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语文(下册)第二单元教学分析及教学设计
2.目标明确,矢志不渝。
3.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板
书
设
计 三颗枸杞豆(爬山式构思)
人生启示
接受枸杞
回避三叔
再遇三叔 乐园(小树林)
初遇三叔
逃学树林
教
学
反
思
附录:《迷人的美景,精神的家园——赏三颗枸杞豆》
一、用一组巧设的悬念勾连一篇动人的文章
《三颗枸杞豆》描绘的是“我”童年时代的生活,文章却从“我”是一个植物学家写起,这个植物学家小时是一个出名的“淘气鬼”。一个“淘气鬼”而能成为一个出色的植物学家,这究竟是怎么回事?这是文章设置的第一个悬念。因为“我”的淘气、逃学,“我”在小树林子里邂逅了三叔。三叔一声声的唉叹:“时间不多了,太迟了,太迟了——”让“我”百思不得其解,这是第二个悬念。“我”带着乏味回到家中,父母为“我”解开了“太迟了”的谜底。而后第三个悬念又陡然而起:“我”再次见到三叔时,他在地板上画了“一屋歪歪斜斜的塔”,“一堆堆松松散散的书”,“一株弯弯扭扭的树”,这“塔”、“书”、“树”是第三个悬念,他们代表了什么?第四个悬念是在这三幅画下,分别画了三个圆圆的“〇”,这又是一个怎样的谜语啊!三叔用最简洁的语言向我介绍了他的落寞的一生:“塔”是他的建筑理想;“书”是他的作家之梦;“树”是他的生物学家幻想!三个“〇”则是他三个理想的失败,一生平庸的成绩。第五个悬念是三叔捉太阳的情景。“太阳”怎能捉住?捉住“我”的脸蛋也说:“也是太阳?这也是太阳。”这个悬念留给大家无尽的思索。最后,三叔离大家而去,留给我一份贵重的赠礼——三颗红色的枸杞豆,谁又能猜出这三颗拘杞豆的秘密呢?而“我”终于用心灵读懂了它的谜底:三颗枸杞豆,是三个句号,它是生命告终的句号;它又是三个遗憾的零分;它是三叔一世无成的告白;它也是一切事物的起点,万事从0开始。这正是第六个悬念带给“我”的启示——生命的意义正在于从小树立理想,并为此而执着奋斗、努力上进以达成目标。六个悬念像一个个圆环,环环相扣,悬念叠起,勾连成一篇动人的文章。
二、用一个凄美的故事铺写一曲人生的赞歌
作者写三叔的一生,无处不染上“凄美”的情调。看,他从那春光四溢的树林走来,却是“柱着桦木削成的棍子,微风吹着他颤颤摇摇的身体……嘴唇发紫,像紫红的桑葚”。如此瘦弱、有病的身子与烂漫的春光是这样不协调。可就是这样一个瘦弱的老人,却对大自然充满着热爱之情!乃至于对一朵花,一枝叶也观察得那么仔细!“时间不多了,时间不够了;太迟了,太迟了……”的声声叹息,流露出他对时光的流逝的慨叹,对一生无成的懊悔,对年青生命的关爱——用数小花蕊的根数和叶子的叶脉对“我”进行观察技能的教育,引导我珍惜时间,热爱生命。后来我终于知道,这样一个瘦弱的老人他正患着癌症。小树林中再次相遇,三叔又用他一生的理想,终身的失败经历,言传身教,引领“我”莫要浪费美好时光,要从小立志,目标单一,矢志不渝,方能走向成功!捉太阳的情景,再一次感染了我。一个行将就木之人对生之留恋是那样强烈而又无助。然而就是这样一个一生无成的老人,却在生命终了之时,幡然醒悟过去的怠惰给自己带来的损失,造成的失败!可是谁又能反对,三叔的失败何尝不是他的成功?而我的逃学何尝不是一次大大的收获!我童年的小树林带给我的永远不仅止与那些动植知识,更多的源自于三叔给我的生活启示、生活教益。也许,对于我来说,小树林才是我最理想的校园!最具“凄美”之笔的是结尾处三叔留给我的“三颗红色的枸杞豆”。红色仿佛是三叔的一是颗闪耀的红心,枸杞豆则象征着他的生命的结束,也寓含了对三叔的赞美之情:过去的三叔是失败的三叔,而在生命终结前一刻,他却成就了最光辉的事业,用一生的失败的教训来促动逃学的孩子,重返校园、捡回自信、培养兴趣、走向成功!他完成了生命传承的伟大使命。“我”正是在这“三颗红色枸杞豆”的鼓舞下一步步成长、成熟并最终成为植物学家的。三叔的一生是悲凄的一生,可因为他最后的一举,使他的一生都笼上了理想的光环,闪现出美丽的光泽!三叔,一个“凄美”的名字!
三、借一支生花的妙笔勾画一幅迷人的美景
如果说三叔的故事对“我”有着是思想启迪的话,那么小树林自然的美景则更吸引着“我”把它变成乐园。去那儿,小山沟给“我”开了个动物园:松鼠找食,兔子欢蹦,蚱蜢猛扑……金巴牛园鼓鼓的硬壳,黄色的花绞及被“我”提住后“嗡嗡”的哀啼,足见出作者描写的功力,仿佛把读者也带了的一个真实的动物园。小树林则仿佛成了“我”的植物园,那儿有一绺一绺的阳光四泻,那儿有一丝一丝的花儿开放,更有那溢出来的春光,引诱着“我”这个迷恋着大自然的少年!在此,我身心愉悦,既学到动植物知识,又得到猎奇心理的满足。此番迷人的美景是要令那“死读书”的学校相形见拙的。
后文还对秋天西沉的红日进行了精心的描摹。秋阳也许不比春阳之暖,更不比夏阳之壮,但它仍然独具特色:它是人生收获的标志,也是万物之始的开始。秋,是一个含蓄的季节,秋阳也总是躲藏在小树林中,等待着大家去的慢慢发掘。这一处自然加上理想化的景物描写,再次把读者带到小树林子,去体验那富含人生不尽的哲理:好时光易过,好东西很多,但它们总不会赤裸裸地显现,而需要你用特别锐利的目光和特别敏感的心灵去寻找、发现、捕捉!
好一支生花的妙笔,好一幅迷人的美景,好一处童年的乐园啊!
四、凭一串优美的语言缀连一篇可读的美文
如诗的语言加上深刻的哲理使小说读来犹如一篇美文,令人百读不厌。对于“我”来说,小树林是“我”的乐园、宝藏;对于读者来说,《三颗枸杞豆》本文何尝又不是一座语言的宝藏呢?在此,多种修辞手法的装饰,使本就诗化的语言别其丰姿,如用比喻摹写金巴牛的黄色硬壳,像“一个金质的盾牌”;描绘三叔的眼晴像“开得大大的窗户”;嘴唇发紫像“成熟的桑葚”;三个理想的失败像“三个圆圆的0”……比喻,使文章文采斐然,又使描写对象形象可感,别具感染力。另有,对大自然美景的描摹,调用了丰富的词汇,长短交错的句式,使人有如临宝藏琳琅满目、应接不暇之感!“太迟了,太迟了”;“它是生命告终的句号!”“但“0”也是一切事物的起点”“他的拳头只能伤及我的皮肉,真正征服我的,是那三颗启示生命意义的枸杞豆。”等富于哲思的语句,如钻石般发出熠熠的光辉,让人读后如余味在口、余香在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