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心小学二下语文第四单元备课稿(word版).doc

减小字体 增大字体 作者:免费教育文稿网  来源:eduwg.com  发布时间:2014-02-28 10:11:39

活动记录:

一、第四单元教学分析。单元教材分析、单元目标要求、单元设计意图三方面进行讨论。先各成员进行个人设计,再由集体讨论出出修改意见。(具体内容见第二单元单元分析)

二、课时分割:母亲的恩情(2课时)     沉香救母(一)(2课时)    蜗牛的奖杯(2课时)   狐假虎威(2课时)   练习32课时)

三、每课时的教学目标、常规性积累和基本教学环节。

《母亲的恩情》第一课时为1、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游子吟》。

2、学会本课“恩、补、针、根”等生字,两条绿线内的字只识不写。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报答、沐浴等,用“忙着”造句。

3、初步理解《游子吟》的意思,体会母亲对子女的关怀之情,教育学生从小体贴、孝敬父母,懂得要报答父母的养育之恩。

常规性积累:古诗积累

基本教学环节:活动一:揭题解题  活动二:初读指导  活动三:生字教学

《母亲的恩情》第二课时为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游子吟》。

2、学会本课生字“寸”、“报”、“迟”“永”,认识“寸”字旁。

3、理解《游子吟》的意思,体会母亲对子女的关怀之情,教育学生从小体贴、孝敬父母,懂得报答父母的养育之恩。

常规性积累:古诗积累

基本教学环节:活动一:谈话,整体感知  活动二:品读第一至五小节  活动三:总结,升华情感

 

《沉香救母(一)》第一课时为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学会本课生字“叹、含、泪、良、因、为”,两条绿线内的字只识不写。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腊月、增添、心狠手辣、腰酸背疼”,认识“一……就……”的句式。

3、理解课文内容,初步体会沉香为了解救母亲而不怕困难,刻苦习武的精神。

常规性积累:古诗积累

基本教学环节:活动一:初读课文 读准字音 活动二:联系故事 读通词句 活动三:整体练读  感知大意

 

《沉香救母(一)》第二课时为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复述故事。

2、学会本课生字“恨、付、告、武”。

3理解课文内容,体会沉香为了解救母亲而不怕困难,刻苦习武的精神。

常规性积累:古诗积累

基本教学环节:活动一:感情朗读,体会感悟 活动二:激情朗读,深化体验 活动三:总结谈话,设置悬念

 

《沉香救母(二)》第一课时为1、学会本课18个生字,其中田字格上面7个生字只识不写,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会用“帮助”造句。

2、学习默读课文,会讲述这个故事。3、体会小沉香不畏千难万险、英勇救母的一片赤诚之心。

常规性积累:古诗积累

基本教学环节:活动一:谈话导入,激发兴趣  活动二:初读课文,准音通文 活动三:再读课文,了解内容

《沉香救母(二)》第二课时为1、学习默读课文,能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2、理解课文中的重点词句,体会沉香不畏千难万险,英勇救母的一片赤诚之心。

常规性积累:古诗积累

基本教学环节:活动一:复习导入 活动二:精读感悟 体会孝心

 

《木兰从军》第一课时为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学会本课10个生字,两条绿线内的6个字只识不写。认识2个多音字。认识1个偏旁。复习部首检字法,能比较熟练地用部首查字法查字典。

3、理解课文内容,初步感悟花木兰爱国爱家的优秀品质。

常规性积累:一名学生领读、领背《古诗文诵读》中一首古诗

基本教学环节:活动一:揭示课题并解题  活动二:初读指导 活动三:学习第一段。

《木兰从军》第二课时为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理解课文内容,能说说花木兰是怎样说服家人的,并感悟花木兰爱国爱家的优秀品质。

常规性积累:一名学生领读、领背《古诗文诵读》中一首古诗

基本教学环节:活动一:复习巩固,导入新课。 活动二:精讲课文第二小节 活动三:精讲课文第三、四小节

《练习4》第一课时为

1、继续练习用部首查字法查字典,初步学习选择字的义项的方法。

2、照样子练习竖画绞多的铅笔字。

3、读背成语,积累成语。

常规性积累:1、继续练习用部首查字法查字典,初步学习选择字的义项的方法。

2、照样子练习竖画绞多的铅笔字。

3、读背成语,积累成语。(积累自己喜欢的成语。)

基本教学环节:活动一:学用字词句  活动二:读读背背  活动三:写好铅笔字

 

《练习4》第二课时为1、说说写写一种可爱的动物,能按一定的顺序进行观察和说话写话的能力。

常规性积累:用一句话介绍自己喜欢的动物。

基本教学环节:活动一:看一看,说一说,丰富感性认识 活动二:画一画,猜一猜,抓住动物特征   活动三:写一写,读一读,鼓励学生表达。………………………………【全文请点击下载word压缩文档】点击下载此文件

Tags:

作者:免费教育文稿网
  • 好的评价 如果您觉得此文章好,就请您
      0%(0)
  • 差的评价 如果您觉得此文章差,就请您
      0%(0)

文章评论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评论摘要(共 0 条,得分 0 分,平均 0 分) 查看完整评论