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课《伤仲永》学案 人教版 七年级语文下册第一单元.doc

减小字体 增大字体 作者:免费教育文稿网  来源:eduwg.com  发布时间:2013-03-08 09:02:27

第五课《伤仲永》学案

自主学习后完成

1.文学常识填空。

    《伤仲永》选自           ,作者                    朝政治家,思想家,文学家,“唐宋八大家”之一,其余七位分别是唐代的      ,宋代的                                             

2.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不能前时之闻(      )            仲永(      )

然众人(       )                  (       )

(      )奇之   

3理清课文结构层次。  

全文可分两部分:

    第一部分:第12段,简叙               发展变化的三个阶段。

    第二部分:第3段,作者阐明                         

    说明:第一部分以叙事为主,第二部分以议论为主。

 

边听课边思考完成         

第一课时

 独立完成

 默读课文,整体感知,解决下面问题:

1.文章开头写了方仲永的身世,意在突出什么?   

2.请填写方仲永才能发展变化的过程。(用原文回答)

  (生五年)                                                    

  (十二三矣)                                                 

  (又七年)                                                 

3.下面加点词语的用法与其他三项不同的一项是(    )

    A.稍稍宾客其父        B.仲永五年,未尝识书具

C.邑人            D.父

4.下列句子中含有通假字的一项是(    )

    A.余闻之也久.        B. 父异焉;借旁近与之

C.扳仲永环谒于邑人    D.王子曰:仲永之通悟,受之天也

5.下列句中加点词与现代汉语相比,意思基本相同的一项是 (    )

    A.未尝识书具          B.文理皆有可观者

C.稍稍宾客其父        D.书诗四句

合作探究

6.方仲永的父亲为什么“不使学”?(用原文回答)

 

 

7.方仲永“卒之为众人”的表现有哪些?

 

 

8.翻译下列句子

 (1)自是指物作诗立就,其文理皆有可观者。

 

 (2)父利其然也,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不使学。

 

(3)仲永之通悟,受之于天也。

 

 

第二课时

独立完成

阅读课文相关段落,探究问题下列问题。

一、仔细阅读课文,回答下列问题。

1、方仲永的变化经历了哪几个阶段?

 

 

 

2、方仲永由天资过人变得“泯然众人”,原因是什么?

 

 

3、最后一段的议论讲了什么道理?

 

 

二、熟读全文,注意句中停顿。下列句子朗读停顿的划分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借旁近与/之,即书/诗四句,并/自为其名。

B.仲永/生五年,

    C.  其诗/以养父母,收族为意,

    D.父/利其然也,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

合作探究

1、第1段为什么要详写方仲永才能初露时的情形?

   

2、“余闻之也久”这句话在本文叙事中有什么作用?

 

  

3、对文章的理解,不正确的—项是  (    )

    A.本文以方仲永的事例说明人的天资与后天成才的关系。   

    B.本文以方仲永的事例说明了后天的学习和教育是天才成长的必要条件。

C.本文以方仲永的事例说明了家庭环境的好坏,是决定一个人能否成才的关键。

    D.本文针砭了当时不重视人才培养的社会弊端。

    E.本文强调了知识、才能不是一成不变的,天才只有勤奋努力,才能大有作为。

4、选择理解不正确的一项    (    )

    A.本文是一篇杂记,题为《伤仲永》,意在通过对方仲永的叹惋、怜惜,说明天赋条件不足时,教育和学习在人的成长过程中起着决定作用。

    B.第一段先叙有关方仲永的天才传闻,原本不可能的事情,被以讹传讹,这就预示着仲永的悲惨结局。

    C.第二段写作者的目见亲闻,第三段慨叹惋惜,发表议论。   

    D.本文将仲永写成一个生而知之、无师自通的神童,并不一定可信。作者这样写,或者由于传闻失实,或者是有意夸张,用仲永早期的“通悟”衬托后期的平庸,借以强调后天教育和培养的重要性。

 

课后练习与拓展

5、①以“从方仲永的悲剧所想到的”为题,在课堂上即席发言,自己确定发言的角度和观点,谈感受。

 

   

、有的同学学习很努力,成绩却与付出不成正比,于是他们认为天资才是成才的关键,学了这篇文章后,请你表述一下你的看法。

   

 

、请课后注意收集有关“成才与勤奋”的名言警句。

 

 

阅读课文第23自然段,完成下列各题

二、阅读能力

()课内精彩语段阅读

  金溪民方仲永,世隶耕。仲永生五年,未尝识书具,忽啼求之。父异焉,借旁近与之,即书诗四句,并自为其名。其诗以养父母、收族为意,传一乡秀才观之。自是指物作 诗立就,其文理皆有可观者。邑人奇之,稍稍宾客其父,或以钱币乞之。父利其然也,(1)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不使学。    

 余闻之也久。(2)明道中,从先人还家,于舅家见之,十二三矣。令作诗,不能称前时之闻。又七年,还自扬州,复到舅家问焉。曰:“泯然众人矣。”

1、解释下边各句中加点的“之”字的用法。

 (1)忽啼求(    )  (2)借旁近与(       )     (3)传一乡秀才观(    )………………………………【全文请点击下载word压缩文档】点击下载此文件

Tags:

作者:免费教育文稿网
  • 好的评价 如果您觉得此文章好,就请您
      0%(0)
  • 差的评价 如果您觉得此文章差,就请您
      0%(0)

文章评论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评论摘要(共 0 条,得分 0 分,平均 0 分) 查看完整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