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课 甲午中日战争 教案设计

减小字体 增大字体 作者:本站收集整理  来源:本站收集整理  发布时间:2009-09-08 15:40:19
 

      致远舰                                      致远舰管带邓世昌

多处受伤的致远舰冲向敌舰吉野

  教师引导:从刚才的讲述和影片中,我们可以感到,有一个人给我们的印象最深,谁呢?是邓世昌。可以说,黄海大战中,邓世昌是中国广大爱国官兵的缩写,在邓世昌身上,呈现出的是中华民族的抵御外侮、不屈不挠的精神风貌。邓世昌在他短暂的人生中,用尽身心,饱浓墨,书写了一个大大的“人”字,这个字,越到后来,越能显现出一种光芒:是一种为华夏儿女指路的光芒,是一种在世人面前呈现中华儿女高大形象的光芒。下面,请同学们用自己的知识,讲讲关于邓世昌的事迹。

  学生讲述:光绪二十年(1894),日本进攻朝鲜,清政府在朝鲜政府的请求下,派左宝贵率领1.4万名清兵前去支援。 七月二十一日,李鸿章雇用英船“高升”号等三艘商船,运送陆军2000增援驻牙山清军。日本特务用重金收买李鸿章的外甥,获得增援牙山的情报。立即派出15艘军舰,集结在牙山口外的丰岛海面,堵截偷袭中国军舰。

  “高升”号等三艘商船在“济远”等三艘军舰的护航下,驶进丰岛海面时,遭到日军的突然袭击,由于敌众我寡,“济远”号又在舰长方伯谦的逼迫下,临阵逃脱,致使“高升”号2000多名清军将士全部遇难。

   九月十六日,清朝海军完成护送任务后,从鸭绿江口的大东沟准备返航旅顺。突遭日本舰队袭击。日本船只刚开始挂的是美国的国旗而且速度非常快。当双方清晰可见时,日舰降下了美国国旗,瞬间换上了日本旗。鱼贯纵列衔尾疾驶。向北洋舰队扑来。丁汝昌立即将情况向各管带讲清,并说:“我们宁可战死,也不可逃跑!众位听我将令:我舰队分为两路,‘定远’号和‘镇远’号吨位大、铁甲、火力强,作前锋迎击敌舰。我在‘定远’号上指挥。其他各舰要随机应变。我们虽然弹药不足,但只要团结一心,是可以打败敌舰的。”

  战斗一开始,敌舰就集中火力向丁汝昌所在的旗舰“定远”号轰击。在猛烈的炮火下,丁汝昌镇定自若,毫不畏惧。忽然想到李鸿章曾再三叮嘱他,千万不要与日本舰队正面交战。而今日日寇寻衅,焉能逃走!一定重创鬼子军舰,他命信号手发出命令:“攻击日舰右翼!”大海上的炮声轰响,水柱升腾,硝烟弥漫。突然,一颗炮弹飞来,正好落在丁汝昌身旁,炸断舰桥,丁汝昌身受重伤。他忍住巨痛,坐在甲板上,督促旗舰官兵英勇抗敌。由于旗舰失去指挥能力,北洋舰队开始有些混乱,正在这时,“致远”号管带邓世昌命令旗手:“升起大旗!”,“致远”号成了旗舰。邓世昌首先命令“济远”和“经远”两舰向它靠拢。然后又发信号,命各舰集中火力,攻击日本旗舰“松岛”和装备精良的“吉野”号。由于“济远”号管带方伯谦拒绝向“致远”靠拢,企图逃跑。竟将“扬威”号撞伤,致使“扬威”号被日舰击沉。邓世昌炸伤“吉野”号后,因炮弹打光,指挥“致远”舰撞向“吉野”号,不幸被鱼雷击中,全舰250多名官兵全部殉难。

  教师小结:同学们,在甲午中日战争中,除了黄海大战外,还有辽东战役、威海卫之战等战役。由于清政府的妥协退让方针和指挥不力,这些战役都以失败而告终。特别是威海卫战役的失败,标志着北洋舰队的全军覆没,洋务运动彻底破产。(稍作解释)

  教师过渡:甲午中日战争以清朝的失败而告终,清政府被迫与日本签订了丧权辱国的《马关条约》。《马关条约》的内容是什么?它的签订对中国造成了什么影响?下面,我们就来看一下具体内容。

上一页  [1] [2] [3] [4] [5]  下一页

Tags:

作者:本站收集整理
  • 好的评价 如果您觉得此文章好,就请您
      0%(0)
  • 差的评价 如果您觉得此文章差,就请您
      0%(0)

文章评论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评论摘要(共 0 条,得分 0 分,平均 0 分) 查看完整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