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节 隋唐时期的对外友好交往

减小字体 增大字体 作者:本站收集整理  来源:本站收集整理  发布时间:2009-08-06 10:31:28

第七节  隋唐时期的对外友好交往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能力

1.知识:唐朝对外海陆交通路线;唐和朝鲜的往来,唐和日本的往来以及唐朝文化对日本的影响(吉备真备、鉴真、大化改新);唐和印度友好往来以及玄奘在中印文化交流中所作的重大贡献;唐和波斯的关系,唐和大食的关系。

2.能力:通过分析唐朝对外交往出现的前所未有的盛况及双向交流、促进,培养学生用辩证的、历史的观点去分析历史现象的能力。

二、过程与方法

1.引导学生收集、整理隋唐以前的朝代,尤其是秦汉的对外关系情况,联系世界历史讲述唐和朝鲜、日本、波斯、大食的关系,培养学生整理、分类、归纳的能力,构建知识网络框架系统的能力,广泛联系不断迁移的能力。

2.引导学生收集、整理当前我国的基本外交政策或一些国家(如美国、日本、俄国等)的基本外交政策,发表自己的评论,提高分析、评价历史政策及批判思维的能力。

3.鼓励学生收集有关历史人物如鉴真、玄奘等人的生平事迹,撰写介绍的小文章,设计一些情节,再现这些历史人物,培养学生了解历史人物、评价历史人物的能力,提高想像力及再现历史的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唐朝是我国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的重要发展时期,经济的繁荣、政治的稳定、强盛的国力、开明的民族政策及领先世界的文化等等,都决定了其对外开放政策必然会出现前所未有的盛况,必然会超越前代。

2.隋唐时期的对外交往,在互相借鉴,平等互利、友好交往双向的大前提下,以向唐朝学习来促进各自经济、政治、文化的发展为主流。隋唐先进科技文化的传播,不仅对亚洲许多国家的发展作出了重大贡献,而且也推动了世界经济文化的发展。同时,隋唐吸收各国的长处,促进了自身的发展。

3.通过隋唐时期对外友好交往的学习,认识到和平友好交往是我国人民同外国交往的主流,说明我国古代人民是爱好和平、崇尚友好的人民。

重点难点

1.重点:唐和日本的友好往来以及唐朝文化对日本的影响;发达的唐朝对外交通。

2.难点:唐朝对外交通空间概念的形成。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设备

电脑,CAI课件(包括:制作动画多媒体课件《唐朝对外交通路线图》,制作多媒体课件《隋唐与亚洲各国经济文化友好交流的概况表格》)

教学方法

自学感悟,互动探究;情境教学;问题教学等。

课堂教学设计

【有机引入】

问题:隋唐时期为什么能成为我国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的重要发展时期?

引入:因为隋唐时期国家统一;政治稳定(三省六部制、科举制、贞观之治、开元盛世等);经济发达(大运河、均田制、租庸调制、劳动工具的改进等);民族政策开明。

【自主学习】

1.隋唐时期对外关系发展的原因有哪些?

2.从政治制度、遣使和留学生、贸易交往、文化交流、以往朝代交往情况等方面列表整理隋唐与新罗、日本、印度、波斯、大食、东罗马之间的关系。

【知识梳理】

国名

政治制度

遣使和留学生

贸易交往

文化交流

以往朝代交往的情况

新罗

参用唐朝制度。

新罗留学生在长安学习(崔致远)。

新罗馆;新罗引进唐朝的茶种。

新罗人喜读唐诗;服饰、节令、风俗等深受唐朝影响;引进唐朝的雕版印刷术;制铜、制瓷技艺。

秦汉时,朝鲜的名马等特产运到中国,汉朝的铸铜和制漆的工艺传到朝鲜。

日本

大化改新。

隋朝:互派使臣。

唐朝:遣唐使。

日本出土“开 元 通宝”;中国出土日本银

币。

吉备真备、鉴真:建筑、学校、文字、服饰等深受唐朝影响。

西汉时,日本有三十多个小国和汉朝有来往,东汉初,日本倭奴国王遣使来汉,光武帝赠物“汉倭奴国王”金印。

印度

 

