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节 春秋战国时期的文化
第七节 春秋战国时期的文化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能力
知识:老子和道家学派;孔子及其在思想、教育等方面的贡献;百家争鸣(主要学派及其代表人物、著作、思想主张);《诗经》和屈原;以孟子和庄子为代表的散文;春秋战国时期的艺术(帛画、青铜器、音乐等);天文地理方面的成就;名医扁鹊和中医四诊法。
能力:通过对春秋战国时期重要思想家思想主张产生根源的分析,培养学生运用辩证唯物主义有关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的观点分析历史现象的能力。通过对百家争鸣这一重要文化现象产生的原因、条件的分析,培养学生综合分析历史现象的能力。通过指导学生阅读有关历史材料,培养学生对历史材料进行阅读、理解、提取有效信息的能力。
二、过程与方法
1.采用问题式教学模式进行教学,通过设置富有思维深度的问题,引导学生对文化现象进行分析,揭示文化现象的本质及其与政治、经济状况的关系。
2.采用史料教学模式,可适当选择有关诸子百家思想主张的典型史料,深化学生对本节重点、难点内容的理解,并提高史料阅读能力。
3.对于春秋战国的期的文学艺术,教师采用讲述法讲清主要人物、成就及特点即可。也可采用展示直观教具以及相关音像资料的方式,增强学生对本阶段文艺成就的直观认识。
4.本节内容具有宏观上面面俱到、具体内容又过于粗略的特点,教学上通过应用史料、图片教学和精心设计多媒体课件,采用提问导入──学生自学──教师指导归纳知识──讨论提问探究(学生辩论)──课堂小结──反馈练习相结合的教学方式,指导学生对新课知识点进行梳理,对重点、难点进行深化处理的方式,精心设计问题,后发学生深入思考、探究,使其学习历史的能力得到实实在在的提高。同时教学方法多样化,开展讨论、讲述、问答、谈话等形式,注重激发学生的学习主动性,调动学生参与的积极性(允许提出不同意见),培养学生探索和创新精神,形成敢于表达思想、尊重他人意见的个人素质。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春秋战国时期,我国古代文化空前繁荣,出现了老子、孔子等闻名世界的大思想家。他们的思想对我国后代乃至世界文化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2.春秋战国时期,我国的天文地理、医学等方面均处于世界先进地位。
3.春秋战国时期的文学艺术成就,在我国文学艺术史和世界文学艺术史上占有重要地位,表现了中华民族伟大的创造力,是中华民族对人类文化的巨大贡献。
重点难点
1.重点:春秋战国时期的重要思想家及其观点。
2.难点:百家争鸣产生的原因、条件。
课时安排
2课时
教学设备
电脑,CAI课件等;有关春秋战国时期思想、文学等方面的文字资料,战国艺术品的照片或模型,编钟的音像资料。
教学方法
自学感悟,互动探究;情境教学;问题教学等。
课堂教学设计
【有机引入】
1.请同学们根据所学内容,用简洁的语言对本阶段的时代特征进行概括。
2.引入:春秋战国时期的时代特征可用三个“大”字来形容。其一,为“大动荡”:即本阶段的政治发展经历了从统一走向分裂,又从分裂兼并归于统一的过程。数十个大大小小的诸侯国为争夺霸权、土地和人口而混战不休,持续了5个世纪。其二,为“大变革”:即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奴隶社会的经济基础──井田制逐步瓦解,封建生产关系逐步确立,最终在战国时代,经过各国的变法,我国在世界上率先进入封建时代。因此本阶段应视为我国历史上的社会转型期。其三,为“大发展”:这首先指社会经济的大发展,同时也指社会思想文化和科学技术的大发展。
【自主学习】
1.春秋战国时期文化发展繁荣的原因是什么?
2.请设计一个表格,归纳整理春秋战国时期文化成就
3.请注意逐一理解春秋战国时期诸子百家代表人物的思想主张,评析其历史影响。
4.请注意春秋战国时期的科技成就的历史与现实意义。
【知识梳理】
一、老子和孔子
1.老子及其道家思想。
2.孔子:①“仁”和“礼”的思想。②孔子的教育成就。③孔子编订古籍。
二、“百家争鸣”
学派 |
代表人物 |
主 要 思 想 |
墨家 |
墨翟 |
“兼爱”“非攻”“尚贤” |
儒家 |
孟子 |
“仁政”“民贵君轻” |
荀子 |
唯自然界有客观规律,应利用其为人类服务,具有唯物思想 |
|
道家 |
庄子 |
世界是“我”的主观产物;鄙视富贵利禄。 |
法家 |
韩非子 |
“厚今薄古 ”“以法为本”、中央集权君主专制 |
三、文学、艺术与科技成就
成就 |
春秋时期 |
战国时期 |
|
文学 |
诗歌 |
孔子《诗经》 |
屈原《离骚》 |
散文 |
老子 |
墨子、孟子、庄子的《秋水》《逍遥游》。 |
|
艺术 |
绘画 |
帛画《妇女凤鸟图》《御龙图》 |
|
青铜艺术 |
四川成都嵌错赏功宴乐铜壶和湖北随州全套战国青铜编钟 |
||
音乐 |
|
湖北随州全套战国编钟 |
|
科技 |
天文 |
世界公认的关于哈雷彗星的确切记录;“十九年七闰”法,比西方早160年 |
世界上最早的天文学著作《甘石星经》 |
物理 |
|
《墨经》(“《墨经》光学八条”) |
|
医学 |
|
名医扁鹊和四诊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