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节 元朝的建立和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的发展
第六节 元朝的建立和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的发展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能力
1.知识:蒙古的兴起,成吉思汗统一蒙古草原;蒙古汗国的建立;成吉思汗的征战;元朝的建立和全国统一,文天祥抗元斗争,元朝的疆域,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发展;元朝的行省制度。
2.能力:(1)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使学生树立正确的民族观,培养学生运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观点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2)与所学过的历史知识相联系,让学生进一步加深理解元朝统一全国的过程,也是蒙古族不断进步和与其他民族融合的过程,培养学生用发展的眼光看待历史的能力。
二、过程与方法
1.成吉思汗是蒙古族的杰出领袖,联系蒙古政权的建立和对外扩张,进行正确的评价。
2.元朝是我国长期分裂后又重新统一的朝代,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发展,又制定了许多重要的政治制度。从历史发展的角度评价元朝的历史地位。
3.正确认识元朝的政治制度在巩固统一的多民族国家中的作用。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蒙古汗国以及元朝统一全国,结束了晚唐五代以来长期分裂割据的局面,有力地推动了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历史发展,同时,在统一过程中,与汉族先进经济文化接触,加速了蒙古各族由奴隶社会向封建社会迈进的步伐。
2.元朝的行省制度,加强了中央对地方,尤其是对边疆地区的管辖,有利于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元朝基本上奠定了我国的历史疆域。
重点难点
1.重点:成吉思汗统一蒙古,忽必烈建立元朝和全国统一,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发展,元朝行省制度。
2.难点:成吉思汗的征战与历史进步的关系,忽必烈统一全国与推动历史发展之间的关系。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设备
电脑,CAI课件
教学方法
自学感悟,互动探究;情境教学;问题教学等。
课堂教学设计
【有机引入】
歌曲:《蒙古人》
引入:13世纪初,蒙古族崛起并统一漠北,由成吉思汗建立了大蒙古国,昔日分散游牧、争战不休的各部从此逐步凝聚力统一的蒙古族,此后蒙古铁骑横扫欧亚大陆,所向披靡,将大蒙古国发展成一个疆域空前庞大的世界性帝国。让我们伴随着悠扬的歌声,穿过时空隧道,进入12世纪苍茫辽阔的蒙古草原。
【自主学习】
【知识梳理】
一、蒙古族的兴起
1.蒙古族的社会生活
2.铁木真统一蒙古草原,建立蒙古汗国。
3.1234年,蒙古灭金,后又招降吐蕃,征服大理。
二、忽必烈建立元朝和统一全国
1.1271年,忽必烈改蒙古为元;
2.1276年灭南宋;1279年统一全国。
3.统一的意义:促进了我国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的发展
三、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发展
1.汉族人民大量迁居边疆,边疆各族大量进入中原和江南,加强了民族融合。
2.入居黄河流域的契丹和女真人被视为“汉人”。
3.开始形成一个新的民族——回族。
4.西藏正式成为元朝的行政区。
5.在澎湖设巡检司,加强了对琉球的管辖。
四、元朝的行省制度
1.在中央,设中书省,为最高行政机关,行使宰相职权;设枢密院,为最高军事管理机关;设御史台,为最高监察机关;设宣政院,统治宗教事务和管辖西藏地区。
2.在地方,实行行省制度,由中央委派官员管理
3.行省制度对我国后世影响深远
五、元朝灭亡
【探究攻关】
1.关于蒙古的兴起
材料一:史书上形容当时(注:当时指的是12世纪)蒙古高原的情况说:有星的天旋转着,众百姓反了,不进自己的卧内,互相抢掠财物。有草皮的地翻转着,全部百姓反了,不卧自己被儿里,互相攻打。
──《元朝秘史》
材料二:蒙古在建国后数十年内,横扫欧亚大陆,所向披靡,建立起一个疆域空前庞大的世界性帝国,极大地改变了欧亚内陆的政治格局,也影响了世界历史发展的进程。蒙古军兵锋所及,杀戮人民,毁坏城镇,给被征服地区带来浩劫……
──张帆《中国古代简史》
看书思考:
(1)12世纪的蒙古族是一个什么样的状况?
(2)蒙古汗国是怎样建立起来的?
(3)据材料二中说的“蒙古在建国后数十年内……建立起一个疆域空前庞大的世界性帝国”,依据它和自己收集的资料,说明蒙古军队当时打到什么地方?为什么蒙古军队有这么强大的战斗力?蒙古西征的影响是什么?
