触到的大多是变形的轮轴,轮和轴的连接并不明显,由于思维的限制学生很难发现,如螺丝刀等,所以在教学中要列举生活中的实例来引导他们学习,帮助他们直观地认识轮轴的工作原理。此外,为了激励孩子积极思考并参与活动,针对此建立了评价体系。

四、教学策略选择与设计

本课题设计的基本理念:本课设计倾力体现科学教学的三个特性,一是现实性,充分关注学生的已有经验,把握准教学的起点;二是系统性,根据学生的认知规律组织教学活动,实现知识的意义建构; 三是探究性,让学生在合作学习中学会思考。

本课主要采用的教学与活动策略:体验感悟策略、问题引导探究策略,情景迁移策略、实验探究策略。

体验感悟策略:调动学生的感官器官,通过拧螺丝钉激发学生的兴趣好奇心,并逐步引导。

问题引导探究策略:通过“为什么用螺丝刀能轻松的拧螺丝钉吗?”“轮轴是否省力”等几个问题的设置贯穿整个课堂,让学生一步步揭开轮轴的秘密。

实验探究策略:学生的分组实验在教师积极引导下,通过学生间的互动、交流,观察铁钉变化、发现轮轴省力的秘密,这样激发学生探索的兴趣和热情,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实验能力,提高科学素质。

情景迁移策略:引导学生将获得的新知与生活实际相联系,通过实例的列举,了解轮轴在生产、生活中的应用。

五、教学资源与工具设计

教学环境:多媒体教室

教材文本:苏教版小学科学五年级下册教材

教师准备:

(1)课件

(2) 教师准备:方向盘

(3)实验器材(48人,分12组):大小不同的螺丝刀*12、钉有螺丝钉的木板*12、自制教具*12、钩码*12

六、教学过程

(一)、认识轮轴,初步建立概念

1、谈话:同学们,这是什么?(螺丝钉)在上节课的学习中我们知道螺丝钉是什么的变形?(斜面)那你们拧过螺丝钉吗?想不想试试看?

2、学生动手操作。(所用材料:两把轴一样、柄不一样大小的螺丝刀,钉有螺丝钉的木板)

3、请学生交流用大小不同的螺丝刀拧螺丝钉的感受。

发现问题:手柄大的螺丝刀感觉比较轻松、省力。是这样吗?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拧螺丝钉的学问》(板书课题)。

4、谈话:让我们再来做个新游戏。(出示方向盘实物)班上谁的力气最大啊?谁的力气最小啊?请他们来比比力气。

5、出示游戏规则:请力气大的男同学握紧方向盘的底杆,力气小的女同学握紧方向盘。转动方向盘,比比谁的力气大。

6、学生上台操作。(力气小的女生轻松取胜)

7、谈话:为什么你的力气大反而输了?这到底是为什么呢?你们发现一个什么问题?

发现问题:握在轮上更省力。

8、谈话:让我们一起来观察一下螺丝刀和方向盘(课件出示图片,点击圈出轮和轴),它们有什么共同的特点?都由一个轮和一个固定的轴组成。

9、教师播放一些常见的类似拧螺丝旋转的画面,如拧水龙头、门栓等。

   教师采用教室门做示范——打开门再关上门,让学生细心观察门栓的作用,再让一小部分学生体验。

10、归纳:现在让我们一起描述前面看到的现象,我们把像螺丝刀、方向盘这一类,轮子和轴固定在一起可以转动的机械叫做轮轴。(板书:轮轴)

(二)、探究轮轴的特点

1、谈话:通过刚才的活动,你认为轮轴是省力还是费力呢?为什么它会省力?谁能利用之前学习过的知识来解决?

2、学生思考。

3、回顾知识:在第二课“怎样移动重物”中我们

学习了杠杆,也研究了省力的秘密。当动力臂>阻力臂时,

杆省力,距离差越大,越省力。(见右图)

4、谈话:接下来让我们借助改进的实验装置进行研究。

(出示实验装置和实验要求)在一端的杆上L1挂上钩码,

在装置的另一端L2上也挂上钩码,使整个装置(L1L2

保持平衡,看看有几种方法。

5、学生分组实验并做好实验记录。

6、小组成员汇报数据,并进行交流和思考,发现了什么规律?

研究轮轴作用的实验记录表

 

 

L1= 3cm,

L2=1cm

长杆L1上钩码的个数

短杆L2上钩码的个数

我们的发现:

 

 

 

 

 

 

 

 

 

7、小组交流汇报实验的结果和发现:在L1用力比较省力,L2上用力比较费力。

8、如果短杆L2保持不变,我换上了一个更长的长杆呢?想想,结果可能会怎么样?

9、学生猜测(更省力)

10、            学生分组实验并记录实验数据。

         研究轮轴的轮的大小对轮轴作用的影响实验记录表

 

长杆L1上钩码的个数

短杆L2上钩码的个数

我们的发现:

 

 

 

L1= 2cm, L2=1cm

 

 

L1= 3cm, L2=1cm

 

 

L1= 4cm L2=1cm

 

 

 

发现:L2保持不变,L1越长越省力

11、谈话:通过刚才的实验我们发现,长杆相当于杠杆中的动力臂,短杆相当于阻力臂,两个杆连接的地方相当于支点,在短杆L2不变的情况下,长杆L1越长,所花的力气越小,吊起的重物越重,越省力。反过来,如果长杆保持不变,短杆越来越短,花一样的力气能吊起更重的重物,越省力。当短杆最后缩短到支点上(即阻力臂为0),想想现在是什么样子的?这时候长杆所绕的圈就相当于轮轴的大轮,而在支座槽里的杆则相当于轮轴的轴。(出示示意图)这也就是我们所说的轮轴。它是杠杆的变形,支点就是我们所说的轴,轴到轮的距离就是杠杆中的动力臂。根据杠杆的省力秘密,当动力臂越大,省力效果越好。所以轮轴在轴不变的情况下,轮越大,越省力。 

………………………………【全文请点击下载word压缩文档】点击下载此文件

Tags:

作者:免费教育文稿网
  • 好的评价 如果您觉得此文章好,就请您
      0%(0)
  • 差的评价 如果您觉得此文章差,就请您
      0%(0)

文章评论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评论摘要(共 0 条,得分 0 分,平均 0 分) 查看完整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