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案]《清明上河图(高一)》
学校:上海市格致中学
班级:高一(5)班
执教:吴燕
课时:一课时
教学目标
1、 知识与技能:知道《清明上河图》的艺术特点和表现内容,了解当时人们生活的民俗风情。
2、  过程与方法: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清明上河图》所表现的风土人情,体会《清明上河图》所反映的历史资料,增强热爱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情感,提高艺术审美能力。
教学重点、难点:
选择人物描绘,找出和发现人物的多样性,了解当时的风土人情。
教学过程:
一、导入:
看参观博物馆的照片问:照片中发生了什么事?引入课题《清明上河图》
二、欣赏视屏:
了解北宋时候的风土人情
三、出示图片《清明上河图》,分析:
(一)作品介绍
1、 作者:张择端
作者张择端,字正道,东武(今山东诸城)人。宋徽宗时为宫廷画家。少年时到京城汴梁(今河南开封)游学,后习绘画,尤喜画舟车、市桥、郭径,自成一家。
2、 朝代:北宋
3、  画作的长度:宽
4、 作品:《清明上河图》以精致的工笔记录了北宋末叶、徽宗时代首都汴京(今开封)郊区和城内、汴河两岸的建筑和民生。该图描绘北宋京城汴梁以及汴河两岸的繁华景象和自然风光。
(二)作品内容
作品分为三段郊外景象、虹桥、城门内外。全局构图疏密有致,采用中国古代绘画中传统的散点透视进行构图。
教师展示《清明上河图》仿本让学生读图回答图中画了一些什么?
l 首段,汴京郊野的春光
l 中段,虹桥、繁忙的汴河码头
学生观察《清明上河图》中段画面,选取其中一个人物用线描的形式把它画在纸上。
(教师选取部分学生的作品分析画中人物)
l 后段,城门内外,热闹的市区街道
(三)作品特点
1、内容丰富
2、结构严谨,繁而不乱,长而不冗,段落分明。
3、在技法上,大手笔与精细的手笔相结合。
四、总结
学生欣赏了这幅传世名作张择端的《清明上河图》,交流想法、感受。
教师总结:《清明上河图》是艺术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的体现。
五、拓展
1、传世的《清明上河图》有三种版本比较有名,简介
2、教师展示《清明上河图》中的一些图片细部,提出问题
l 这幅作品中所描写的是什么季节?
l 《清明上河图》中的“清明”二字是什么意思?
同学课后可以通过书籍、网络了解,下节课进行进一步探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