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课 甲午中日战争 教案设计


致远舰 致远舰管带邓世昌
多处受伤的“致远”舰冲向敌舰“吉野”号
教师引导:从刚才的讲述和影片中,我们可以感到,有一个人给我们的印象最深,谁呢?是邓世昌。可以说,黄海大战中,邓世昌是中国广大爱国官兵的缩写,在邓世昌身上,呈现出的是中华民族的抵御外侮、不屈不挠的精神风貌。邓世昌在他短暂的人生中,用尽身心,饱醮浓墨,书写了一个大大的“人”字,这个字,越到后来,越能显现出一种光芒:是一种为华夏儿女指路的光芒,是一种在世人面前呈现中华儿女高大形象的光芒。下面,请同学们用自己的知识,讲讲关于邓世昌的事迹。
学生讲述:光绪二十年(1894),日本进攻朝鲜,清政府在朝鲜政府的请求下,派左宝贵率领1.4万名清兵前去支援。
“高升”号等三艘商船在“济远”等三艘军舰的护航下,驶进丰岛海面时,遭到日军的突然袭击,由于敌众我寡,“济远”号又在舰长方伯谦的逼迫下,临阵逃脱,致使“高升”号2000多名清军将士全部遇难。
战斗一开始,敌舰就集中火力向丁汝昌所在的旗舰“定远”号轰击。在猛烈的炮火下,丁汝昌镇定自若,毫不畏惧。忽然想到李鸿章曾再三叮嘱他,千万不要与日本舰队正面交战。而今日日寇寻衅,焉能逃走!一定重创鬼子军舰,他命信号手发出命令:“攻击日舰右翼!”大海上的炮声轰响,水柱升腾,硝烟弥漫。突然,一颗炮弹飞来,正好落在丁汝昌身旁,炸断舰桥,丁汝昌身受重伤。他忍住巨痛,坐在甲板上,督促旗舰官兵英勇抗敌。由于旗舰失去指挥能力,北洋舰队开始有些混乱,正在这时,“致远”号管带邓世昌命令旗手:“升起大旗!”,“致远”号成了旗舰。邓世昌首先命令“济远”和“经远”两舰向它靠拢。然后又发信号,命各舰集中火力,攻击日本旗舰“松岛”和装备精良的“吉野”号。由于“济远”号管带方伯谦拒绝向“致远”靠拢,企图逃跑。竟将“扬威”号撞伤,致使“扬威”号被日舰击沉。邓世昌炸伤“吉野”号后,因炮弹打光,指挥“致远”舰撞向“吉野”号,不幸被鱼雷击中,全舰250多名官兵全部殉难。
教师小结:同学们,在甲午中日战争中,除了黄海大战外,还有辽东战役、威海卫之战等战役。由于清政府的妥协退让方针和指挥不力,这些战役都以失败而告终。特别是威海卫战役的失败,标志着北洋舰队的全军覆没,洋务运动彻底破产。(稍作解释)
教师过渡:甲午中日战争以清朝的失败而告终,清政府被迫与日本签订了丧权辱国的《马关条约》。《马关条约》的内容是什么?它的签订对中国造成了什么影响?下面,我们就来看一下具体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