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荷塘月色》教学设计

减小字体 增大字体 作者:本站收集整理  来源:本站收集整理  发布时间:2012-08-02 10:08:20

【教材分析】

《荷塘月色》是我国现代文学史上著名的诗人、散文家、学者、民主战士朱自清先生的代表作。这是一篇写景抒情的散文。在这篇散文里,作者给我们描绘一幅月色下的荷塘的美丽景象。语言优美、典雅,是一篇著名的美文。语文课程标准在阅读上的要求是在初中语文的基础上,培养欣赏文学作品的能力。了解文学作品的基本特点,初步掌握欣赏文学作品的方法;感受文学形象,品味文学作品的语言及艺术手法的表现力,具有初步鉴赏文学作品的能力。本文属于精读文,但对于本课,教师不宜过多地繁琐地分析,点到为止。重在引导学生仔细阅读,反复品味,领悟渗透在文章中的作者的情感和匠心独运的构思,以及语言艺术的魅力。

教学目标

    1)了解作者写作的背景。

    2)理解文章的思想内容,体会文章的艺术特色。

    3)感受文章的情景,提高欣赏散文的能力。

    4)理清文章的思路,体会情绪变化。

    5)分析、理解作者的思想感情,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

6)感受散文的画面美、情调美、语言美,提高写作散文的能力。

教学重点、难点

    1)理解文章的思想内容,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2)赏析比喻、叠字、通感等修辞手法,体会美妙动词的运用。教学方法

    1)美文朗读,通过字词的形、义玩味句意

    2)理清结构层次,分析思想感情,赏析艺术特色

    3)背诵

 活动设计

    1)利用多媒体设备,展现文章所描绘的画面,直观感受文章的意境。

    2)分析文中的语句含义,理清结构层次,体味优美意境,赏析艺术特色。

课时安排

  2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整体感知:

介绍写作背景、导入新课。

同学们初中时学过朱自清的什么文章?(背影)同学们回忆一下文章里写的是谁?(父亲)是个什么样的形象还记得吗?(请同学来描述一下)(师做点评和补充)

同学们说一下朱自清的品格是怎样的?(请同学们来谈)

    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有很多作家创造了现代白话散文的繁荣景象,朱自清就是其中一个。他以优美的文字、清丽隽永的风格而闻名,影响深远,直至今日。他更以善于描写,在描写中做到情景交融、诗画交融把现代白话散文创作向前推进了一大步,打破了美文不能用白话的传统陋习。《荷塘月色》是他具有代表性的一篇散文,一直是都是中学生语文教材的必修篇目,我们今天就一起来学习这篇课文。

    (二)揭示课题:《荷塘月色》

1、听老师范读,观看大屏幕画面,感受《荷塘月色》的意境。

学生注意听语速和节奏

    2、重点、难点内容的探讨与研习:

    3、有感情的朗课文,理解字词。学生讨论完成下面的练习(CAI显示)

    1)给后面加点的字注音:蓊(      脉脉(       血脉(    

 独处(     袅娜(   )(      薄薄的(  

    2)理解加横线词语的含义:

上门出去。(      )            我且受用这无边的荷香月色好了 (      )

弥望的是田田的叶子(     )(         可惜我们现在早已无福消受(      )

4、结合注释,理解《采莲赋》和《西洲曲》的句子的大意。

(请同学来翻译一下,同时描绘一下当时的情景)

    5、理清结构层次:学生研究完成下面的练习(PPT显示)

散文中点明时间的句子有(           )。点明地点的句子有(          )。

散文第1自然段交代了独游荷塘的(                   )。

2自然段勾勒荷塘的(             )。

描写作者小路漫步时的(                )。

4自然段从静态、动态两方面描绘了(        )下的(       )景色。

5自然段虚实结合描绘了(        )上的(       )。

6自然段描写了(                ),重点写了(      )。

最后几个自然段由眼前之景联想到(        ),表现作者(             )。

综上所述,全文可分为几个部分?怎样分?各部分的主要大意是什么?