分析讲解思路:(1)蒙古族是我国一个古老的民族,早先居住在也里古纳河(额尔古纳河)一带,他与鲜卑、契丹同属于东胡之裔,唐朝时被称为“蒙兀室韦”。12世纪开始,女真建立的金朝不断强大,控制了蒙古草原地区,为了强化对蒙古人民的统治,利用蒙古各部的仇杀,实行分化政策。12世纪中后期,在金统治者的挑拨和迫害下,蒙古各部为了掠夺人口、牲畜和土地等,长期混战不休。在这种背景下,要求结束纷乱战争状态,反抗金朝的压迫成为蒙古各部人民的共同愿望。
(2)在蒙古各部争战的过程中,其杰出首领铁木真,通过十多年的战争,打败了周围各部,结束了混战的局面,统一了蒙古草原,蒙古族从此形成,同时蒙古族由氏族部落向奴隶制转变。1206年,铁木真在斡难河源召开大会,蒙古贵族推举他为大汗,尊称成吉思汗。蒙古汗国建立。
(3)蒙古汗国的建立,助长了统治阶级的贪欲。对外:自1218年至1258年的40年里,蒙古贵族连续进行了三次大规模的西征,向西打到中亚,向北打到俄罗斯,向南征服印度河流域,因此建立了空前庞大的横跨欧亚的蒙古大汗国。对内:进攻西夏和金。蒙古的征战,一方面,给当地人民带来了灾难,另一方面,也为中国的统一奠定了基础,同时打通了中西往来的道路,促进了中西文化交流。
蒙古贵族之所以能征服欧亚广大的地区是因为:①蒙古是游牧民族,日常生活就是作战演习的不断训练。②蒙古人的武器是大型混合弓,其穿甲箭能在600尺内杀死敌人。③火药武器的使用,使蒙古贵族在攻城时无坚不摧。火药就是蒙古在征战时传到西方的。
2.关于文天祥抗元
阅读材料:文天祥受命于敌军兵临城下之际为丞相,赴元营谈判,拒降被扣留,中途逃脱,再结义师抗元,再被俘后在元京被囚近四年。忽必烈亲自召见他,欲任以宰相之职,仍不屈,见皇帝时昂然树立,只求殉国。他在狱中所作《正气歌》和临刑前所书,藏在衣襟内那几句话:孔曰成仁,孟曰取义;惟其义尽,所以仁至。读圣贤书,所学何事;而今而后,庶几无愧。表露出他的襟怀与节操。
──李定一《中华史纲》
回答:
(1)元朝是怎样统一中国的?
(2)材料对文天祥的评价你赞同吗?为什么?
(3)元朝统一的意义是什么?
思路提示:(1)成吉思汗死后,他的子孙继续向中原的西夏、金和南宋进攻。进攻过程中,对三个政权的征服采用了不同的战略。攻金之前先灭西夏(1227年),以免受西夏牵制,然后联合南宋灭金(123年);灭南宋先征服大理,招降吐蕃,最后使南宋陷于夹击的境地。1271年,成吉思汗的孙子忽必烈改国号为元,定都大都。元朝建立。此后,继续进攻南宋,1276年,攻灭南宋。南宋大臣文天祥、张世杰和陆秀夫等继续在东南沿海一带坚持抗元。1279年,元军追击南宋幼帝,陆秀夫背负幼帝在广东厓山投海而死。元朝统一中国。
(2)赞同。因为虽然元朝统一全国符合历史发展的大趋势,但在统一过程中,蒙古贵族的残酷屠杀和抢掠给人民带来了极大的灾难,使民族矛盾十分尖锐。文天祥反抗蒙古贵族的民族压迫,同人民群众的愿望相一致,是正义行为。他在抗元失败后,又表现出宁死不屈的精神和崇高气节,理应受到后人的景仰和纪念。(讲课中可能有不同的观点,教师应给予评价和分析。找学生出示有关文天祥的资料,时间足够的话让学生背诵《过零丁洋》并进行适当的思想教育)
(3)元朝的统一有深远的意义:①它结束了唐末以来国内分裂割据和几个政权并立的政治局面,奠定了元、明、清六百多年国家长期统一的政治局面;②它促进了国内各族人民之间经济文化的交流和边疆地区的开发,进一步促进了我国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和发展;③它为科学技术的发展创造了良好条件;④元朝的统一,还加强了中外文化交流和中西交通的发展。
【本课小结】
元朝结束了五代十国以来370多年的分裂割据局面,重新实现了国家大统一的局面。元朝统一后的有效管辖措施,使中国的疆域发展为历史上幅员最辽阔的时期。元首创行省制度,这是历史上从中央到地方行政管理制度的一项重大改革,又是强化中央集权的一项新的举措,对后世乃至今天产生了深远的历史影响。民族融合出现又一次新高潮,是统一多民族国家发展的重要时期,汉族大量迁居边疆,契丹族,女真族与汉族融合,形成了新民族——回族。元政府加强了对西藏、琉球、云南等边疆地区的管辖。
【智能训练】
1.课堂练习:本课后的练习题。
2.历史研究性学习选题:成吉思汗,只识弯弓射大雕;勿必烈与元朝;留取丹心照汗青;澎湖巡检司与台湾的归属;行省制度的今与惜;红巾军与元朝灭亡。
【教学后记】
在深入研究大纲和教材的基础上,结台自己对新一轮教材改革要求的理解和对学生实际认知水平的考虑,查阅了《中国古代简史》(张帆著)、《中国古代史》(朱绍侯主编)《中华史纲》(李定一著)《全球通史》(斯塔夫里阿诺斯)等有关资料,而完成教学设计。之所以以史料教学进行设计,是因为它不仅可以培养学生解读、判断和运用历史资料的能力,而且可以开阔学生的视野,提高其人文主义素养,变单调的课堂教学为充满情趣和思维活力的学习过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