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案学案 八(下) 《柏林之围》学案

减小字体 增大字体 作者:本站收集整理  来源:本站收集整理  发布时间:2010-04-09 18:07:38

柏林之围

            都德

学习目标

1.把握故事情节

2.了解人物性格

3.把握中心,培养爱国主义情感

学习流程

一 预习检测

.易读错写错的字

1.水榭(  ) 幢(    ) 地毯(  ) 揩(  ) 缩小(   ) 徽章(  ) 气氛(  ) 轱辘(   ) 享受(   ) 麻痹(  )

 

 

2.多音多义字 模 mo(   ) mú(   ) 遂 suì(   ) suí(   ) 塞 sāi(   ) sài(   )

 

 

3.形近字辨析 挎 (   ) 垮 (   ) 跨 (   ) 胯 (   ) 阻 (   ) 祖 (   )   

咀 (   ) 沮 (   ) 硝 (   ) 消 (   ) 销 (   )

 

二 简介背景 学生自读课文 学生圈点勾画出疑难词语,自由讨论,共同解决

三 检测掌握情况

重要词语释义

舒展

 

自告奋勇

 

天翻地覆

 

小心翼翼

 

兵临城下

 

一本正经

 

心领神会

 

四 学生跳读课文 思考问题

1.对上校的外貌描写 表现人物的何种精神?

 

 

2. “快拿武器……快拿武器……普鲁士人。”此段表现了上校什么心理状态?

 

 

3.文中具体描绘上校临死前的动作有何作用

 

 

4.详细描写儒夫上校的穿戴作用是什么?

 

 

5.作者用了几重反衬增加作品的艺术效果?

 

 

五 小组讨论 指名回答问题 教师小结

 

 

阅读练习

那天晚上老人的神色的确有些特别。也许,他当时听见了我们的谈话。只不过我们谈的是普鲁士军队;而这个好心人想的是法国军队,以为是他等待已久的凯旋仪式——麦克—马洪元帅在鲜花簇拥、鼓乐高奏之下,沿着林阴大道走过来,他的儿子走在元帅的旁边;他自己则站在阳台上,整整齐齐穿着军服,就像当年在鲁镇那样,向遍布弹痕的国旗和被硝烟熏黑了的鹰旗致敬……

  “可怜的儒弗老头!他一定是以为我们为了不让他过分激动而要阻止他观看我们军队的凯旋游行,所以他跟谁也不谈这件事;但第二天早晨,正当普鲁士军队小心翼翼地沿着从玛约门到杜伊勒利宫的那条马路前进的时候,楼上那扇窗子慢慢打开了,上校出现在阳台上,头顶军盔,腰挎马刀,穿着米约手下老骑兵的光荣而古老的军装。我现在还弄不明白,是一种什么意志、一种什么突如其来的生命力使他能够站了起来,并穿戴得这样齐全。反正千真万确他是站在那里,就在栏杆的后面,他很诧异马路是那么空旷、那么寂静,每一家的百叶窗都关得紧紧的,巴黎一片凄凉,就像港口的传染病隔离所,到处都挂着旗子,但是旗子是那么古怪,全是白的,上面还带有红十字,而且,没有一个人出来欢迎我们的队伍。

  “霎时间,他以为自己是弄错了……

  “但不!在那边,就在凯旋门的后面,有一片听不清楚的嘈杂声,在初升的太阳下,一支黑压压的队伍开过来了……慢慢地,军盔上的尖顶在闪闪发光,耶拿的小铜鼓也敲起来了,在凯旋门下,响起了舒伯特的胜利进行曲,还有列队笨重的步伐声和军刀的撞击声伴随着乐曲的节奏!……

  “于是,在广场上一片凄凉的寂静中,听见一声喊叫,一声惨厉的喊叫:‘快拿武器……快拿武器……普鲁士人。’这时,前哨部队的头四个骑兵可以看见在高处阳台上,有一个身材高大的老人挥着手臂,跄跄踉踉,最后全身笔直地倒了下去。这一次,儒弗上校可真的死了。”

  1.第2段中对巴黎街道的环境描写突出了环境的什么特点?有什么作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结合文章及相关背景,说说是一种什么意志,一种什么突如其来的生命力使儒弗上校\'能够站了起来,并穿戴的这样齐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选文开头老人的神色有点特别的原因是什么?试着写一段100字左右的心理活动.

 

 

 

 

拓展练习

摆渡老人

                   李文忠

①读中学时,学校设在邻村,与我们村有一条河隔着,便认识了那摆渡老人。

②当时,那老人一直是我们取乐的对象。每到放学,肚子饿得直叫的我们便一窝蜂向渡口跑去,挤在那儿。渡船只要一近岸,大家便争先恐后地向船上跃去。虽然老人很有经验,未到岸边便做好回撑的准备,但超载和落水的事仍然时有发生。超载时,船上的,岸上的,都望着老人手忙脚乱的样子大笑。夏天下雨时,大家总是把伞迎着风,看着渡船被吹淌到离渡口好远的地方,老人一番折腾,将船撑到渡口,我们便哄笑着上了岸。

③最有意思的要数冬天(当时我是这样认为的)。冬天很冷,河面结了一层厚厚的冰。每天早晨,当我们赶到渡口时,总看见老人在那边晃着船,好长时间,才把船晃过来。望着老人跳舞似的笨拙姿势,我们总是哄笑,一直到船靠岸。我们往往因此耽误了早读,但我们都挺愿意。于是就希望天再冷些,便可迟点起来,反正去早了也过不了河。我们都为找到一个偷懒的理由而感到高兴。当时的我们,是“心忧读书愿天寒”。

④那一天特别冷,我因有事起了个早。吃过早饭后,便不紧不慢地向学校走去。到渡口时我惊奇地发现,那老人不是我预料的那样正在“跳舞”,却已经到了这边。我和他攀谈起来。我问他:“你今天怎么这么早?”老人咳嗽了一声,缓缓地说:“许是人老了,早上总起不来。昨天听学校说耽误了学生上早读,今天我就起了早。谁知等了好长时间,才来了你一个人。”说完,便送我过河。

[1] [2]  下一页

Tags:

作者:本站收集整理
  • 好的评价 如果您觉得此文章好,就请您
      0%(0)
  • 差的评价 如果您觉得此文章差,就请您
      0%(0)

文章评论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评论摘要(共 0 条,得分 0 分,平均 0 分) 查看完整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