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丽的小兴安岭》教学反思

减小字体 增大字体 作者:本站收集整理  来源:本站收集整理  发布时间:2012-02-07 09:35:26
一、     抓学生的学习兴趣
兴趣是学生最好的老师。学生能否成为课堂的主体,在于他们是否有兴趣学习新内容,如果一节课都能被吸引,那么一切水到渠成。可是,在教学过程中,我原计划设计的春、夏两段细讲。讲春天时很顺利,学生很有兴趣学。在讲到夏天时,仍按照抓句子、品词析句、让学生读、谈感受、再读,发现学生此时的学习兴趣已经减弱,学习开始被动。课后,我想,如果当时能变换学习的方式或者方法,来激发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也许会更好一点。比如在学生说完喜欢的句子,也品读过之后,给学生放一段小兴安岭夏天的视频,仿佛亲身领略夏天的美,也许学生会更有体会。因为感受到课堂氛围的变化,夏天这段讲得很遗憾,没有回过头来让学生再美美读一遍段落,所以落实上也有缺陷。品句子——放视频——受感染后读全段,这样的话,会不会效果好一些呢?

二、     秋、冬两段学习目标不明确
学过春、夏,学生们已经初步了解作者用词的巧妙,抓住景物特点来写文章的方法。秋冬设计上是放手让学生自学。但在实施过程中没有给学生明确的学习步骤和方法,应该是教师先说:“秋、冬季节描写的景物有什么特点?同桌两人讨论一下。”之后再让学生行动,会学习目标更明确。之后汇报,知道秋天重点学物产,冬天重点学动物,最后再有感情的读这两段,不知道这样做是不是好一点。

三、     细节决定效果
细节体现在教学设计的细小环节上,指导学生朗读的每一步上,启发学生谈心中的感想上等等。尤其是指导朗读方面,怎样启发和引导学生初读,品读,再声情并茂的朗读。细小的环节串连在一起,是一节完整的课,要做好小环节,比设计大的环节更有难度,而这些细节往往决定教学效果的好与坏。

通过上《美丽的小兴安岭》一课,也让我从中学到很多,并有很多感受。首先是在教学设计上,要体现新课标,课堂教学标准,教参要求和自己的理解认识,怎样有机结合在一起,并重点突出,难点突破。其次,对写景文章的教学上要抓什么,怎样抓,教学的侧重点和方法有了认识。第三,对自己是一次激励和提高。教学细节方面,对教材的理解和把握等方面,自己要多下功夫钻研。

Tags:

作者:本站收集整理
  • 好的评价 如果您觉得此文章好,就请您
      0%(0)
  • 差的评价 如果您觉得此文章差,就请您
      0%(0)

文章评论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评论摘要(共 0 条,得分 0 分,平均 0 分) 查看完整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