遣使。

 

中国创立的十进位记数法传到大竺;玄奘、义净;佛教为纽带。

 

波斯

 

隋朝:互派使节。

唐朝:向中国求援。

波斯店。

 

119年,张骞通西域时曾派副使访问安息,这是两国正式交往的开始;班超出使西域时,97年派甘英出使到达波斯湾东岸。

大食

 

唐高宗时与中国通使。

 

中国造纸术在唐朝时传到大食。

 

东罗马

 

与唐朝有使节来往。

中国的丝绸、瓷器大量运往欧洲。

东罗马的医术、杂技传入中国。

 

【探索攻关】

1.汉唐时期,中外交往的特征有何不同?形成不同特征的原因是什么?

不同特征:①汉朝以陆路为主,唐朝海陆并举。汉朝时,以“丝绸之路”为主要通商路线,“海上丝绸之路”虽已开通,但不是主要的;唐朝时,“丝绸之路”仍为中西重要的通商要道,且开辟了两条重要的海路:一是从登州、扬州出发,到达韩国日本;一是从广州出发,经“海上丝绸之路”到达波斯湾。②汉朝以商贸为主,唐朝商贸、使节、文化交往全面展开。汉朝时,只有日本“使译通于汉”;唐朝时,与朝鲜、日本、印度、波斯、大食都有使节往来。③汉朝商贸往来主要是丝和丝织品;唐朝时丝绸、瓷器、纸张、茶叶等商贸物品大为增加。④汉朝商贸具有单向性,唐朝中外交往具有双向性。唐朝通过中外交往,不仅传播了唐朝的先进文化,也广泛吸纳了境外的经济文化成果,促进了唐朝的繁荣。

原因:①汉朝时江南未开发,经济文化相对落后,缺乏海上通商的基础;唐朝时,经济重心开始南移。②汉朝时,我国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初步形成,国际影响相对较少;唐朝时,统一的多民族国家进一步发展,经济文化处于世界先进地位,对周边乃至欧非影响巨大。③唐朝时造船业发达,造船技术较前大有进步。④唐朝疆域广大,国力强盛。

【本课小结】

唐朝对外交往的向心力,不是靠军事手段,也不是靠政治手段,而是领先的生产力与开放的政策自然形成的。隋唐时期对外交往的史实说明,开放的对外政策对周边国家的发展和自身的发展,都有积极意义。对外开放、对外经济文化交流,才能促进社会进步,反之,只能造成国家与民族的落后。经济的强大才有国力的强大,国力强大才有国际地位,才会在国与国的交往中受尊敬。我们今天要取得相应的国际地位,就应该大力发展经济,提高综合国力。

【智能训练】

1.课堂训练:唐朝对外关系产生了什么影响?对你有什么启迪?

2.历史研究性学习选题:隋唐文化与当今日本社会;印度文化与隋唐文化。

【教学后记】

本节知识框架为三个方面:隋唐时期对外友好交往的条件(其中唐朝发达的对外交通既是条件又是表现);对外友好交往的概况(也是盛况);对外友好交往的影响。然后把握好本节知识框架结构与上节知识框架结构及整个古代史知识框架结构的联系、衔接,引导学生学习、探索本节知识,引导学生对隋唐时期的对外友好关系有一个由浅入深、由点到面、由感性到理性、由掌握具体史实到具有分析评价能力的过程;引导学生由被动学习到自主学习。

Tags:

作者:本站收集整理
  • 好的评价 如果您觉得此文章好,就请您
      100%(1)
  • 差的评价 如果您觉得此文章差,就请您
      0%(0)

文章评论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评论摘要(共 0 条,得分 0 分,平均 0 分) 查看完整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