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第五节地壳变动和火山地震(二)教案(科学浙教版七下).doc
第五节 地壳变动和火山地震(二)
火山与地震
一. 教学目标
1、认识火山的构造、火山喷发物以及火山活动情况的分类。
2、初步认识地震的发生,了解震级、震源、震中等概念。
二. 教学重、难点
本节重点:发生地震时如何自救,地震的预报.
本节难点:发生地震时的自救.
三. 教学过程
1.火山:
1、给出学生如下几个问题(可以板书,可以发条子):
(1)火山由哪儿部分组成,喷发物主要有哪些。
(2)火山喷出的岩浆来自何处,它们是怎样冲出地表的,岩浆冷却后变成什么?
(3)火山给人类带来的危害和益处有哪些?
(4)依图4-34说出全球的火山分布状况。
(5)火山可以分为哪儿类?
2、引导学生看图片或录像,时间不要长,可重复播放一次,然后再学习课本,在学生读课本的同时,教师板书一幅火山构造图。
3、小组讨论,并逐一回答以下五个问题。
(1)火山由火山锥、火山口和火山通道三部分组成,火山喷发物有气体、液体和固体喷发物。
(2)岩浆来自地幔中的软流层;岩浆在强大的内压力作用下,火山口或地壳裂隙喷出地表,岩浆冷却后变成岩石,叫岩浆岩。
(3)危害是毁坏交通,埋没农田,弓l起火灾,甚至危及人类生命。益处是火山灰和火山尘可为农田提供无机肥料,并且火山口可富集大量的矿产,如硫矿等。同时火山口形成的火山湖,湖水在医疗卫生方面有较大价值。
(4)全球火山主要分布为环太平洋火山带,地中海火山带,东非火山带,大西洋海底火山带。
(5)火山可按活动情况不同分为活火山、休眠火山、死火山。
4、组织学生列举世界著名的火山(可在课上或课下进行),并说出火山的位置,如富士山、艾特纳火山、白头山天池、五大连池火山等。
2.地震
1、用唐山地震的一段实例引入。
一位深夜出急诊的医生回忆:"夜间三时半,我有急诊外出,刚迈出门坎,地震就来了,先是晃,天旋地转,晃得人站不住,又挪不开,再就是颠,脚底像过电似的,紧接着房上的砖瓦飞了下来。我心里发慌,那呜呜的声音,使人毛骨惊然,四周一片漆黑,倒房坍屋的巨响和呛人的灰土味,使我跑了起来,可是才跑了三四步就觉得不对劲。一看,呀!我怎么已经上了房顶!"
2、准备一些筷子和钢锯条,在课上做实验,体会震动与力的关系,此时教师讲解地震发生的原因。
3、读课本图4-35,总结震源、震中、震源深度、震中距等几个概念。读图4-36、4-37,
总结中国和世界主要地震带分布。
震源:地震发生的源地。
震中:与震源对应的地表部分。
震源深度:震源距地表的垂直距离。
震中距:各点离震中的距离。
等震线:距震中距离相等的点的连线。
全球地震带主要分布在环太平洋、地中海、喜马拉雅山。
中国地震带主要分布在:东南部台湾福建沿海,华北太行山脉,津唐地区,青藏高原及边缘的四川、云南西部,西北的新疆、甘肃、宁夏,可以用中国、世界地震分布图或投影片演示。
巩固小结
1、认识火山的构造、火山喷发物以及火山活动情况的分类。
2、初步认识地震的发生,了解震级、震源、震中等概念。
课内练习:
1.从课本图4-30可以看到,火山从构成看主要有_______ _______ _______组成;从喷发物看主要由______ ______ _______组成。
(该题选自于《精讲精练》P86页第7题改编而成)
分析:该图主要考查观察和归纳的能力,所以要从题目的要求去观察和归纳。
答案;火山从构成看由火山口,火山锥,岩浆通道组成。从火山喷发物看主要由火山灰,熔岩流。气体组成。………………………………【全文请点击下载word压缩文档】点击下载此文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