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二年级音乐第三册教案集

减小字体 增大字体 作者:本站收集整理  来源:本站收集整理  发布时间:2011-12-31 10:15:50

第一单元:过中秋
二年级学生基本特点:
二年级学生形象思维十分活跃,语言和行为欢快活泼。但抽象思维还不强。喜欢竞
赛,产生了集体荣誉感,显示出一定的个性特征。
一、教材分析与教学理念:
本单元是二年级开学的第一课《过中秋》,包括了《中秋节》、《爷爷为我打月饼》、《望月亮》三首歌曲。恰逢中秋节前夕,针对二年级学生形象思维强的特点,从学生感兴趣的生活体验——过中秋的情景和心情引入,根据他们已有的生活经验启发想象力,讲故事、学歌曲,画图画等综合音乐活动,了解我国传统节日中秋节的风俗与人文内涵,学会尊敬父母,尊敬革命老人,关心老人。
二、教学目标:
1、 学唱歌曲《中秋节》,在歌词中理解语言与音的长短关系,并有节奏和感情地朗读配乐诗《月姥姥》。
2、 了解中秋节的风俗,体会人们过节月圆人团圆的美好愿望。
2、比较抒情风格歌曲《望月亮》,活泼风格歌曲《爷爷为我打月饼》的不同,理解歌曲的内容,怀念红军爷爷,尊敬革命老人,感受父母之爱。
三、课前准备:
布置学生观察晴朗夜晚的月亮,和以前有什么不同?准备和中秋节有关的神话故事、图片、介绍资料等等。
第一、二课时〈中秋节〉
1、猜谜语导入:
有时落在山腰,有时挂在树梢。平时像把小镰刀,八月十五像圆盘。(月亮)
迎佳节,庆丰收,歌舞表演乐融融,月饼香来月饼甜,全家欢乐大团圆。(中秋节)
1、 看、听、忆:
播放音乐课件,再请学生们回忆过中秋时的情景和心情,或是讲和中秋有关的神话故事。
2、唱:
☆第一句有多次重复,也容易唱错: 3  3    6|  2  2   6
                                中秋    节, 花灯   节
☆节奏与语言:听歌曲朗读歌词,小组讨论在歌词第一句中找出××  ×—  × 三种节奏的词语,并指出节奏的长短。
××                亮
×—                节
×                  中秋,花灯,
                          
☆演唱旋律:分句跟琴模唱,边看课件边唱。师生对接句唱,
2、 动:
小组讨论准备,可以用语言,可以用图画,可以用舞蹈或歌曲,表现八月十五月最圆,人们欢庆中秋节的欢乐情景。
3、 看、思,说:人们为什么要过中秋节呢?中秋节有哪些庆祝的方式?(学生发言)
4、 创:为歌曲〈中秋节〉填词。
5、 朗诵:〈月姥姥〉
课件小资料:追溯到两千多年前,传说古时候皇帝祭日在春,祭月在秋,农历八月十五恰在秋季的中间,故谓之中秋节。 我国古历法把处在秋季中间的八月,称谓“仲秋”,所以中秋节又叫“仲秋节”。这天的圆月分外明亮特别圆,是人们一直都喻为最有人情味、最诗情画意的一个节日。每逢佳节倍思亲,中秋节这一份思念当然会更深切。古往今来,人们常用“月圆、月缺” 来形容“悲欢离合”,客居他乡的游子,更是以月来寄托深情。 唐代诗人李白的“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杜甫的“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宋代王安石的“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等诗句,都是千古绝唱。秋之夜,月色皎洁,古人把圆月视为团圆的象征,因此,又称八月十五为“团圆节”。 中秋佳节,人们最主要的活动是赏月和吃月饼了,而各个地方除此之外还有本地的风俗。如:香港的舞火龙、安徽的堆宝塔、广州的树中秋、晋江的烧塔仔、苏州石湖看串月、傣族的拜月、苗族的跳月、侗族的偷月亮菜、高山族的托球舞等。
………………………………【全文请点击下载word压缩文档】点击下载此文件

Tags:

作者:本站收集整理
  • 好的评价 如果您觉得此文章好,就请您
      0%(0)
  • 差的评价 如果您觉得此文章差,就请您
      0%(0)

文章评论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评论摘要(共 0 条,得分 0 分,平均 0 分) 查看完整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