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第五节地壳变动和火山地震(一)教案(科学浙教版七下).doc

减小字体 增大字体 作者:免费教育文稿网  来源:eduwg.com  发布时间:2013-04-09 20:57:36

第五节    地壳变动和火山地震(一)

地壳变动

一.教学目标

1、初步认识地球内部的结构特点,并能进行描述;

2、能够通过对一些自然现象的观察,初步认识地壳是处于不断运动之中的,高大的山脉、海沟等地形是地壳运动的结果;

3、了解地壳运动的原因。

二.教学重、难点

重点:地球内部结构、地壳变动的证明。难点:认识地壳的变动。

三.教学准备

一只煮熟的鸡蛋,一把小刀,一个可拆分的地球仪,褶皱和断层的模型。

四.教学方法

利用模型直观说明地球内部的结构及地壳运动的结果。

五.教学过程

新课引入:提问:我们生活的地球表面是平整的吗?(稍停顿,听学生的反应)

对,我们的地球表面有高原、山脉,也有平原、丘陵,那么这些地貌类型是不是一成不变的呢?为什么会发生变化呢?学了今天这堂课,我想我们会有一个比较清晰的答案。

新课教学:地球内部像煮熟的鸡蛋

1、将熟鸡蛋切开,请学生仔细观察其内部结构,并在纸上简单地画出三层结构。然后请学生来回答。

2、我们所居住的地球,其内部的结构与鸡蛋很像,那么地球内部的结构到底有什么特点呢?请同学们认真阅读P142地球内部结构的内容,然后回答。

3、请各组派一名同学在黑板上画出地球内部的圈层构造,要求层次夺取度比较适合,并写出三层的名称。

观察后,作图,并能回答鸡蛋从里到外由三部分组成:蛋黄、蛋白、蛋壳。

对照已经打开的可拆分的地球仪,指出:地球内部可分为地壳、地幔、地核三层。

各组选一名同学在黑板上作图,其他同学可以帮助。

4、要求学生能指出并熟记各层的厚度。

5、组织学生根据图4-26来分析岩石圈、软流层在地球内部所处的位置。

小结:地壳和地幔的顶部共同组成了岩石圈。软流层是处于上地幔上部岩石圈之下呈熔融状的岩石,一般认为软流层是岩浆的发源地。

6.  示喜马拉雅山上发现海洋生物化石的资料,提问:为什么喜马拉雅山上会有海洋生物化石呢?这说明了什么问题?

回答:原来这里是一片海洋,后来由于地壳的变动,使这里的地壳上升,就形成了山脉。

阅读资料,了解喜马拉雅山所发生的地壳变动。

再出示关于喜马拉雅山的资料:在3000万年前,喜马拉雅山是古地中海的一部分,一片汪洋,第三纪以来,发生了喜马拉雅造山运动,亚欧板块和印度洋板块相互挤压,大陆板块缓慢上升形成高大山脉。现在每年仍以0.331.27厘米的速度上升。(让学生再次体会地壳变动的结果。)

7.地壳的变动是时刻存在的,但是我们能时刻感受到地壳的变动吗?

那么如何去证明地壳是在不断变动的呢?

回答:我们可以通过一些自然现象的观察来证明。

通过观察,能说出:石柱升降有周期性,(1)建成时到十五世纪,地壳下降6.3米;(2)十五世纪到十八世纪,地壳上升6.3米;(3)十八世纪到1955年,地壳下降2.5米。

与学生一起观察并解释P143大理石的升降图,让学生了解石柱升降情况:升降的周期性、升降幅度的大小等。

8.设问:地壳变动后,地球表面会有什么变化呢?

分析P1434-27,让学生了解:地壳变动后的地质构造——褶皱和断层。(利用模型)

可以让学生拿一本书,握住两端向中间用力,使书弯曲,反复几次,进一步体验褶皱的形成。

观察褶皱和断层的模型,知道:褶皱是地壳受内力挤压所发生的弯曲。断层是岩层受力过度发生断裂错动。由于褶皱和断层的作用形成高大的山脉和盆地。

9.组织学生讨论P143的三个讨论题:

1)根据上述地壳为动的现象,说说引起地壳变动的巨大能量主要来自何处?(2)你知道还有哪些现象可以证明地壳是在不断地变动?(3)在你的家乡,地壳曾经发生过怎样的变动?请你用所找到的证据加以说明。

3个讨论题结合P144的探究活动,布置学生课外去完成。

小结:现在我们的地球表面有各种形态的地形,这些都是地壳变动的结果,大多数时候的地壳变动,我们是感受到不到的,但是有的地壳变动却十分剧烈,我们能够感知得到,有哪些强烈的地壳活动是我们比较熟悉的呢,我们在下一节课再接着了解。

小组讨论,交流。(1)引起地壳变动的巨大能量来自于地球内部或地球本身。(2)如:台湾海峡几度升降、东非大裂谷不断加宽等。

课堂练习:1.由外到内,地球可分为     

   A.岩石圈、地幔、地心    B. 岩石圈、软流层、地核  

C. 地壳、地幔、地核      D. 地核、地幔、地壳

(该题选自于《精讲精练》P86页第9题改编而成)

2.地壳的变动有的很缓慢,有的很激烈、很迅速。

(该题选自于《精讲精练》P87页第5题改编而成)

3.课外收集有关证明地壳运动、地壳变动的证据。

   答:例如陆地上的海洋生物化石、大裂谷或某处地面的海拔高度在上升或降低、火山、地震等。………………………………【全文请点击下载word压缩文档】点击下载此文件

Tags:

作者:免费教育文稿网
  • 好的评价 如果您觉得此文章好,就请您
      0%(0)
  • 差的评价 如果您觉得此文章差,就请您
      0%(0)

文章评论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评论摘要(共 0 条,得分 0 分,平均 0 分) 查看完整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