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案学案 八(下) 《兵车行》教案
兵车行
[学习目标]
1.在诵读中体会诗歌意蕴含蓄的特点。
2.了解七言古诗的有关知识。
3.学习诗人“缘事而发”的现实主义精神。
[学习流程]
流程一·自学指导·
1. 教师范读,学生注音,把握节奏。
2. 学生自读,自学生字词;教师诵读点拨。
(1)把握基调:这是一首歌行体诗,旨在揭露当时的最高统治者连年发动“开边”战争,而使人民深受其害。诗人的情绪是怨愤的,这是全诗的基调。
(2)诵读指导:第一段写亲人送别出征的战士,朗读时声音应沉重些。段尾,诗人的怨愤之情初现,应用升调读。第一段,“点行频”三字为下文叙事的总纲,须重读。以下皆用“行人”的口气读,要注意区分叙事句和抒情句的语气。第三段先写秦兵家庭的困难,朗读时速度不宜快。“长者”句用较柔和的声调,“且如”句要作低回之势,至“租税”句稍稍振起。后半段令人悲痛欲绝,声调凄楚。结尾四句是全诗的高潮。“君不见”应重读,“古来”句道尽战场惨景,集中表达“行人”和“诗人”的怨愤,要缓缓读出,“无人收”三字乃血泪铸成,尤应重读。
3.分组诵读,在此基础上练习背诵,有表情诵读。
流程二 检查自学情况
1.生字词注释
辚辚(lín lín):
干(ɡān)云霄:
荆杞(qǐ):
啾啾(jiū jiū):
2.通假字
耶娘妻子走相送耶
3.一词多义
信 信知生男恶
皆明智而忠信
忌不自信
今行而无信
自可断来信
信耗莫通
低眉信手续续弹
欲信大义于天下
4.词类活用
或从十五北防治
便至四十西营田
长者虽有问
流程三 合作探究
1.“耶娘妻子走相送”(《兵车行》),“却看妻子愁何在”(《闻官军收河南河北》)同为杜甫的诗,同有“妻子”之语,意思是否一样呢?
2.第一段“惨别”撼人心魄,诗人是如何描写的?
3.诗中几个数词有何作用?
4.《兵车行》在句式上有什么新的特点?
5.《兵车行》一诗最大的艺术特点是什么?
6.杜甫为什么让役夫讲出“信知生男恶,反是生女好”这样的话呢?是不是重男轻女的观念真正变了呢?
拓展练习
读下面这首诗,回答几个问题。
古风·其三十四 李白
羽檄如流星,虎符合专城。
喧呼救边急,群鸟皆夜鸣。
白日曜紫微,三公运权衡。
天地皆合一,澹然四海清。
借问此何为,答言楚征兵。
渡泸及五日,将赴云南征。
怯卒非战士,炎方难远行。
长号别严亲,日月惨光晶。
泣尽继以血,心摧两无声。
困兽当猛虎,穷鱼饵奔鲸。
千去不一回,投躯岂全生。
如何舞干戚,一使有苗平。
1给这首诗划分层次并写出各层大意。
2诗中有三幅色调不同的画面,说说它们各自渲染了怎样的气氛,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 想感情。
3这首诗跟杜甫的《兵车行》反映的是同一历史事件,也表达了诗人同情人民疾苦、反 对不义战争的愿望,但这两首诗的内容和风格却有显著的不同,试就下面两个方面将 二者作一点比较。
(1)揭露现实的广度和深度:
(2)表现技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