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二年级艺术上册教案
谈一谈:
让他们谈一谈自己眼中的秋天。教师也可以重点介绍——“火红的、绛紫的、墨绿的┅┅秋天”中的色彩变化。
想一想:
引导学生体会艺术作品中色彩变化带给人们的不同感受,如表现秋天的艺术作品多以暖色为主,它会给人一种温暖、热情的感受。
贴一贴:
学生利用各种颜色进行绘画或不同材料粘贴出一幅表现秋天的作品。学生和教师对有创意的作品进行评价,并把作品保存在学生的艺术档案夹中。
听一听:
引导学生欣赏教材中的儿童诗,体会诗歌中描写的秋的意境。
说一说:
让学生结合秋游或采摘活动,谈谈自己对秋天的收获的感受(学生对此活动都有亲身体验,这里不仅能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也强化了艺术与生活的联系)。
唱一唱:
播放教材中秋天的歌曲录音带,带领学生一起学唱。
三、课堂小结:
评一评:
组织学生对自己的绘画或粘贴作品进行相互评论和交流,从而发现作品中运用不同色彩的特点。教师对学生在课堂上的积极表现进行随机的、鼓励的评价。
课题二 秋天的叶子
教学目标:
组织学生通过观察秋天树叶的实物、图片或录象等,发现秋叶形、色的特点,并运用肢体语言、绘画、粘贴等艺术形式表现秋叶的形态和动态。
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与秋天有关的歌曲磁带
学生准备:收集秋天的各种形状和颜色的树叶;绘画纸、彩色纸、胶水、剪刀等用具
教学活动建议:
活动一:
1、教师组织学生观看秋叶从“大树妈妈”身上飘落的图片或录象(有条件的地区,可组织学生去野外或树林里观察),仔细观察秋叶的形状和色彩。
2、以歌曲《秋叶》为背景音乐,组织学生用肢体语言模仿落叶飘落时的形态和情感(学生通过形体动作的力度、速度、幅度等方面的变化,模仿秋天树叶的不同形态。如用双臂轻微的摇摆,下肢以小碎步移动来表现树叶的随风飘舞;用身体快速旋转表现狂风中飞舞的树叶等)。
活动二:
1、学生观察教材中的树叶图或录象带,结合自己搜集到的树叶的颜色和形状,谈一谈自己所了解的落叶的特点,为画树叶活动做准备。
2、学生运用自己搜集的树叶实物,进行画树叶的活动(也可让学生进行自由创作,通过自主研究,发现树叶画的制作方法,表现想象中的树叶形状和特征)。
3、鼓励学生大胆想象,给树叶画添加上不同的表情。如高挂在枝头的树叶、四季常青的树叶和随风飘落的树叶等,它们各自具有怎样的“心理活动”,鼓励学生大胆展开想象。
4、教师和可以鼓励学生尝试用撕、剪、贴、拓印、添画等方法制作“树叶画”(适应不同兴趣和爱好的学生要求)。
活动三:
此活动是在上一个活动基础上的进一步延伸,让学生根据自己所画的树叶画,编一个和树叶有关的故事讲给大家听(通过此项活动,激发学生的创作兴趣和想象力)。
活动四:
1、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分组或集体创作“大树妈妈”以及“树叶宝宝”的头饰。
2、学生戴上自己创作的头饰,按照头饰所代表的角色,进行自由即兴的歌舞表演(教师播放和本课有关的音乐做背景)。
3、教师弹奏或播放《树叶》的音乐,全体学生扮演树叶从高高的树上飘落的动作(学生可自由发挥想象),音乐结束后,保持一个动作不动,表示树叶在地上。教师扮演“扫落叶”的人,拿扫帚扫“落叶”。扫帚碰碰谁,谁就往中间靠拢,把所有的“叶子”都扫拢后,教师边说“让我去拿簸箕来”,边回到旁边,弹奏由低音区向高音区刮奏,表示一阵大风吹来把“叶子”吹开了。学生回到座位上(这个游戏的活动侧重对学生音乐的感受和音乐表现能力的培养)。
教师评价建议:
1、在活动过程中,教师对学生积极参与、大胆想象、富有创意的表演活动,进行及时的鼓励和表扬。
2、针对学生作品,结合学生自己的描述,教师有针对性的指导。
教学课时建议:本课题需要二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
1、复习秋天的诗歌
2、学习秋叶的儿歌
3、欣赏《秋叶》并伴音乐做秋叶飘落的表演
教学准备:
与秋天有关的歌曲磁带、诗歌、儿歌等素材
课型:综合新授课
教学过程:
一、导课:
利用上节课的有关秋天的诗歌。首先可以作为复习巩固,同时再一次回忆秋天的风景,将秋天树叶纷纷落下的场面进行描述,从而导入新课。
二、新授:
看一看:教师组织学生观看秋叶从“大树妈妈”身上飘落的图片或录象(有条件的地区,可组织学生去野外或树林里观察),仔细观察秋叶的形状和色彩。
学一学:学习书上有关秋叶的小儿歌。
模仿一下:以歌曲《秋叶》为背景音乐,组织学生用肢体语言模仿落叶飘落时的形态和情感(学生通过形体动作的力度、速度、幅度等方面的变化,模仿秋天树叶的不同形态。如用双臂轻微的摇摆,下肢以小碎步移动来表现树叶的随风飘舞;用身体快速旋转表现狂风中飞舞的树叶等)。
谈一谈:学生观察教材中的树叶图或录象带,结合自己搜集到的树叶的颜色和形状,谈一谈自己所了解的落叶的特点,为画树叶活动做准备。
演一演:教师弹奏或播放《树叶》的音乐,全体学生扮演树叶从高高的树上飘落的动作(学生可自由发挥想象),音乐结束后,保持一个动作不动,表示树叶在地上。教师扮演“扫落叶”的人,拿扫帚扫“落叶”。扫帚碰碰谁,谁就往中间靠拢,把所有的“叶子”都扫拢后,教师边说“让我去拿簸箕来”,边回到旁边,弹奏由低音区向高音区刮奏,表示一阵大风吹来把“叶子”吹开了。学生回到座位上(这个游戏的活动侧重对学生音乐的感受和音乐表现能力的培养)。
三、课堂小结:
评一评:针对学生在本课中的表现,进行鼓励性的评价,尽量激发学生的创作激情,让他们想象的翅膀更加丰满。特别是在听音乐自由表演时,更是应该让他们充分发挥自己的能力,达到预期的目的。
板书设计:
树叶娃娃,妈妈抱大
只会拍手,不会说话。
秋风羞它,脸儿红了,
一个一个,跳到地下。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
1、欣赏树叶画
2、创作粘贴画
教学准备:秋景图片和录相带(教具),学生收集秋景资料、秋叶实物、各种色笔、胶水、剪刀、色纸。(学具)
课型:欣赏与创作
教学过程:
一、导课:
二、新授:
谈一谈:讨论油画、照片表现秋天的不同方式。P234
说一说:说一说秋天的色彩变化,自己眼中的秋天是怎样的,暖色调为主。
赏一赏:说一说书上秋叶的特点,展示自己收集的秋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