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案学案 八(下) 《黄陵柏》学案
《黄陵柏》学案
廉州镇一中 宗波
知识目标:
1.了解作者贾平凹的相关知识。
2.理解文中各种“柏”的象征意义。
能力目标:
1.学习本文拟人化的写作手法。
2.品味本文生动、形象的语言特点。
情感目标:
感悟作者在文中所传达的对人生的哲思。
教学重点、难点
1.理解文中各种“柏”的象征意义。
2.感悟作者在文中所传达的对人生的哲思。
教学方法
诵读、讨论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预习·导学】
1、走近作者(查阅资料,把你知道的有关作者的知识写在下面)。
2、读课文,找出文中不熟识的字词,利用工具书,解决问题,并把找出的字词写在下面和同学交流。
3、了解文章体裁,并将相关内容写在下面展示。
【学习·研讨】
一、导入新课
在文学作品中,写柏树的文章不少,但鲜有将文章写得鲜活有趣的。今天我们就要接触到这少数中的一篇,下面就让我们走进贾平凹的《黄陵柏》,向他去讨教一番。
(一)相关链接:
1、认识作者:
贾平凹,当代作家。原名贾平娃,1952年出生,陕西丹凤人。著有小说集《贾平凹获奖中篇小说集》、《贾平凹自选集》,长篇小说《商州》、《白夜》,自传体长篇《我是农民》等。《腊月·正月》获中国作协第三届全国优秀中篇小说奖;《满月儿》获1978年全国优秀短篇小说奖;《废都》获1997年法国费米娜文学奖;《浮躁》获1987年美国孚飞马文学奖。他的小说主要描写西北农村,特别是改革开放后的变革,视野开阔,具有丰富的当代中国文化心理内蕴,富于地域风土特色,格调清新隽永,明丽自然。
2、黄帝陵的传说
黄帝以他惩罚邪恶,首次统一中华民族的伟绩而载入史册。 据说黄帝活了118岁。有一次,在他出巡河南期间,突然晴天一声霹雳,一条黄龙自天而降。它对黄帝说:“你的使命已经完成,请你和我一起归天吧。”黄帝自知天命难违,便上了龙背。当黄龙飞越陕西桥山时,黄帝请求下驾安抚臣民。黎民百姓闻讯从四面八方赶来,个个痛哭流涕。在黄龙的再三催促下,黄帝又跨上了龙背,人们拽住黄帝的衣襟一再挽留。黄龙带走了黄帝之后,只剩下了黄帝的衣冠了。人们把黄帝的衣冠葬于桥山,起冢为陵。这就是传说中的黄帝陵的由来。
黄帝陵区约4平方公里,山水环抱,林木葱郁。参观者到达桥山山顶,首先看见路立的一块石碑,上刻“文武百官到此下马”。陵前有一座祭亭,亭中央立一高大石碑,碑上刻有“黄帝陵”3个大字。祭亭后面又有一块石碑,上书“桥山龙驭”4字。再后面便是黄帝陵。黄帝陵位于山顶正中,面向南,陵冢高约4米,周长约50米,陵前40米处有一约20米高台,其旁一石碑上书有 “汉武仙台” 四字。此台系公元前110年,汉武帝刘彻巡游朔方归来时,祭奠黄帝,祈仙求神时所筑。黄陵下的轩辕庙里面尚有一些建筑、古柏和石碑等文物。跨进庙门,左边有一棵巨大的柏树。相传此柏为黄帝亲手所植,故称“黄帝手植柏”,距今已有4000多年的历史了。
(二)检测预习
1、给下面加粗的字注音,注意拼音的正确写法。
v 赤裸裸( ) 黄褐褐( ) 偌大( ) 倏忽( )
v 丰 腴( ) 荃( ) 虔诚( ) 圆圆坨坨( )
v 袅 袅( ) 鹰隼( ) 憧憧( )
2、解释下面的词语。
丰腴: 窸窣:
浮华: 得天独厚:
肆意: 瑟瑟缩缩:
二、整体感知
1、大声朗读,初步把握文意、感受作者情感。
2、速读课文,看看本文主要讲了哪些内容,给课文划分段落,归纳段意。
3、作者是按照哪些标准来给柏分类的,各包括哪些柏类?
4、细读课文,体会作者在写柏的时候,主要用哪些手法来写,读来是那样的亲切、生动?
5、作者把黄陵柏当作人去描写,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
6、课文结尾的两个问句,表现了作者怎样的心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