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节 秦汉时期的文化

减小字体 增大字体 作者:本站收集整理  来源:本站收集整理  发布时间:2009-08-06 10:26:56

第七节  秦汉时期的文化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能力

1.知识:太初历,太阳黑子活动的最早记录,张衡的科技成就,《九章算术》,《黄帝内经》,《神农本草经》,华佗和张仲景的医学成就,蔡伦改进造纸术,造纸术的传播和影响。两汉时期哲学与宗教的发展的特点,董仲舒的思想,王充的思想和著作,佛教的传入,早期的道教。司马迁的《史记》,《汉书》,汉赋的特点及其代表作,“乐府诗”的特点,秦汉陶塑艺术的代表“俑”,秦汉绘画艺术。

2.能力:培养学生独立整理概括形成知识网络的能力。培养学生从宏观分析概括秦汉文化特点的能力。培养学生综合分析秦汉文化取得辉煌成就的原因条件。

二、过程与方法

1.引导学生分析秦汉文化特点,学会史论结合分析历史的方法。

2.指导学生制作《秦汉文化简表》,学会用图表的方法整合历史知识。

三、情感、态度、价值观方面的认识

1.秦汉文化是在秦汉时代物质基础和社会条件下创造出来的。

2.中华文化博大精深,底蕴丰厚,影响世界。秦汉文化是中华文化发展的重要阶段,在各个方面产生的辉煌成就,影响深远。秦汉文化是封建文化的第一高峰阶段,中国文化走向世界的第一阶段。提高学生对古代文化艺术的鉴赏水平。

3.注意用历史唯物主义和辩证法的基本观点认识和分析秦汉文化的成就。

重点难点

1.重点:秦汉的科技成就、哲学和宗教,分析秦汉文化的特点,总结成就辉煌的原因和影响。

2.难点:秦汉时期的哲学和宗教,概括秦汉文化的特点。

课时安排

2课时

教学设备

电脑,CAI课件等。

教学方法

自学感悟,互动探究;情境教学;问题教学等。

课堂教学设计

【有机引入】

问题:秦汉时期在政治、经济、民族关系、对外关系方面呈现出来的主要特点是什么?

引入:在学生解决这一问题的基础上,指出:秦汉时期在政治制度创新、社会经济、民族关系、中外交流等方面取得重大发展,这些发展培育出丰富的秦汉文化。与那些在当时轰轰烈烈的重大事件相比,文化方面的成就往往显得波澜不惊,但恰恰是这些成就,也往往是留给后人的最主要遗产,影响深远。

【自主学习】

1.秦汉文化有何重要特点?为什么?

2.秦汉时期在科学技术方面取得了哪些重要成就?你认为这些成就有何价值?

3.秦汉时期在哲学上有那些代表人物?他们的思想主张有何不同?为什么?

4.秦汉时期在宗教方面出现什么现象?你是如何看待这一历史时期宗教的?

5.秦汉时期在史学方面取得了什么重要成就?你什么这些成就取得的原因是什么?

6.汉赋和乐府有何不同?为什么?

7.秦汉时期在雕塑与绘画方面取得了哪些成就?这些成就反映和说明了什么问题?

【知识梳理】

一、秦汉文化的特点

1.统一性与多样性相结合

2.中外文化交流空前频繁

3.水平居世界先进行列

4.气势恢弘

二、科学技术

1.天文历法:“太初历”是中国第一部较完整的历书,开始以正月为岁首;西汉时,作了世界上关于太阳黑子的最早记录;东汉张衡对日食作了最早的科学解释,还发明了地动仪,比欧洲早1700多年。

2.数学:《九章算术》是当时世界上最先进的应用数学。

3.医学:《黄帝内经》奠定了祖国医学的理论基础;东汉的《神农本草经》是中国第一部完整的药物学著作;东汉张仲景被称为“医圣”,著有《伤寒杂病论》;东汉华佗发明的“麻沸散”,比西方早1600多年。

4.造纸术的发明:我国是世界上最早发明造纸术的国家,西汉时发明造纸术,东汉蔡伦改进造纸术,制成植物纤维纸,人称“蔡侯纸”。

三、哲学:

1.西汉董仲舒建立新儒学,其核心是“天人感应”和“君权神授”

2.东汉唯物论思想家王充著有《论衡》,对神学展开了深刻的批判

四、宗教

1.西汉末年,佛教传入中国,东汉明帝派人到西域求佛法,并建造了洛阳白马寺

2.东汉时,道教在民间兴起,《太平经》是其主要经典

五、史学

1.西汉司马迁写的《史记》是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

2.东汉班固著的《汉书》是我国第一部纪传体断代史

六、文学

1.汉赋是兴起于两汉的新的文学体裁,代表作有司马相如的《子虚赋》和《上林赋》及班固的《两都赋》

2.乐府诗是汉代诗歌的主要形式,代表作有《十五从军征》。

七、艺术

1.秦皇陵兵马俑是雕塑艺术的精品

2.长沙马王堆汉墓出土的彩色帛画是帛画的稀世之宝。

【探索攻关】

1.为什么说造纸术的发明和改进是书写材料的一次伟大革命?为什么说它对人类文化发展作出了巨大贡献?

思路提示:在纸没有发明前,我国古代先民曾经使用龟甲、兽骨、金石、简牍、缣帛等作为书写材料。但“缣贵简重”,以往的书写材料存在各种局限。随着社会的发展,书写材料的局限也成为人们记事交流、保存思想、经济文化发展的局限,人们迫切需要找到价廉易得、使用方便的新型书写材料。造纸术的发明适应了这一要求,尤其是蔡伦改进造纸术,制成植物纤维纸后“自是莫不从用焉”,成为书写材料的一场革命。造纸术不仅适应了中国社会发展要求,也适应了整个人类发展的需求,因此在以后的几个世纪里辗转流传到世界各地。纸的逐渐普及极大地促进了科教文化事业的发展,加速了人类文明的进步。

2.董仲舒的核心观点是什么?董仲舒的儒学思想与春秋战国时期孔孟儒家思想的主要区别是什么?

思路提示:(1)他宣扬“天人感应”和“君权神授”,这两者联系密切。他认为天是最高主宰,而且天有意志,有感情,皇帝代表天君临天下,同时也必须顺从天意,“与天同者,大治”,天降祥瑞;“与天异者,大乱”,天降灾祸。君权神授的观点认为“天子受命于天,天下受命于天子”。(2)董仲舒的思想宣扬皇帝是“代天治民”,神化封建统治,是带有神学学。

[1] [2]  下一页

Tags:

作者:本站收集整理
  • 好的评价 如果您觉得此文章好,就请您
      0%(0)
  • 差的评价 如果您觉得此文章差,就请您
      0%(0)

文章评论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评论摘要(共 0 条,得分 0 分,平均 0 分) 查看完整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