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案学案 八(下) 《庐山云雾》讲学稿
廉州镇一中七年级下语文讲学稿
课题:《庐山云雾》课型:讲读 执笔:王彩珍 审核:
执教: 学习班级: 使用时间 :
【学习目标】1、能在阅读全文的基础上,理清全文的结构层次。
2、了解庐山云雾的特点及成因,了解有关云雾的知识。
3、体味本文语言的准确性、形象性。
4、培养学生关注和了解自然的兴趣。
【教学重点】1、从整体上把握文章的内容,筛选重要信息。
2、学习本文准确、形象的语言。
【教学难点】庐山云雾形成的有关知识。
【教学时间】1课时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学法指导】:我们要从欣赏的角度感受庐山的奇伟、瀑布泉鸣;云蒸雾涌,气象万千。体会课文采用的生动形象的语言,借助修辞方法,运用描写、记叙等方式说明雾的形成,雾的作用及雾的危害等。要掌握具体的描写和科学的解说相结合的方法。
【学习过程】
【预习·导学】(3分钟)
1、回忆并写出你知道的说明文的文体知识。
2、给下列加点的字注音。
粼粼( )鄱阳湖( ) 丙烷( )引擎( )氯化钙( )海拔( )蜿蜒( )叠嶂( )缭绕( ) 尘埃( )挟持( ) 椭圆( )
【学习·研讨】
(一)导入新课:放映幻灯,欣赏庐山的优美风景。(2分钟)
庐山是我国也是世界级名山之一,以雄、奇、险、秀闻名于世。庐山不仅有喷雪如雷的银泉飞瀑,巍峨挺拔的青峰秀峦,还有俊奇巧妙的园林建筑,而它最吸引人的还是那瞬息万变的云海奇观。庐山的云雾像苍茫的海,像薄薄的纱,把庐山装点得虚无缥缈,如人间仙境。今天我们要学习的这篇课文是一篇说明文,不但可以带你领略庐山云雾的奇妙美丽,而且向你揭示了庐山云雾形成的原因。相信同学们学了这篇课文之后,一定会有很大的收获。
(二)自主学习,整体感知。快速读课文,了解庐山云雾的奇妙美丽,梳理有关庐山云雾的科学知识,完成下列题目。(10分钟)
1、一般云雾的成因:
2、雾的种类:
3、一般山区云雾多的原因:
4、一般云雾的危害:
5、除雾的方法:
(三)合作探究,品味鉴赏。(小组内讨论完成8分钟,班内反馈4分钟)
1、课文为什么先介绍庐山?
2、 ”用苏轼的诗引出说明对象有何作用?朗读苏轼赞美庐山的诗,思考:为何“不识庐山真面目?
3、 第4段对云雾的描绘,突出了庐山云雾的什么特点?找出使用的比喻句,体会其作用。
4、第5段用什么方法引出庐山云雾的成因?在结构上起何作用?
5、三读课文,找出文中使用的主要的说明方法,体会文章语言的准确性:
6、 四读课文,看文章段与段之间是怎样衔接过渡的,品味文章语言的生动性、形象性。
找出文中设问的句子,思考其作用:
(四)同步达标:(独立完成5分钟,矫正3分钟)
1、填空:本文是一篇 文,作者介绍的对象是 。课文分别从 、 、 等三方面进行了介绍。从全文来看,这篇文章是按照
的说明顺序来介绍的。
2、指出下列句子运用的说明方法。
(1)如果空气里含有的水汽达到最大的容量,就叫做饱和空气。( )
(2)每一立方米有雾的空气里,大约有一亿多个小水滴或者小冰晶。( )
(3)按照气温不同,雾可以分成两种,气温高于零摄氏度的叫做暖雾,气温低于零摄氏度的叫做冷雾。另外,由冰晶组成的雾叫做冰雾。( )
(4)消除雾的方法很多,有些国家的机场上备有驱雾设施,比如飞机上撒播干冰或者在地面上喷洒液态丙烷,使雾中的过冷水滴很快地蒸发,使雾消失。( )
3、比较下列语句的表达效果,哪一个更好?请说明理由。
(1)A.这样,长江的水和鄱阳湖的水大量蒸发,再加上庐山上植被丰富,也不断蒸发出水分,这就是使庐山多雾因素。
B.这样,长江的水和鄱阳湖的水大量蒸发,再加上庐山上植被丰富,也不断蒸发出水分,这就是使庐山多雾的主要因素。
(2)A.消除暖雾比较麻烦,还没有经济、有效的方法。
B.消除暖雾比较麻烦,到目前为止,还没有经济、有效的方法。
(五)师生共同总结归纳:(3分钟)课文将生动描绘与科学说明有机结合,从现象到本质,从结果到原因解释了奇妙的庐山云雾的成因,既有美文的神韵,又有科技说明文的特征。,语言形象而准确。大自然真是一本值得认真品读的大书,既有如画的风景给我们美的享受,又有无穷的奥秘等待我们去探索。
(六)作业:(2分钟)在我们北方,冬天常常会出现大雾天气,根据你平实的经验积累,用一段话把你见到的情景和自己的联想写下来,注意语言的形象性和准确性。
(七)学后感言 :请你把本节课的感想和收获写下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