     6、同学们齐读第四、五、六段

    (三)布置作业:

1、朗读背诵第4——5自然段。

2、课外阅读朱自清的其他散文。

 

 第二课时

     教学过程:

    (一)明确目标:

    1、理解《荷塘月色》的重点词语,体会思想感情,培养、提高学生鉴赏散文的能力。

    2、探讨散文中的修辞的运用,把握特点,体味意境,培养、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

    (二)重点、难点内容的探讨与研习:

    1、背诵第4——5自然段。

2、探讨、研究、分析文中的重点词语和句子,体会其思想感情,(学生研究、讨论、完成下面练习)(PPT显示)

(1)找出第四段中描写荷塘的美妙词语(略作赏析)。

   2)找出第五段中描写月色的美妙词语(略作赏析)。

   3)文中描写作者内心感受的句子有:A______________B_________________C________________D__________________

   4)体会下面句子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这几天心里颇不宁静。是因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我也像超出了平常的自己,到了另一个世界。” “平常的自己是指____________________另一个世界是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一个人在这苍茫的月下,什么都可以想,什么都可以不想,便觉是个自由的人。” “什么都可以想是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什么都可以不想是指 ____________________自由的人是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但热闹是他们的,我什么也没有。

这句话表现了作者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心理

    3、探讨、研究、分析散文中的修辞的运用,把握写作特点,体味优美意境:

    1)分析、理解文中的比喻句:

    完成课后第二题。

明确“通感”定义(PPT显示)

通感:在描写客观事物时,用形象的语言把某一感官的感受移到另一感官上,使一种感觉超越了本身的局限而领会到属于另一种感觉的印象。如:苦笑一下、嗓音甜亮、红杏枝头春意闹(宋祁《玉楼春》)。其心理学基础为联觉(一种感觉引起另一种感觉的心理现象),产生的条件是联想和想象,产生的契机是事物之间的共性或特定的主观情感。运用通感可以化实为虚,也可以化虚为实。

比较通感一般比喻:重点分析文中的两处通感,说说通感一般比喻的相同点与不同点。

(学生从文中找,并作说明)

 ~~~微风过处,送来缕缕清香,仿佛远处高楼上渺茫的歌声似的。

 ~~~但光与影有着和谐的旋律,如梵婀玲上奏着的名曲。

(2)找出散文中的叠词并体会其作用:

     曲曲折折     田田     亭亭     层层     缕缕     密密     脉脉     静静

     薄薄         淡淡     弯弯      远远近近     高高低低     重重     阴阴

     隐隐约约                

描摹传神,口语入雅,音韵和谐。

3)请同学朗读第四第五段,体会下面加横线词的作用和表现力:(PPT显示)

层层的叶子中间,零星地点缀着些白花……点缀__________的意义,是人_______为之,含有作者____________

月光如流水一般,静静地在这一片叶子和花上。_________之意,准确地写出了月光___________的特点,显示了月光_____________之美。

薄薄的青雾起在荷塘里。___________地升起,显示出雾__________的状态,突出雾的_____________________

4)总结本文的写作特点:(PPT显示)

___________中寄托自己的真情实感。

    恰当运用___________________等修辞手法。

    恰当选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朗读课文,体味散文所描绘的画面和意境。(请有朗读特长的同学来读)

6)放配音朗诵,进一步感受美妙意境。

(四)布置作业:

1、完成课后第二、三题。

2、体会作者的写作技巧,仿写一篇类似的散文。

 

 

【板书设计】

作者复杂情绪的变化过程:

出门漫步在小煤屑路上————————→心里颇不宁静

                                        

 漫步在荷塘边、月色下———————→也喜欢独处(淡淡的孤独感)

                                              

   听到蛙声和蝉声———————→热闹是它们的,我什么都没有(淡淡的哀愁)

                                                

想起采莲来了(《采莲赋》、《西洲曲》)————→热闹、美好画面(情绪转好)

                                                 

  不知不觉已到家(妻已熟睡)———————→思绪飘飞,浮想联翩                       

 

【教学反思】

本节课教学体现了“学习美文,重在美读”的特点,注重学生的“读”老师的“读”,学生在美读的过程中理解美文;课上充分体现“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的教学理念,将小的知识点以课堂练习的形式进行,打破传统的僵硬模式,教学效果较好。但由于年龄和时间的影响学生理解作者情绪深层次的变化、学习思绪飘飞的散文写法有一定困难。

Tags:

作者:本站收集整理
  • 好的评价 如果您觉得此文章好,就请您
      0%(0)
  • 差的评价 如果您觉得此文章差,就请您
      0%(0)

文章评论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评论摘要(共 0 条,得分 0 分,平均 0 分) 查看完整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